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鎮[河南省孟津縣]

平樂鎮[河南省孟津縣]

洛陽孟津縣平樂鎮----打造中國牡丹畫第一村。

洛陽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打造“中國牡丹畫第一村
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產基地,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該縣充分利用洛陽牡丹的社會影響力,張揚自身優勢,明確發展目標,採取多種措施,拓展銷售渠道,把平樂村打造成中國牡丹畫產業發展中心,建成全國最大的生產銷售牡丹畫基地,實現平樂牡丹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一、發展背景
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地處漢魏故城遺址,因公元62年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築“平樂觀”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歸來宴平樂,美酒斗詩千”詩句,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目前全村共有人口6473人,有43個村民小組。近年來,富裕起來的農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喜愛並從事書畫藝術的人越來越多,緊鄰旅遊勝地白馬寺的平樂村出現了許多愛畫牡丹的農民畫家。隨著洛陽旅遊業的日趨繁榮,外地觀光者在欣賞洛陽牡丹芳姿的同時,對極具特色的牡丹畫愛不釋手,他們積極踴躍購買,促進了牡丹畫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平樂農民牡丹畫”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最初以郭泰安為首的幾位當地農民率先建立漢園書畫院,切磋、交流繪畫技術,推動牡丹畫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後來,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先後通過拜師學藝,掌握了牡丹畫創作技能,使當地繪畫隊伍不斷壯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開始積極推動牡丹畫商品化,村里幾位比較有名的農民畫家把作品銷往西安、濟南、昆明等大城市,收入不斷提高,調動了村民的繪畫積極性,促使當地搞牡丹畫創作的農民逐漸增多,為牡丹畫銷售數量的增加創造了條件,促使牡丹畫銷售市場不斷發展壯大。
牡丹畫也成就了一批成名人士,書畫文化活動的興起,使該村產生了一批文化致富農戶,如“牡丹王子”郭泰安自幼喜愛繪畫,更痴牡丹,他的作品氣勢奔放,巨作《中國牡丹》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東渡日本訪問時作為禮品饋贈給佛界友人古室進榮之後,又三次應邀到日本參展;郭建中已從傳統農業中脫離出來,成為了牡丹畫專業戶,他的《洛陽牡丹》曾入選全國美協、書協舉辦的“孺子牛”杯書畫展;王建福刻苦鑽研書畫技能,集書法、繪畫、篆刻於一身,開設了書畫店。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湧現出了郭建中、郭西凡、郭聚良、李天祥、郭泰森等一批有名的農民畫家,他們的牡丹畫作品遠銷西安、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並參展獲獎,2007年4月,平樂牡丹書畫院在洛陽市美術館隆重舉辦農民書畫展,展出該村書畫家作品120餘幅。今年牡丹花會前夕,平樂村組織100多名畫家參加了洛陽市千人畫牡丹活動,受到組委會的高度評價。
1,2,3,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