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絕的旗幟:論魯迅傳統及其資源意義

孤絕的旗幟:論魯迅傳統及其資源意義

《孤絕的旗幟:論魯迅傳統及其資源意義》是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編著的實體書。主要研究魯迅傳統及其資源意義。

作者簡介

朱壽桐,男,文學博士,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暨南大學現代文學研究中心籌備組負責人。

1958年出生於江蘇省大豐縣,高中畢業後在農村中國小任民辦教師。1983年由蘇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考入南京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3年在職獲得博士學位。1996年晉升為教授,1998年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起擔任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副所長。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兼任浙江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浙江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2004年7月起應聘到暨南大學任教。

兼任海峽兩岸梁實秋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廣東省魯迅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

已經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中國社會科學》3篇、《文學評論》9篇,為《新華文摘》轉載7篇),出版《情緒:創造社的詩學宇宙》、《新月派的紳士風情》、《中國現代文學範疇論》、《中國現代社團文學史論》等專著12部。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002年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1995年、2003年兩次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跨世紀人才”基金和“優秀青年教師獎勵基金”項目各1項,目前還主持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對外及對台港澳地區學術交流方面,曾任韓國崇實大學校專任教授;日本九州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馬來西亞韓江學院客座教授;台灣佛光大學客座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另因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訪問過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義大利比薩大學、香港大學等。

圖書目錄

故居 故居

緒論 魯迅與中國英哲文化

一、多元文化比照中的魯迅式英哲文化

二、英哲文化的“孤絕”的旗幟

三、魯導的精神資源意義

四、孤絕的現代性感知與文學選擇

上篇

第一章 孤絕的“吶喊”者——《吶喊》論

一、孤絕心態下的“吶喊”

二、“吶喊”的意義

三、吶喊者的定位

四、“孤絕”的允容與亮色

五、孤絕而深刻的“消極”

六、“不幸”與“不爭”

七、敘事的變焦

第二章 “彷徨”與慰藉

一、孤絕感的加深:由“吶喊”到“彷徨”

二、孤絕的胸臆尋求慰藉

三、幼者本位:孤絕中尋求慰藉的另一面

中篇

第三章 魯迅文學傳統:孤絕的價值

一、魯迅與《新青年》新文學傳統的開闢

二、批評本體傳統與魯迅文學的定位

三、魯迅批評本體傳統與幾個文學社團

第四章 魯迅思想與審美傳統的呈現

一、思想和審美傳統的悲劇核心

二、思想和審美傳統的價值呈現

三、魯迅小說傳統的現代品質及其弘揚

下篇

第五章 超脫“孤絕”:尋求世界性資源

一、易卜生主義的理解與反思

二、魯迅等中國作家給予勃蘭兌斯的崇高文化禮遇

第六章 魯迅與“主義”

一、俄國文學的“為人生”與現實主義

二、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形態與魯迅

三、魯迅創作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象徵印象主義”就是表現主義

五、孤絕之外:表現主義的嘗試

六、“世紀末果汁”的研磨

餘論 魯迅的人生和形象:孤絕的生存狀態

一、 孤獨的星還應:魯迅在“左聯”

二、 孤絕中的“人生的儀式感”

三、 仍然是“說不盡”的魯迅

四、 關於魯迅研究熱點問題引發的思考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