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是2001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合肥文達電腦集團投資舉辦。學院坐落於合肥市紫蓬山風景區北麓,大堰灣水庫之濱,依山傍水,環境宜人,是一座現代園林式全日制民辦高等職業院校。

基本信息

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是2001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合肥文達電腦集團投資舉辦。學院坐落於合肥市紫蓬山風景區北麓,大堰灣水庫之濱,依山傍水,環境宜人,是一座現代園林式全日制民辦高等職業院校。

學院概況

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成立於2001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由合肥文達電腦集團投資創辦的一所民辦高職院校。學院的校名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題寫。

學院是2000年10月在肥西縣農興鎮永久村的241畝的荒地上正式開工建校。2001年6月被省政府批准正式建校招生。經過八年的艱辛創業,學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現校園總面積701畝;校舍建築面積20.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2.5萬平方米;校內實驗實訓室35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9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630萬元;館藏圖書42.6萬冊,電子圖書56萬冊,訂閱中外期刊408種,報刊60種;擁有技術較先進的校園網、24個多媒體投影教室和3個語音室。

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黨委成為凝聚師生員工共同奮鬥的政治核心,為學院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學院現設有計算機一系、計算機二系、現代管理系、藝術系、外語系、機電工程系、基礎部、繼續教育學院、圖書館、網路中心、職研所等教學研究機構。

學院現設定計算機套用技術、軟體技術、數控技術和會計與審計等26個專業(其中電子信息類12個,機械製造類5個,財經類4個,文化教育類3個,土建和公共管理類各1個)。

現在校生4830人,教師280人,生師比為17.3:1。

學院定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同許多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高職教育相比,我國的職業教育意識、觀念和認識仍處於轉變和提高的陣痛中。學院以觀念更新為先導,圍繞“形成高職教育理念,認識高職辦學規律”這一主題,組織教職工深入學習有關檔案,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和骨幹教師到國內優秀職業院校考察、參加教育部和教育廳組織的培訓班學習,組織全院性的思想觀念大討論,統一了思想和認識,明確了學院的辦學思想、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有力地促進了學院又好又快的發展。

學院所確立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培養培訓面向信息技術業、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高技能人才,努力把我院辦成示範性職業院校。

學院所確定的辦學理念是:育人為本,知識為基,技能為重,就業為上。

學院所確定的辦學定位是:

1、類型定位:專心致志辦高職,辦特色高職,辦一流高職,辦示範性高職。

2、層次定位:以普通高職教育為主,輔之以成人大專繼續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中職教育。

3、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合肥,面向全省,服務信息技術業、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4、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緊缺型人才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著力培養高素質的掌握信息技術、機電技術、現代服務技術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5、學院發展目標定位:2010年前,以建設特色鮮明,省內一流的高職院校為目標,在校生規模8000名;2015年前,以建成省示範職業院校為目標,在校生規模12000名。

師資建設

教師是一校之本,是教育資源中最核心的資源。學院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斷增加投入,採取優惠政策,引進一批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同時,從企事業單位引進一批高級工程師設計師會計師等工程技術骨幹,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我院“雙師型”教師已占專任教師的67%以上。

在加強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人才引進的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成才環境,培養人才、穩定人才、留住人才。學院每年都組織一批青年教師參加教育部、省教育廳舉辦的骨幹教師培訓班,

以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自2004年暑假開始,每年組織青年教師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參加社會實踐一個月以上,以豐富青年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四年來累計參加社會實踐的人數達200人次以上。

選派骨幹教師到校外進修或作訪問學者;參加教育部、教育廳骨幹教師培訓班;每年組織教師參加中、高級技術職務申報和科研課題申報工作;出台了《文達學院院內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暫行條例》,經過兩次評審,有26名青年教師晉升院內講師,2名教師晉升副教授。教師每年晉升一級工資,三年內有兩次年終考核獲得優秀者另增加一級工資;緊缺人才給予特殊津貼;教師在學院住宿一律免費;負責為教師優先辦理社保等。

通過幾年的努力,學院現已形成了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學位結構、專業結構、“雙師”素質結構基本合理的專職教師隊伍。

實訓基地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為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建院一開始就十分重視院內實習實訓條件的建設。2003年經專家評估和省教育廳推薦,國家教育部、信息產業部下文(教職成【2003】5號),確定我院為國家級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培養培訓基地。2005至2006年度,國家財政部、教育部下文(財教【2005】295號),獎勵支持我院320萬元人民幣,用於購置教學儀器設備,加強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實訓基地建設。基地由八個中心和35個實驗室組成。

學院“基地”建設的實際成效:

1、大大改善了實習實訓條件

由於“基地”軟、硬體設施的先進性,能根據專業崗位對基本技能和職業核心技能的要求,能進行結合課程的一般實驗,能進行真實案例及建造模擬真實環境的教學和專業技能結合實習實訓,保證了學生實踐教學總學時達到40%以上,為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實踐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2、促進了實踐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2006年我院進行了一次重大教學改革,把職業素質教育、能力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產學結合、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重新修訂教學計畫,突出三種能力的培養:信息化處理的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能力。為此,重新編寫了66門實踐課程的教學大綱、實踐指導書和實訓教材,形成了實踐教學體系和實施管理規範。

3、推進了職業技能培訓和雙證書制度

教學計畫規定,每個專業都確定一至兩個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嵌入到教學計畫中。職業資格證書考前培訓在課程教學中進行。如計算機安裝調試員證書、辦公自動化操作員證書、網路管理員證書、MCDBA(微軟資料庫管理員)證書、MCSA(微軟系統管理員)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思科認證證書等。

4、面向社會進行培訓和服務

“基地”面向社會每年進行職業培訓1500名以上,為大批青年創造了就業機會;暑假還先後為太湖縣、岳西縣、潁上縣、壽縣中國小教師免費進行信息化技能培訓,受到四縣教育界歡迎和充分肯定。

產學研合

實行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是實現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特色、創新辦學模式的必由之路。我院是安徽省軟體行業協會的團體會員單位,通過省軟體行業協會,我院與行業協會在合肥市、巢湖市的二十幾個會員單位簽訂了合作協定,並由省軟體行業協會牽頭,與我院組成了“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產學研合作指導委員會”。組成單位為:工大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安徽新軟電子有限公司安徽電子科學研究所合肥傲鵬動畫技術有限公司安徽江南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合肥文達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等29家企業。省軟體行業協會理事長汪炳興(原省電子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任產學研合作指導委員會主任,我院分管教學工作副院長任副主任。

合作指導委員會制定了暫行工作條例,明確規定了合作指導委員會的職責和工作方式,每學期召開一次會議,討論研究我院的專業建設、教學計畫、課程改革、學生實習安排、畢業生就業、安排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等事項,並每年進行總結。現在合作企業已由IT企業擴展到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本覆蓋了我院所設全部專業。通過這種合作平台,我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訂單式培養”,開拓就業渠道,加快了“雙師”隊伍的成長,使學院與相關企業達到深度、緊密合作的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