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築工業學院法律與政治學院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法律與政治學院,成立於2009年8月,學院設有建築法規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所、人口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學院為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單位,校就業先進單位、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學院概況

法律政治學院成立於2009年8月,前身為2004年成立的法律與政治系。學院現有四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2004年開始招生;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土地資源管理專業2012年開始招生。項目人力資源管理碩士點2013年開始招生。學院設有建築法規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所、人口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學院為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單位,校就業先進單位、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學院現有在校生1000餘人,教職工4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3人,校學術帶頭人1人。中青年教師中博士12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84%。師資隊伍學歷水平較高,梯隊結構良好。學院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多層次多方位培養人才。已向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500多名,其中考取公務員100多名,考取研究生100多名,多數畢業生在企業擔當骨幹,獲得用人單位的高度好評。目前,法政學院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9項,民政部、全國婦聯、省社科規劃、省科技廳、省領導圈定項目等30餘項。

學院領導

法律與政治學院黨總支書記謝建同志
法律與政治學院院長呂露光同志
法律與政治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魏東同志
法律與政治學院副院長丁仁船同志
思政部副主任劉曉君同志

學院發展

學院建有模擬法庭、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模擬法庭按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庭設計要求建設,為校法制宣傳教育基地、人文素質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承擔多項教育教學功能。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主要承擔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社會保障專業實驗實訓教學任務,可進行全校師生職業能力測評,也可接受企事業單位的人才測評、社會保障和管理諮詢服務項目。
學院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辦學觀念,開放式辦學。先後與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徽省人才交流中心、合肥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安徽省老齡委、合肥工投公司、安徽華人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合作,建設了穩定的校外就業、實習基地。
在新形勢下,法政學院決心進一步轉變理念,抓住後發優勢,以高標準打造新專業,提升辦學層次,盡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爭取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專業簡介

法學

專業名稱法學專業(經濟法方向) :四年
招生範圍:文理兼收 :法學學士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和黨的相關政策,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服務部門以及建築業從事法律工作的專門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1、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
2、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和黨的相關政策;
3、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5、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
6、能運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從事管理工作;
7、具備必要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基本知識,了解建築工程基本知識。
三、主幹學科:法學
四、核心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商法智慧財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五、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
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思想道德教育、大學英語、體育、高等數學、計算機套用基礎、FOXPRO、現代漢語。
專業基礎課: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國際法、商法、智慧財產權法、國際私法、法律邏輯、仲裁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法
專業課:經濟法學、金融法、契約法學、建築市場管理法、房地產法、FIDIC國際土木工程契約。
專業選修課:外國法制史外國法律思想史、婚姻家庭法、建築學概論、證據學、土木工程概論、法律文書寫作、擔保法
人文社科類課程:公共關係學、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經濟學原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文獻檢索。
六、教學時間體系結構:
課堂教學2506學時。其中公共基礎課750學時,占30%;專業基礎課1018,占41%,專業課312學時,占12%;專業選修課276學時,占11%;文化素質課150學時,占6%。
七、主要實踐環節:
社會實踐、認識實習、學年論文、專業實習、模擬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人力資源管理

專業名稱人力資源管理:四年
招生範圍:文理兼收 管理學學士
一、專業培養目標
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為適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我國建築業發展的要求,培養專門的高層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備人力資源管理及相關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工作,尤其是在建築企業中從事組織結構設計、招聘選拔、人員配置、職業規劃、激勵、協調溝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專業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掌握管理學、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具有較強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熟悉人力資源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土木建築和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熟悉建築業組織結構和人員配備特點;具有人力資源管理所要求的調查分析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和外語,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項目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能運用人力資源管理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
4.熟悉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建築業組織結構設計、人員配置、進度控制的相關知識;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經濟學 工商管理
四、主幹課程
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原理、勞動經濟學、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企業文化、人員素質測評與考核、薪酬管理、組織結構設計、公共關係學、管理信息系統。
五、課程體系結構
公共基礎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大學語文、大學英語、
計算機套用基礎、Visual Foxpro、體育。
專業基礎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社會經濟統計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公共關係學、戰略管理。
專業課: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設計、工作分析與員工招聘、人員素質測評與考核、薪酬管理、企業文化、社會保障學。
選修課:管理文秘、談判技巧、土木工程概論、房地產管理、工程監理概論、人力資源調查方法、會計學、財務管理、員工配置與開發、管理技術。
六、教學時間體系結構:
課程總學時2492學時,其中理論授課2362學時,實踐學時130。專業總學分180學分,其中必修課學分為112,選修課學分為28(兩者合計140),社會實踐40周,計40學分。公共基礎課842課時,占總時數的34%,47學分,占學分總數的26.77%;專業基礎課774課時,占總時數的31%,44學分,占學分總數的25%;專業課372課時,占總時數的15%,21學分,占學分總數的12%;選修課504課時,占總時數的20%,28學分,占學分總數的16%。
七、實踐環節:
結合教學組織學生參加軍訓、社會調查、專業實習、學年論文、公益活動、專業實驗、畢業實習、撰寫畢業論文等,總學時約40周,40學分(參見 Ⅳ 實踐環節安排表)。

勞動與社會保障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具備勞動與社會保障系統知識和套用能力,能在各級黨政機關、工會組織、社會團體、社區服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人事管理、勞動仲裁、社會保障業務、安全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一)知識要求
1.具備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公共基礎知識。
2.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基礎理論。
3.熟悉財務、會計、統計、法律、信息技術等學科相關知識。
4.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知識。
(二)能力要求
1.具有較強運用外語的能力,成績達到四級相當水平。
2.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3.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軟體套用操作技能。
4.掌握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撰寫報告的初步科研能力。
5.具有較強的分析、解決社會保障實務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社交活動組織能力。
(三)素質要求
1.增強身體素質,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運動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2.強化心理素質,具備良好的自我認知、情緒管理能力和意志品質。
3.提高文化素質,熟悉中國傳統文化、中西文化差異。
4.提高道德修養,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
三、主幹學科
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
四、主要課程
社會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公共事業管理概論、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社會保障學、社會政策、保險學、社會保險資金管理、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中外社會保障制度比較。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一)全校性實踐教學:入學教育、軍事訓練、工程實習、公益勞動、就業指導等。
(二)課程設計: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社會政策、社會保障實務。
(三)實習與論文: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六、學制及學分要求
學制:四年,學生可在3-6年內修完本專業規定學分。
學分要求: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教學計畫規定的?學分方能畢業。其中:必修課?學分;選修課程19學分(包含專業方向模組8學分),實踐教學環節33學分;校級公共選修課程8學分;社會實踐與課外創新活動5學分。
七、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