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清溪鎮有個鮮為人知的古時牌坊——沉犀節孝坊。這座經歷200多年風雨的青石牌坊,是清嘉慶年間修建的一座石牌坊,牌坊以南200米是馬邊河。坐西向東,面積100平米,是青石仿木建造,結構完整,保存完好。1998年被列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細節圖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細節圖
節孝牌坊是古時經官府奏準為表揚節婦孝女而立的牌坊,流行於宋代而盛於清朝,源於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而座落於犍為縣清溪鎮沉犀村三組的沉犀節孝坊即是當地有名的一景。位於當年清溪碼頭的沉犀節孝坊說的就是清代一餘姓女子,在19歲嫁到王家,27歲守寡,將公婆分別贍養至85歲和94歲,並將一對兒子撫育成人,成家立業一事。對於牌坊,《犍為縣誌》也曾有資料記載:“嘉慶七年建,時川督題‘從一而終’。王仲賢妻,乾隆間,孝翁姑,撫二子成家。”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請旌奉旨修建。歷經八年,於嘉慶庚午(1810年)仲冬竣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孝坊為四柱三門,四柱三間面闊7.99米,三重檐五樓,通高11.25米。石台基長11.92米,寬8.1米,高0.6米。牌坊正被四周菜花環繞,只一座獨立的石台矗立其中。而保存完好的高大牌坊和各種清晰可見的青石雕刻,站在石台上即可一目了然,給人一種無限莊嚴之感和時空感。

沉犀節孝坊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清溪,是位於犍為縣西南部的一個歷史文化古鎮。這裡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有水碼頭之稱。由於地處馬邊河下游,系雷波、馬邊、屏山、沐川四縣物資進出口的總口子,又是水路交通運輸的樞紐,因此,經濟文化活躍,市場繁榮。

據介紹,寬大的節孝坊為三重檐牌樓式石坊,莊重威嚴。牌坊的間數為三間,當中的一間寬大,當時以利車馬通行;左右間窄小,供行人出入。除有四柱三門的堅實結構外,兩面柱基還塑有抱鼓雕刻石象和石獅各1對,造型粗獷,雄偉獨特。其中的石象在川南地區罕見。橫樑上有斗拱和屋檐,飛檐起脊,檐下置石斗拱、石鼓、石闌額、須爾座,鑿雕有精美的獅獸、花果、人物、書法和八仙圖案等裝飾。而坊間明間、次間均陰刻楹聯,坊額深浮雕人物、花鳥瑞獸、捲雲花草等各種圖案盡有。樓頂塑飛檐翹角和瑞獸,雕刻精美細膩。牌坊上端有牌匾“聖旨”二字,向觀者昭示著當年的“皇恩浩蕩”。中間一排刻有“節孝”二字,表明牌坊屬類,下面一排刻有“永樹典型”四字,說明立坊之意。其餘位置還刻上了與王余氏相關的家族成員名字及當初修建牌坊的各位官員工匠,皆供後人以瞻仰當年王氏家族的興旺。

據犍為文史專家介紹,沉犀節孝坊用料考究,全採用優良的青石,雕刻細膩,手法精湛;人物深浮雕圖案精美;石刻字跡清晰,楹聯匾額堪稱書法精品,魚尾飛角舒展傳神。尤其是抱鼓雕刻下方的正面龍紋雕像異常珍貴。據說,龍為當時的皇室象徵,天子之物,只能在皇家飾物才能出現,平民百姓豈能僭越?不過在這民間文物中能得已出現,還是正面龍身,說明此牌坊不僅經過當時聖上的親自許可,且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現實意義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雕刻的聖旨
牌坊後方是馬邊河一段,這裡曾是水運發達的碼頭地帶,也相傳是清溪鎮的中心區域。周圍商賈雲集,經濟繁榮發達。牌坊立於此既是為了將王余氏的光輝事跡向天下傳揚,也是為了讓當地百姓都對其進行膜拜學習,是對王余氏節孝之名的巨大肯定。至今,當地村民口中和學生們的課堂中都還流傳著王余氏的動人事跡。

文物保護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孝節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孝節坊]
由於該牌坊保存完好,對研究古代石刻藝術及儒學倫理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沉犀節孝坊也先後被列為了市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牌坊的基石及頂部也在2009年經維修後恢復原狀。去年,沉犀節孝坊進入了全國文保單位紅線,其設為省文保單位後的保護範圍也外延了15米。不過,目前對於沉犀節孝坊的保護管理還有待提升。村主任劉正田認為,沉犀節孝坊升級為省文保單位後,原本可作為清溪古鎮配套的旅遊資源加以開發,但現在,牌坊依舊按照所屬地管理原則在進行保護,牌坊並沒有得到專門、專人看護。“這裡經常會有垃圾成堆,牌坊本身也難以防止被人為破壞。只有村裡的幹部和村民不定時監督。加上來往交通不便,路人很少來參觀。牌坊現在幾乎算是荒置了。”劉正田說,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管理,鋪上一條能直入沉犀節孝坊的青石板路,使省文保單位得到真正有效的保護和開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