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龍圖

季龍圖

季龍圖,祖籍阜寧東北八灘(今屬濱海)季家圩(今東興村),後遷到阜寧南鄉草堰口(今屬建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出身農民家庭,自幼聰敏好學,博覽群書,在清末的科舉制度下,循中秀才、舉人、進士,曾任刑部主事;還奉召赴日本東京大學攻讀政治,回國後因受戊戌維新的株連而未獲任用,只在由進士館改辦的京師法政大學任教授。辛亥革命時,他與好友沈鈞儒、黃炎培等一起參加同盟會,追隨孫中山革命。後離京返鄉,創立鹽城學會(後更名為“鹽城縣教育學會”),積極革新教育,推動新學,對鹽城近代教育的開創與發展作出了特別巨大的貢獻,使鹽城的近代教育出現了新的局面。

季龍圖 季龍圖

人物生平

早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季龍圖就在鹽城創辦了新式女子學校“養正女塾”,又名“養正女學堂”,開鹽阜地區乃至江淮一帶興辦近代女學之先河。“養正”,即修養正道。典出《易?蒙》:“蒙以養正”。《疏》曰:“能以蒙昧隱默,自養正道”。由此可見季龍圖興辦女學的宗旨,而他在教育和教學方面又敢於大膽革新,成就卓著,使該校聲譽很高,先後改名為“模範女子國小”和“城中女子實驗國小”,因此,使鹽城平民的女兒有了求學之所,使她們有機會接受了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民國十七年(1928),季龍圖又開辦了鹽城貧女院,把教育與慈善事業結合起來,專門招收那些貧孤女孩,不僅供給衣食,主要進行藝文並教,除設文化課外,還設縫紉、刺繡兩科女子技藝,對外承做加工業務,即使女孩子學到了手藝,掌握了將來謀生的本領,又補貼了學校經費的不足。

任職經歷

季龍圖曾擔任江蘇省高等審檢廳江北廳廳長,民國七年(1918)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抗戰時寄寓上海,仍熱衷於女子教育,曾創辦培明女子中學和靈芝中學(男女同校),接納同鄉中貧困知識分子任教,招收貧困的鄉人子女入學。1949年上海解放,陳毅市長曾多次派員專門看望和問候過他。1950年,他在上海漣閘路寓所逝世,享年78歲。

季龍圖詩一首


贈郭介梅先生

季龍圖

從政越關山,風霜世路寒。

量刑詳審慎,立案謹防冤。

季龍圖書法(為郭介梅先生《鴻嗷輯》題詞) 季龍圖書法(為郭介梅先生《鴻嗷輯》題詞)

性不因權變,謙如未仕顏。

辭官歸故里,還是舊長衫。

(摘自郭文炳先生編著《杯渡齋藏玉集》作家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