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縣平樂鎮

孟津縣平樂鎮

孟津縣平樂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自古以來便是書畫之鄉 。1956年由洛陽縣劃入孟津縣 ,1958年設平樂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 , 洛陽市區10公里,面積63.8平方公里,人口4.7萬。焦枝鐵路和207、310國道,開(封)洛(陽)、洛(陽)常(平)公路交過境。轄平樂、東趙、象莊、尤村、翟泉、金村、上屯、朱家倉、天皇嶺、張家凹、丁家溝、上古、張盤、新莊、後營、太倉、馬村、劉坡、東呂廟1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從事機械、化工、輕紡、建材、鑄造和食品加工等業為主,有東方正大飼料廠等企業。農業主產小麥、稻穀、花生、菸葉,飼養豬、黃牛、羊。有帝王閣、石象、漢魏故城等古蹟。.

平樂鎮簡介

孟津縣平樂鎮,自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為迎西域入貢的飛廉、銅馬築平樂觀取名至今,一直享負盛名,被譽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一方聖地,素有“金平樂”、“小洛陽”之美稱。1948年前隸屬洛陽縣為平樂區,新中國誕生後為洛陽第三區。1955年洛陽縣制撤消,劃歸孟津縣為平樂中心鄉。1993年9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全鎮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63.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4%。全鎮轄20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248個村民小組。全鎮共有13631戶、50712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2409戶、46837人,耕地面積62320畝,人均耕地1.33畝,人口密度794.85人/平方公里。近年來先後被授予國家計畫生育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鎮,河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洛陽市文明鄉鎮,洛陽市衛生城鎮、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洛陽市社會治安模範鎮等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平樂鎮位於孟津縣東南方,距縣城20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南與千年古剎白馬寺毗鄰,東與偃師市接壤,北與無臥牛之地邙山緊依,西與九朝古都洛陽相望。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
交通快捷便利。隴海鐵路傍南而過,焦枝鐵路穿境而過,境內長達15公里,孟津火車站建在境內新莊村。207國道、開封至洛陽高速公路,貫穿東南西北,在境內長達1180公里。境內的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洛陽通向黃河以北的吉利、濟源、沁陽、溫縣、孟縣、新鄉以及陝西晉城、陽城的班車,每天達200多班次,南來北往,絡繹不絕。洛陽發往平樂的64路客車,每30分鐘一班,通往縣城的客車每20分鐘一班。平樂20個行政村之間都是土石公路,坑窪不平,雨天泥濘。1985年後,為快速發展經濟,鎮政府廣泛籌集資金1000萬元,修建了建設路(朱倉-207國道)、團結路(妯娌村-207國道)、朝平路(朝陽-平樂)、新平路(新莊-平樂、)金白路(金村-白馬寺)等主幹道20多條,長達76公里,全部為水泥和柏油路面,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道路交通便捷,鎮域形成四縱四橫道路框架,20個行政村,村村通硬化道路,村村通公交汽車。平樂鎮是全縣第一個辦電的鄉,1959年從洛陽市郊區引架高壓線。隨著鄉鎮企業發展,用電量越來越大,鎮政府1985年投資80萬元,建起110伏變電站。1995年又投資90萬元,對變電站進行擴建改造,安裝2號主變壓器保證全鎮生產生活用電。截止2002年全鎮有10千伏輸電線路110公里,變壓器250台,計28600千伏安。電力資源充足,鎮電站擁有35KV、10KV雙迴路供電線路各一條,保障工農業用電需要。1994年投次40萬元建成電視轉播台,率先實現有線電視進到千家萬戶,目前全鎮20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入戶率達60%,並且為光纜傳輸,信號傳輸正常,電視圖像清晰,頻道豐富。通訊郵電事業發達,固定電話裝機量達85%,基本實現傳輸光纜化、電話程控化、通信生產化、管理微機化、有線無線雙配套,數字模擬全開通,可滿足電話、傳真、數據、通信、移動通信的各種需要。全鎮地下水資源豐富,供排水系統齊全

