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社區

孫家社區是一個社區名,一處位於山東省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村民530戶,1410人。另一處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環境優美,觀光休閒點。

1、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孫家社區

孫家下莊距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以東3公里,東與劉家下莊毗鄰,西與李家下莊相望。現有村民530戶,1410人,有孫、於、段、宋、張、傅、紀、劉、王、曲等姓氏,其中孫姓約占全村總人口的36%。原有耕地660畝,山地1200餘畝,因國家開發建設徵用,現剩耕地220畝。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有孫氏兄弟兩人從雲南遷徙至此,其中一人在孫家下莊定居,世代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舞龍是孫家下莊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1997年曾應邀參加“青島——香港”首航儀式演出。
改革開放為孫家下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們一方面大力發展原有的鑄造加工廠、泡沫包裝材料廠等集體企業;另一方面鼓勵新建了30多家個體、私營企業,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多家外商獨資企業落戶該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1.45億元,人均收入6230元。
經濟的發展,為該村搞好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先後投資硬化村內的街道、安裝路燈、砌排水溝、建垃圾池,並進行了綠化美化,大街小巷平整潔淨。尊師重教投資支持國小教育,為有貢獻的教師、考上大中專的學生髮放獎金;投資新建村幼稚園;近幾年還實行了社會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29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韓等18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2、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孫家社區

地理位置

孫家社區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5公里處,背依嶗山西麓山脈,前依白沙河,西臨新修的濱海大道,南傍從華樓景區通往北九水的公路,山水相間,環境優美,是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社區沿革

孫家社區原名解家莊。清朝康熙年間,孫氏祖孫大如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從山東棲霞桃村遷入此地。當時解姓人多,家祠的牆上刻著解家莊的名子。後來解氏家族人丁不旺,孫氏家族子孫滿堂,逐漸成為解家莊的主要姓氏,遂於1934年改為孫家村。孫家第十世孫重修了家譜,定下20個輩分。
建國後,孫家村於1952年成立了互助組;1954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與大嶗、臥龍、我樂等村成立了高級社,稱新建二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與臥龍、我樂等村合建孫家生產大隊;1961年建立獨立的孫家生產大隊;1984年設村民委員會;2004年改為孫家社區居委會。至2010年,社區現有有287戶,925人;耕地410畝,山巒2200餘畝。

自然環境

孫家社區山清水秀。龍灣河從東面繞村而過,匯入村前的白沙河,河水清澈見底常流不斷,水中的魚、蝦清晰可見;河邊高大的河柳枝葉茂密,投下大片綠蔭。女人洗衣,孩子捉魚,好一幅靜謐安詳的山村美景。逆龍灣河而上,向里是一條林木蔥蘢的山谷,長達數里,景色十分誘人,但由於目前尚未開發,遊客很少來到這裡。龍灣口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大水塘,有200多平方米,最深處有五六米。每當雨季發大水時,洪水從上游衝下來,遇到堅硬的大石壁,水將河底的泥沙沖走後形成了大水塘。這塊大石壁平而扁長形似龍頭,上面還有兩塊尖形的巨石,狀似龍角,取名龍灣口。對此有人賦詩道:“名利場中卸甲人,沽酒尋入孫家屯。空山鳥語誰遺字,嶗光崖下水如鱗。”1958年建成的北宅人民公社第一座揚水站,就在龍灣口。在孫家村北山、東山生長著成片的松樹、槐樹、楊樹、栗樹……漫山遍野。每到春季,櫻桃花、梨花、杏花、桃花……繁花錦簇,整個村莊淹沒於花海之中,到處瀰漫著濃郁的芳香。

經濟狀況

孫家村人和附近其他村的人一樣,也離不開“靠山吃山”。但他們的理念卻有所不同,不是採石伐林,而是植樹造林,開發山珍果品。果木品種繁多,僅桃子就有“水蜜”、“黃金”、“秋露”、“寒露蜜”等品種。果品業成了村裡的主要產業,占村民收入的60—70%。仙人腿、拳頭菜、嶗山靈芝、嶗山蘑菇等山珍特產,每年也為村民換取一定的收入。近幾年,孫家村人開闊眼界,利用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招商引資,建起了水廠、印刷廠、避暑山莊等。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940萬元,人均收入4102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