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隨筆

學醫隨筆

《學醫隨筆》,醫論著作。清·顧淳慶撰於1821年。全書共分傷寒、溫病、痢疾、霍亂、咽喉及胎產六篇,每篇先引古代醫學文獻中有關論述,繼則闡明作者對該引文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其中提出了一些獨到見解。本書並附民間簡易方和救急方。現存1929年鉛印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學醫隨筆》以中醫醫史文化為主線,循今溯古,發掘醫事軼聞。所述內容有作者對中醫圖書的閱讀心得,有對醫史文化的簡要介紹,更有對名老中醫醫德、醫事的追憶,並且對中醫理論、文化和實踐作了一些探討。《學醫隨筆》文字平實,情感真摯,適合廣大中醫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徐慎庠,江蘇省南通市人。1962年4月畢業於南通市中醫院。1964年6月改行電業。上世紀80年代曾任《中醫藥信息報》駐地記者、《醫古文知識》雜誌通訊員。1991年7月,入選《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退休後曾多次參加全國性中醫藥文化研討會,潛心於中醫自學和寫作。

圖書目錄

悅讀心得

醫史擷英

學醫篋藏

內容簡介

《學醫隨筆》以中醫醫史文化為主線,循今溯古,發掘醫事軼聞。所述內容有作者對中醫圖書的閱讀心得,有對醫史文化的簡要介紹,更有對名老中醫醫德、醫事的追憶,並且對中醫理論、文化和實踐作了一些探討。《學醫隨筆》文字平實,情感真摯,適合廣大中醫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徐慎庠,江蘇省南通市人。1962年4月畢業於南通市中醫院。1964年6月改行電業。上世紀80年代曾任《中醫藥信息報》駐地記者、《醫古文知識》雜誌通訊員。1991年7月,入選《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退休後曾多次參加全國性中醫藥文化研討會,潛心於中醫自學和寫作。

圖書目錄

悅讀心得

讀清·唐大烈《吳醫匯講》有“須看反面、悟對面、識正旨、須匯參、立主見、須偶反、善比例、剔錯處、汰衍說、辨訛字”10種讀醫書的基本方法,這是讀書的悟境。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之“大醫精誠”;明·陳實功《外科正宗》“五戒十要”,有為醫做人的道理。當然,醫書充棟,浩如煙海,其中治病救人的醫術知識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讀醫書,不僅是享受,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文韜睿智的醫藝人生

吳震西與“中醫內病外治”

理性判別,著力追求,取得真知

吳師機中醫外治法機理

我讀毛嘉陵《第三隻眼看中醫》

找回中醫思維的最初環境

“證”與“病”的辨治結合

陳素庵的圍生醫學觀及其他

薛寶田與《北行日記》

頗具爭議的《南陽活人書》

經歷磨難的中醫會更堅強

醫道與人情

形、神、氣

醫史擷英

當今中醫史學泰斗李經緯教授說:“中醫與中醫史同其他學科一樣,是一門科學,是一門發展醫學科學和文化事業必須予以足夠重視的科學。”“初唐四傑”的王勃,人們鮮知其醫道,他的幼年曾聽慈父教誨:“人子不知醫,古人以為不孝。”於是拜師學醫有1年有餘,後受命複習有5年之久,列《難經》源流,具師承之說。熟悉醫史及古今醫事,亦可獲益良多。

從“白家老號”的祖宗是鈴醫說開去

摭談清宮藥膳八仙糕

康熙年間南通籍太醫院使張睿

歷史上的宋慈

名醫葉天士診療奇聞

風靡一時的靜坐法

據史比較中西人體解剖

吳江徐靈胎醫論述評

明代御醫盛啟東醫事別錄

競拍的宋刻《活人事證方》

許楣《校正外科正宗》事考

“百宋一廛”黃丕烈與《洪氏集驗方》

縱橫捭闔深諳百家的一代宗師

名醫邱竹君先生評傳

世醫南山朱氏婦科

篤學不倦的中醫文獻學家吳考槧

……

學醫篋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