工業

工業基礎雄厚。堅持“鄉鎮企業強鎮,高效農業富民”的發展戰略,全方位開放,全方位發展,已初步形成以機械加工為龍頭,中央空調、建築機械、紡織、塑膠、建材、輕紡、化工、鑄造、食品加工等產品為支柱,門類眾多,結構合理的鄉鎮工業體系和公司加農戶的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鎮域內有基礎設施完備,初具規模的平樂工業區和翟泉工業區兩個,現有4級企業175家,中外合資企業5家,從業人員1.7萬餘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機械加工為龍頭,中央空調
紡織、塑膠、建材、化工、鑄造、食品加工等為支柱,門類眾多、結構合理的鄉鎮企業體系。域內有平樂、翟泉、洛東、張盤等幾大工業園區,現有企業140家,擁有洛陽鈺隆、洛陽百味、孟津焦化、洛耐菲爾、中鐵強力、洛陽製藥、東方正大等特大型企業,已經成為“工業興鎮”的主要支撐和可靠保障。
農業生產條件良好。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地下水資源豐富,中州渠橫貫全境,噴灌、微灌現代技術得到推廣,全鎮形成井、站、渠相配套的灌溉、排洪網路。近年來,我鎮圍繞“糧食、蔬菜、食用菌、奶牛、花卉”五大產業,強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目前擁有省重點龍頭企業生生乳業公司,建成妯娌高效農業園區、鳳凰山花椒園區、洛陽近郊蔬菜種植基地、萬畝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等,為“農業富鎮”奠定堅實基礎。1998年被洛陽市政府確定為小麥種子基地和萬畝噸糧田基地建設鎮,1999年市政府確定為重點農業園區建設鎮,2000年市政府確定為洛陽市奶牛養殖示範鎮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蹟甚多。歷史上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5個朝代建都於此。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給平樂鎮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漢魏故城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象莊石象,是我省僅存形體最大的東漢大型石雕;元朝躍店古寨保存完整,曾有多部電影在此拍攝;歷代帝王冢源流有序,時代蟬聯,堪稱規模宏偉、蘊藏豐富的地下博物館。古往今來,平樂以其獨有的魁力吸引著無數騷客雅士到此觀奇景以作賦,抒情懷而吟詠,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魏曹植曾有“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的千古名句。
文化衛生遺產歷史源遠。郭氏正骨享譽華夏,鄭氏中醫全省馳名,秦氏婦科醫術精湛,農民書畫風氣盛行,被譽為“書畫之鄉”。教育工作位居市、縣先進行列,素質教育、成人教育多次迎接省市領導調研。
其中最為金龍寺最為突出

圖片 圖片

金龍寺是順著四龍溝的走向建成的,座北面商,門前廣場寬敞,青石台階,配以兩座石雕雄獅,紅牆朱闕,寺門左右兩側的牆頭,塑有兩條巨龍,昂首遠伸,怒目利爪,周身風從雲生,鱗甲須髯,欲有飛動之勢,使整個山門顯得雄偉而莊嚴。
金龍寺是洛陽北線旅遊景點之一,山高谷深、花木掩映,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這裡雕塑著在洛陽建都的十三位帝王,記述著他們的豐功偉績,也供奉著同一時期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和忠臣良相,相信大家看後一定會有所啟發。

躍店古寨

圖片 圖片

平樂鎮歷史

相傳,象莊村在漢代時是一城鎮,築有城牆,城牆外有護城水壕。一日,眾人發現水壕里的水一夜之間不知去向,甚為驚慌,奔走相告。恰逢關羽大將軍途徑此地,聽得此言,頗感好奇,便夜宿象莊,探求明白。夜半巡城,忽見城南水壕邊立一龐然大物,眾人驚呼,關將軍見此,提刀催馬從城中衝出,直奔龐然大物而去,快至近前,將軍舉起青龍燕月刀,大吼一聲劈向巨物,只見刀劈之處,火花四濺,龐然大物紋絲不動,眾人舉火把紛紛趕來,但見將軍所劈之物乃是一碩大石象,石象左後臀被大刀劈出一條三尺長的裂痕(現今石象左後臀有此傷痕)。眾人見此,哈哈大笑,皆嘆關將軍膽色過人,神勇非凡。後人為懷念關將軍,修關爺廟一座(今象莊國小)於象莊城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