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主要造林綠化模式

山西主要造林綠化模式

《山西主要造林綠化模式》是2007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拖煥。 本書中所有模式是PAAF項目實施過程中形成或編著而成,既有經濟林模式,也有生態林和混交林模式。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此書其中的38個模式是特地為PAAF項目區而設計的,其餘模式是已經在山西省成功套用或根據最新研究成果編纂而成。PAAF項目的土地利用模式是由農民、當地技術員和專家共同討論完成的,這樣就可提供基於當地知識和國際、國內專家智慧的、適宜當地的土地利用模式。在土地利用模式形成過程中,始終套用參與式方法。書中的每個模式都有分析,並描述了所需立地、樹種組成、苗木質量、整地方式、栽植密度、株行距、施肥、撫育管理方法、勞動力投入等。此書匯集了山西境內主要造林綠化模式。

目錄

前言

山西主要造林綠化模式 山西主要造林綠化模式

1、導言

2、調查訪問方法

3、資料整理

二、山西省自然地理環境

1、地貌

2、氣候

3、水文

4、土壤

5、植被

6、 山西省森林資源現狀

三、山西省生態林業區劃

3.1區劃的性質

3.2區劃的原則

3.3區劃體系

3.4區劃方法

3.5區劃結果

4分區概述

4.1北部防風固沙林區

4.2西部黃土丘陵水土保持林區

4.3呂梁山土石山水源涵養林區

4.4中南部盆地農田防護林區

4.5東部土石山區水源涵養林區

5 生態防護林造林綠化模式

模式1 側柏+刺槐混交林模式

模式2 側柏+檸條水土保持林模式

模式3 側柏+野皂莢(荊條)水土保持林模式

模式4 側柏+臭椿混交林模式

模式5 側柏+天然灌木混交模式

模式6 側柏+沙棘混交模式

模式7 油松(側柏)+山桃(杏)混交模式

模式8 油松+遼東櫟(蒙古櫟、白樺)水源涵養林混交模式

模式9 油松+栓皮櫟混交林模式

模式10 油松+元寶槭混交林模式

模式11 油松+牧草混交模式

模式12 油松+天然灌木混交模式

模式13 油松+金銀花混交模式

模式14 油松+山楊混交模式

模式15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

模式16 華北落葉松+雲杉水源涵養林模式

模式17 華北落葉松+樺樹+山楊水源涵養林模式

模式18 華北落葉松+沙棘防風固沙林模式

模式19 華北落葉松+鬍子枝生態經濟林模式

模式20 華北落葉松用材林營造模式

模式21日本落葉松營造模式

模式22 雲杉+忍冬喬灌複合造林模式

模式23 樟子松+沙棘防風固沙林模式

模式24 樟子松+山杏(山桃)生態經濟林模式

模式25 樟子松+檸條生態經濟林模式

模式26 樟子松+元寶楓生態經濟林模式

模式27 華山松+油松混交林模式

模式28 華山松+遼東櫟混交林模式

模式29 華山松+檀子櫟混交林模式

模式30 杜松+椴樹水源涵養混交林模式

模式31 杜松+油松防風固沙混交林模式

模式32 杜松+華北駝絨藜防風固沙混交林模式

模式33 杜松+黃刺玫水土保持林模式

模式34 刺槐+四翅濱藜混交模式

模式35 刺槐+紫花苜蓿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6 刺槐林營造模式

模式37 麻櫟+油松(側柏)混交林模式

模式38 圓柏營造模式

模式39 鉛筆柏營造模式

模式40 白皮松+黃櫨混交林營造模式

模式41 核桃楸+山楊(白樺)混交林模式

模式42 楝樹+紫穗槐水土保持林模式

模式43 火炬樹營造模式

模式44 杜仲混農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5 桑樹+牧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6 構樹林營造模式

模式47 山合歡+連翹混交林模式

模式48 水杉林營造模式

模式49 楸樹+紫穗槐混交林模式

模式50 毛*+胡枝子混交林模式

模式51 文冠果+牧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52 黃連木營造模式

模式53 狼牙刺水土保持林模式

模式54 連翹林營造模式

模式55 元寶楓林營造模式

模式56 荊條林營造模式

模式57 野皂莢營造模式

模式58 遼東櫟+雲杉水源涵養林模式

模式59 農田防護林——農田林網及行道樹造林模式

模式60 晉北地區農田防護林針闊混交模式

模式61 晉北農田防護林喬灌混交模式

模式62 中南部地區農田防護林針闊混交模式

模式63中南部地區農田防護林喬灌混交模式

模式64 普通公路防護林帶建設模式

模式65 高速公路防護林帶建設模式

模式66 高等級公路中央隔離帶綠化模式

模式67 公路下護坡綠化模式

模式68 公路上護坡綠化模式

模式69 公路路肩綠化模式

模式70 柳樹+紫穗槐生態護岸林模式

模式71 楊樹小片林營林模式

模式72 楊樹+紫花苜蓿林草複合模式

模式73 灘涂地三倍體毛白楊片林治理模式

模式74 楊樹林糧間作模式

模式75 楊樹刺槐混交林

模式76 青楊+紫穗槐混交林營造模式

模式77 紫穗槐+山桃(山杏)生態經濟灌木林模式

模式78 檉柳+紫穗槐生態灌木林模式

模式79 檸條+山杏混交模式

模式80 四翅濱藜純林模式

模式81 沙棘+草(灌木)混交林造林模型

模式82 枸杞+四翅濱藜混交林模式

模式83 封山育林模式

6經濟林造林模式

模式1 核桃+豆科牧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2 核桃+蔬菜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 核桃+紫穗槐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 核桃+紫穗槐+牧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5 平、川、垣地核桃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6 平、川、垣地核桃混農造林模型

模式7 梯田地核桃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8 梯田地埂核桃+花椒混交林造林模型

模式9 梯田地棗樹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10 平、川、垣地棗樹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11 平、川、垣地棗糧間作造林模型

模式12 平、川、垣地杏樹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13 坡地杏樹林草間作造林模型

模式14 坡地山杏+草(灌木)混交林造林模型

模式15 山杏+連翹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16 肉用杏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17 山杏樹+側柏林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18 平、川、垣地梨樹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19 平、川、垣地葡萄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20 蘋果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21 黑核桃林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22 黑核桃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23 柿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24 柿樹林農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25 柿樹林藥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26 石榴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27 石榴林農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28 李子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29 仁用杏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30 仁用杏林農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1 仁用杏樹+側柏林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2 仁用杏+灌木(連翹)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3 仁用杏+豆類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4 地埂花椒樹經營模式

模式35 花椒+牧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36 花椒樹籬笆林經營模式

模式37 梯田地花椒樹純林造林模型

模式38 桑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39 桑樹林農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0 桑樹林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1 板栗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42 板栗樹林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3 山楂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44 山楂樹林農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5 地埂山楂樹經營模式

模式46 扁桃樹純林經營模式

模式47 銀杏樹林草複合經營模式

模式48 山茱萸+油松混交模式

模式49 山茱萸+酸棗混交模式

模式50 枸杞純林經營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