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南

季南

在季南的強勢推動下,國際檢察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審訊戰犯、蒐集證據的工作中。 11月6日,季南一到東京就公開表示,要運用在法務部工作的經驗,和日本戰犯對質法庭,制服這幫強盜。 1946年5月3日上午8點42分,押送日本戰犯的車來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門口。

約瑟夫·季南,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生,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做職業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美國陸軍前往歐洲戰場,戰後出任俄亥俄州立檢察官、美國法務部刑事局局長。除了在辦理刑事案件上,他的幹練為人稱道外,在政治上他也深得已故總統羅斯福的信賴,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私人關係也很深。
1945年12月16日,蘇、美、英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組成由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印度和菲律賓十一個國家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法庭有權審判犯有以下三種罪行的日本甲級戰犯:破壞和平罪;普通戰爭罪;違反人道罪。美國人約瑟夫·季南被任命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兼盟軍總部國際檢察局局長
在季南的強勢推動下,國際檢察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審訊戰犯、蒐集證據的工作中。檢察官們作了分工,分擔了日本的戰爭準備、中國滿洲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等各階段的起訴工作。
11月6日,季南一到東京就公開表示,要運用在法務部工作的經驗,和日本戰犯對質法庭,制服這幫強盜。在首席檢察官季南帶來的38人工作班子中,有美國聯邦調查局經驗豐富的職業偵查人員、科學家和法務部刑事偵訊專家。由於他的強悍、雷厲風行和高壓態度,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魔鬼檢察官”。
1946年4月29日,季南正式向法庭遞交起訴書。一天后,起訴書被送到28名被告手中。
1946年5月3日上午8點42分,押送日本戰犯的車來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門口。在《朝日新聞》記者眼裡,“這群戰犯就像一支匆匆送葬的隊伍”。
衛勃讀完開庭詞,首席檢察官季南開始宣讀起訴書。一個日本記者對開庭第一天曾作過比喻:“每一幕都恰似觀看莎士比亞的名劇!”
1937年12月7日,時為日華中派遣總司令的松井石根下達命令“發揚日本武威,懾服中國”,鼓動部下變成失去人性的惡魔。南京陷落的第4天,松井石根進入屍陳遍地、到處是縱火痕跡的南京城。
松井石根的辯護律師為他開脫,試圖證明被告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好人”,甚至要求把結論性的言詞從庭審筆錄中刪去。季南起身大聲駁斥:“這個事件就是被稱之為現代戰爭史上獨一無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為什麼要刪去!”松井石根極力為自己開脫,說他派了憲兵維持秩序。而事實證明,僅有17人的憲兵隊也加入了暴行的行列。後來,松井石根在巢鴨監獄曾向僧人花山信勝懺悔:“南京事件,可恥之極。”
法庭最終對南京大屠殺作了如下認定:“在日軍占領南京的最初六個星期內,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這是一個十分保守的數字,實際在南京遭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為30多萬人。然而,這畢竟已足以將元兇松井石根送進地獄。
這,也是中國人應該記住這位美國檢察官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