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嶺曬秋

婺源篁嶺曬秋

婺源篁嶺曬秋,地處石耳山脈,面積5平方公里,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後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周邊千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艷的“大地藝術”。獨特的民俗文化體驗帶您走過索橋、滑過溜索、攀上高空熱氣球,俯瞰獨特的曬秋奇觀。婺源篁嶺古村,屬典型山居村落,周邊千棵古樹環抱,萬畝梯田簇擁。如果說,婺源古村是中國古建築的大觀園,篁嶺無疑是一朵雅致動人的奇葩。

景區簡介

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

婺源篁(huáng)嶺景區地處婺源石耳山脈,面積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及鄉風民俗拾趣等遊覽區域組合而成。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後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

周邊千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艷的“大地藝術”。

獨特的民俗文化體驗帶您走過索橋、滑過溜索、攀上高空熱氣球,俯瞰獨特的曬秋奇觀。

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

美術、攝影及影視創作基地——曬秋人家篁嶺”歡迎您!

窗銜篁嶺千葉匾,門聚幽篁萬畝田,篁嶺因“其地多篁竹”得名,嶺高500米,建村500多年,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雲,被稱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

數百年來,篁嶺村民早已習慣用平和的心態與崎嶇的地形“交流”,從而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尋求新的平衡點。祖輩起,就用竹曬匾晾曬農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於收藏。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後成了竹曬匾的世界,長長木架托起圓圓的曬匾,春曬茶葉、蕨菜;秋曬紅辣椒、稻穀、黃豆……,篁嶺“曬秋”形成中國特有的民俗符號。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樂園。

為改善生存條件,篁嶺正在經歷一次“嬗變”,座座新居遷至嶺腳,在為“生活在嶺頭,勞作在平地”不便的生存方式劃上句號同時,原居地“原汁原味”的旅遊開發緊鑼密鼓。失修倒塌的宗祠重新矗立;破敗的眾屋修舊如舊煥然一新;衰落的農捨得以匡扶改造……,農耕文明的“星火”更是沿著水口步入田園,走進廣袤的原野。

人文環境

篁嶺曬秋是人文的傑作,數十棟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嶺谷錯落排布,家家鑿窗採光,戶戶支架曬物。村民們用眺窗為畫板,支架為畫筆,曬匾為調色盤,春曬茶葉、蕨菜;秋曬紅辣椒、稻穀黃豆……就這樣成就了一幅幅民俗風情傑作,一年四季延綿有序。

曬秋人家是自然的寵兒,依偎在石耳山的懷抱,被周邊數萬畝梯田簇擁,層層疊疊的梯田印襯著鱗次櫛比的農舍,四季皆有各種顏色的呵護、嬌寵,稍不留神就會碰翻顏料桶,於是乎漫山遍野的大紅、新綠、嫩黃……

雖說“地無三尺平”,篁嶺人心中自有一桿稱,那是朱老夫子推崇的“天人合一”。至今篁嶺水口仍茂盛地生長著80多株“天然活化石”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有的樹齡已達500年。

置身祥雲深處,篁嶺人有自己的生態觀:房前植樹,屋後插竹,篁嶺村古樟、紅楓、香榧林立;方竹、觀音竹、篁竹迎風飄逸,“高山流水”青石池內,餵養的是五顏六色的原生態魚。

民俗風情

婺源篁嶺景區處處閃爍著民俗風情的亮點,這裡有一幅縮寫版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近三百米的“天街”古巷兩旁徽式商鋪林立,茶坊、酒肆、書場、硯莊、篾鋪,古趣盎然。

飲食文化是篁嶺民俗傳神之筆,篁嶺“天街食府”的“天街農家宴”菜源料全用自獵、自種、自養之物。它以徽菜為根源、以婺源飲食文化為精神,以篁嶺民俗、民情為基準,獨成體系。

入夜,篁嶺的“夜生活”拉開了民俗風情的帷幕:龍珠燈籠在嶺頭最高處挑起,霎時村兩端鞭炮齊鳴,龍獅兩支舞龍隊從村兩頭沿天街舞動而行,最後集中到村東頭民俗廣場。此時民俗廣場的風情演出隆重獻演,黃梅戲、徽劇、儺舞百花爭艷;踩高蹺、疊羅漢、劃旱船群技競藝……

農耕文明

薪火相傳的農耕文化是篁嶺農業觀光園的魂,背景——千畝梯田、主題——四季花海、手法——農俗農諺、創意活動……

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

四季花谷

篁嶺景區藉助簇擁的千畝梯田打造四季花谷,每年三、四月,近千畝的油菜花集中開放,與桃花、梨花、杜鵑花等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為進一步延展花卉主題,突破季節限制,在千畝梯田上種植四季花卉,並以兩個月為周期更換主題,營造花海景觀、大地藝術。遊客每次到訪都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觀體驗到別樣的感受,逐漸發展成為婺源四季旅遊新產品。

篁嶺四季花谷篁嶺四季花谷

現實版開心農場

篁嶺開心農場為久居都市辦公室的人士送來了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時還提供了一個極具自然觀光、休閒娛樂的機會。自耕自收的田園生活,親近自然生活減壓,體驗勞動的快樂,享受豐收的喜悅。優美的花海梯田景觀,同時配合不同的主題活動,讓遊客流連忘返,留下美好記憶。

美食購物

篁嶺“天街食府”,大寬幅曬台窗戶,面向萬畝梯田,廣袤原野的陰晴變化盡收眼底。嶺頭蔬菜基地自產自銷的是無污染有機蔬菜,而周邊山嶺山茶樹遍布,地方特有紅花山茶油是餐桌上的“放心油”。提供傳統地道的徽菜美食,沿街商鋪集參觀銷售於一體,前店後坊,生動展示傳統徽商生活故事。

地理交通

曬秋人家----篁嶺景區坐擁婺源旅遊東線,距婺源縣城距離僅39公里,江灣高速出口距離僅9公里。距離景德鎮機場、黃山機場均約為80公里。從201省道進入篁嶺“村村通”道路已全面拓寬,從嶺腳至嶺頭纜車開通。一向因交通不便而藏隱深山的篁嶺古村已向遊客撩開了神秘的面紗。

旅遊貼士

交通

遊客從江灣鎮沿省道201,在鎮頭村右拐前行4.5公里,到達篁嶺遊客服務中心,乘索道進入景區遊覽。

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

縣內直達景區班車:11:3015:40(早上如有4到5人,班車也可直達景區);或者乘坐江灣鎮班車:7:00-17:00每20分鐘一班,然後在江灣鎮換乘麵包車或三輪車到景區;

門票

婺源篁嶺景區門票掛牌價:索道票單程45元、往返60元;景區門票110元;套票(纜車+景區門票)130元/人。

住宿

景區奉行養生加度假經營模式,古村內將原有民居修葺,打造成獨具特色的超星級精品度假酒店,預計2014年底可以開放,遊客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通過網路提前預定各式客房。

項目定位

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婺源篁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

婺源篁嶺景區已成為婺源“古民居異地搬遷保護及徽州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支柱性項目,篁嶺項目改變婺源旅遊產業單純依靠門票獲利,採用“觀光與度假並重、門票與經營複合”的商業模式,旅遊產品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閒度假、文化娛樂、民俗體驗、旅遊會展等綜合配套型轉變,著重開發旅遊文化產業特色項目,主要項目有:美術攝影及影視創作基地、農家民俗生活體驗基地、農耕文化展示基地、民俗文化演繹及精品度假酒店、特色農家美食等項目,最終將篁嶺景區打造成全國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藝術影視村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