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純林

原名孫純令,字仕政,山東省海陽縣西小灘村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孫純林(1906-1941) 原名孫純令,字仕政,山東省海陽縣西小灘村人。民國17年(1928年),孫在煙臺劉珍年辦的軍官學校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受黨組織派遣,到海陽縣司馬區民團做地下工作。此間,結識鄭天久、於洲,合力組織農民協會,籌建革命武裝。後被國民黨當局發覺,脫離民團。

人物經歷

民國20年(1931年),孫純林聯絡40餘名愛國青年,組成“滿江紅”宣傳隊,反對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軍採取不抵抗主義、拱手出賣東北三省;發動民眾“驅倭寇,奪失地,振興中華”。他撰寫一首雅俗共賞的詩歌。印成傳單,散發至境內縣城村鎮,鼓舞了人民的抗日鬥志。是年,孫純林打入萊陽鮑村民團,秘密進行革命工作,屢建殊功。

民國22年(1933年)秋,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縣政府通緝,被迫出走。民國25年(1936年),考入閻錫山的軍事學校,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次年春,輾轉到延安學習。一年後,重返膠東,任南海獨立團團長。偶遇素懷抗日壯志的同學李潘麟(陂子頭村人),二人肝膽相照,傾吐胸懷,孫純林即興揮毫題詩:“《滿江紅》一曲浩歌,飛回聲響撼五嶽。合眾志威驅倭虜,還炎黃鐘秀山河!”李珍重保存,後選入國語講義,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國29年(1940年),孫純林調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支隊一營營長。,身先士卒,率部奮戰,先後攻克邱堡、北寺口等日偽據點。是年10月,調往北海軍分區任總指揮,在主力部隊調赴東海區的情況下,他發動民眾,擴建武裝,為時一個月,組建起獨立團;同時整頓了北海專區五個縣大隊。

1941年回鄉時,得悉其三舅呂士珍勾結鎮海鄉鄉長呂國忠等人,殘殺愛國志士,破壞革命工作。他大義滅親,毅然除掉呂士珍。同年6月,任南海軍分區司令員,努力開闢新區工作,不斷擴展革命根據地。曾率部配合主力部隊,攻克發城。秋,轉戰於大澤山區,由平度挺進萊西縣,與敵激戰於榛子溝,英勇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