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創辦於2001年6月,是一所由安徽文達集團投資舉辦、省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世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曾兩次親臨學院指導工作,並親筆題寫校名。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占地73萬平方米,校舍2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180萬元。館藏圖書100餘萬冊。設有9個二級學院、3個公共教學部,49個本、專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生12100多人。擁有9個二級學院,3個公共教學部、3個研究所、1個工程實訓中心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一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一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2001年6月,安徽文達集團投資舉辦的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創立。2008年,在全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級。
2010年,學院“專升本”獲得國家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高票通過。2011年4月,教育部發文同意在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基礎上建立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為本科層次高校,同時撤銷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的建制。

辦學規模

辦學設施

學院占地73萬平方米,校舍2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180萬元。有實驗室和實訓車間87個,多媒體教室98個,語音教室12個,校外實習基地62個。館藏圖書10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報紙480種,電子文獻資料庫7個。運動場、體育館等各類體育設施一應俱全。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實驗室和實訓車間87個,多媒體教室98個,語音教室12個,校外實習基地62個。工程實訓中心1個。2008—2010年,共獲批安徽省高校質量工程項目21個,其中省級特色專業6個(軟體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旅遊英語、會計與審計),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1個(數控技術實驗實訓中心),“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被確定為“省高校重大教改項目”。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1個。
2005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確定學校為國家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並劃撥32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該基地建設。
2013年,學校在申報安徽省教育振興計畫項目和高校質量工程項目中成果豐碩,共獲批省教育振興計畫項目4項,高校質量工程項目21項,大學生創業項目20項,獲省級項目經費617萬元。

師資力量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共有專任教師612人,兼任教師118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1人,副教授132人。有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20人在全國和省級學術團體擔任會長、副會長或秘書長。

院系專業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設有計算機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財經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外國語、建築工程學院、影視傳媒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數理教學部、體育教學部、思想政治課教學部等3個公共教學部,1個繼續教育學院。
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汽車服務工程、動畫、視覺傳達設計、商務英語、財務管理、土木工程、風景園林、表演、播音與主持、審計學、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等49個本、專科專業,其中工科類專業近70%。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設有3個研究所(計算機套用研究所、機電研究所和淮軍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1年,該校教師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9個,省教育廳和信息產業廳科研項目15個;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9篇,其中在國外期刊、國際學術會議與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3篇,被SCI、EI收錄的43篇,出版教材、專著36部。該校教師先後為合肥瑞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皖信信息工程公司等8家企業解決了10多項技術難題,與安徽應流集團、合肥科振實業公司等企業聯合申報並獲批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6項。
2014年,該校共評出校級科研項目立項16項。其中自然科學研究項目9項,重點項目3項,經費1.5萬元,一般項目6項,經費1.8萬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7項,重點項目3項,經費2項自籌,1項0.3萬元,一般項目4項,經費0.8萬元。獲批2013年度教育廳科研項目3項,其中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項,經費5萬元,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項,經費1項自籌,1項0.8萬元。

學術資源

截至2012年9月,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圖書館有館藏紙質圖書66萬冊,電子圖書58萬冊,中外文期刊420種,各類報紙60種,電子文獻資料庫7個,建

圖書館圖書館
有現代電子圖書管理系統和計算機網路服務系統,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實現資源共享。館藏以電子、計算機、機械、中文、外語、藝術為主,兼藏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歷史學類等書籍。
有學位論文資料庫(60000條)、會議論文資料庫(60000條)、科技成果信息系統(601407條)、維普資源考試系統(40000套試題)、校園數字圖書(30萬冊)、館藏24萬圖書系統、光碟資料庫等7個本地鏡像庫;共享資料庫4個,分別為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全文期刊(5600種)、法律法規全文資料庫16萬條和外文文獻資料庫(800餘萬條);自建庫1個(隨書光碟資料庫)。

辦學成果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2005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確定學校為國家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並劃撥32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該基地建設。
——2008年,學校在全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級。
——2008—2010年,學校獲批安徽省高校質量工程項目21個,其中省級特色專業6個。
——2011-2012年,學校在前3年連續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的基礎上,又連續2年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稱號。我校畢業生就業呈現了“三高”特點,一是就業率高,一直保持在98%以上;二是專業對口率高,達到70%以上;三是工資薪酬高,生均年收入高於同層次院校畢業生20%以上。
——2012年,學校榮獲“合肥市花園單位”稱號。
——2010-2013年,學校連續4年評為安徽省民辦高校年檢優秀單位。
——2013年,學校在申報安徽省教育振興計畫項目和高校質量工程項目中成果豐碩,共獲批省教育振興計畫項目4項,高校質量工程項目21項,大學生創業項目20項,獲省級項目經費617萬元。
——2013年,學校謝春貴理事長榮獲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並作為全省教育系統唯一代表出席了全省表彰大會。

文化傳統

文化標識

校訓:明德至善·勤學躬行
“明德至善”取自“四書五經”中的《大學》。《大學》開宗明義寫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勤學躬行”參考《論語》有關論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唯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了。朱熹在對這兩句話注釋後面又加上一段程子的論述(程子指北宋二程,即程顥、程頤,程朱理學的代表性人物)。“程子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辦學理念

以質量求生存
以特色謀發展
以服務求支持
以就業為導向

社團活動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設有學生會、學生社團聯合會、青年志願者服務中心、大學生藝術團、學生禮賓部等學生組織,另外還建有包括體育類社團(6個),文藝社團(6個),文學類社團(6個),環保類(1個),科技類(3個),職業類(2個),競技類(2個)六類共26個學生社團。
該校把學生社團分為一級和二級社團,一級社團是歸院團委管轄,二級社團是歸系團總支管轄。其中夢溪文學社、演講與口才協會、青春夢之舟歌舞社、武術協會、詩書畫協會、職業模擬信息協會、博弈協會、創意協會、木葉話劇社、原創音樂協會、心理協會等為一級社團;環保協會、桌球協會、魔術協會、物流協會、英語協會、羽毛球協會、足球協會、籃球協會、思政協會、電影協會、計算機協會、共享網路協會、戲曲協會等為二級社團。

現任領導

理事長:謝春貴

謝春貴謝春貴

校長:凌有江
校黨委書記:姚國友
副校長:張東旭、夏鷺平、賈海基、史守華、曾誼暉
校長助理:袁文龍、唐立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