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鳥

孔鳥

孔鳥即孔雀。屬雞形目,雉科,又名為越鳥,東南亞東印度群島和南亞印度產的一種大型的陸棲雉類,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長,展開時像扇子。孔雀有三種,綠孔雀和藍孔雀屬於該屬,而剛果孔雀單獨成屬。孔雀屬的兩個種是印度和斯里蘭卡產的藍孔雀即印度孔雀和分布自緬甸到爪哇的綠孔雀即爪哇孔雀。雄鳥具直立的枕冠,羽色華麗,尾上覆羽特別延長,遠超過尾羽。具20枚尾羽,形長而稍呈凸尾狀;尾下覆羽為絨羽狀;兩翅稍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10枚短,第5枚稍微最長;跗蹠長而強,遠較中趾連爪為長,雄者具距。

基本信息

釋義

拼音:kǒngniǎo
即孔雀。《山海經·海內經》:“有孔鳥。”郭璞註:“孔雀也。”《逸周書·王會》:“方人以孔鳥,卜人以丹沙。”漢枚乘《七發》:“混章、白鷺、孔鳥、鶤鵠,鵷鶵、鵁鶄,翠鬣紫纓。”一本作“孔雀”。參見“孔雀”。

形態特徵

孔鳥孔鳥
孔雀屬的兩個種雄體體長90~130公分(35~50吋),具一條長達150公分(60吋)的尾屏,呈鮮艷的金屬綠色。
尾屏主要由尾部上方的覆羽構成,這些覆羽極長,羽尖具虹彩光澤的「眼圈」周圍繞以藍色及青銅色。求偶表演時,雄孔雀將尾屏下的尾部豎起。從而將尾屏豎起及向前,求偶表演達到高潮時,尾羽顫動,閃爍發光,並發出嘎嘎響聲。飛翔能力不是很好,因為它有點沉重,翅膀也沒那么強勁。
體型像雁那么大,有三四尺高,頸部細,背部隆起,頭部有三根毛,約一寸長,常常幾十隻聚在一起飛翔,早晨鳴叫聲此起彼伏。孔雀雙翼不太發達,飛行速度慢而且顯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飛時稍快一些。腿卻強健有力,善疾走,逃竄時多是大步飛奔。覓食活動,行走姿勢與雞一樣,邊走邊點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