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詞派

婉約詞派

婉約詞派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簡介

婉約詞派婉約詞派

在詞學史上,詞之為體,向有婉約與豪放二說。婉約與豪放,反映了詞作中的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婉”“約”兩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義為纏束,引伸為精煉、隱約、微妙。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筠、馮延巳、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等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別、各擅勝場,大體上都可歸諸婉約範疇。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在一千多年詞學發展史上,無論從詞作的數量或質量而言,婉約詞都是正宗、主流。

詞派特色

婉約詞派婉約詞派
自唐五代以來,直至近代,婉約詞繼承民歌的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每填一闋,往往錘字鍊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煉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這是它的突出特點。

第二,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作家們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與歡愉,通過抒情的婉約詞,曲折細膩地透露出來,贏得古今無數讀者的同情與共鳴。

第三,愛情題材的詩。愛情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寫愛情,反映在封建禮教統治下,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時的悲愁與哀怨,也就成為婉約詞的重要內容。

第四,多情的詞人,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別恨,歌頌愛情的真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特別是那些被壓在社會低層的歌伎們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約詞中如泣如訴地表現出來。

第五,抒寫感時傷世之情。婉約詞也往往抒寫感時傷世之情。作家們把家國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艷情,或寓於詠物,表面看似抒寫愛情,描摹物象,實際上卻別有寄託。

第六,詞人們又往往借詠燕、詠柳、詠梅、詠楊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難於明言之意。

第七,反應人民的疾苦生活。戰爭破壞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國破家亡之恨,生離死別之情,不斷在婉約詞中反映出來。

第八,婉約詞的又一特點是“以美取勝”。它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觀自然美與生活美,歌頌人物的心靈美。作家們把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諧地統一起來,創作出大量具有詩情畫意的絕妙好詞。

代表作家

晏殊,字同叔,謚元獻

作品:珠玉詞浣溪沙、踏莎行、清平樂、採桑子、山亭柳、蝶戀花。
風格:富於哲理、引人深思。珠圓玉潤、氣象富貴、格調閒雅。和婉明麗,為北宋倚聲家初祖。

張先,字子野,張三中張三影

作品:安陸詞天仙子、謝池春慢、沁園春、歸朝歡、破陣樂、剪牡丹。
風格:詞以小令為主,內容主要寫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其中不乏感情真摰健康而手法細膩新穎之作。善於於以工巧之筆表現一種朦朧含蓄之美。

婉約詞派柳永
柳永,字耆卿,柳七,柳屯田

作品:樂章集八聲甘州、雨霖鈴、夜半樂、安公子、蝶戀花、定風波、曲玉管。
風格:情意淒涼而境界開闊,描寫委曲而筆力矯健。採用鋪敘和白描手法,鋪敘展衍,備足無餘,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鎔為一爐,淋漓盡致而又層次井然。一、形式方面,多采慢詞。二、內容方面,或抒懷才不遇之悲哀,或敘羈旅飄零之苦悶,或寫沉溺歌酒之風流生活。三、表現方面,工於鋪敘手法。四、字句方面,多以俚俗語句為之。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

作品:清真集片玉詞瑞龍吟、蘇幕遮、蘭陵王、解連環、玉樓春。
風格:筆力迴環往復,縷縷艷情,欲言又止,曲折含蓄,自然渾成,有沉鬱頓挫之致。一、音律嚴整。二、詞句工麗。三、多詠艷情景物。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與其父合稱「二晏」或「大小晏

作品:小山詞鷓鴣天、浣溪沙、蝶戀花。
風格:其詞多為艷詞,描寫愛情離合和人生聚散無常的悲歡,纏綿悱惻,淒婉動人。詞以情真意切見長。語言純真、自然清新,選擇富有特徵的形象情態,把纏綿悱惻的縷縷情思表露無遺,華貴而不膚淺,閒雅而不粗俗。前期作品,多富貴風流之作;後期作品,多沉鬱悲涼之調。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蘇門四學士,六君子

作品:淮海詞淮海居士長短句滿庭芳、鵲橋仙、浣溪沙、踏莎行、如夢令、畫堂春、江城子、蝶戀花。
風格:婉綺麗,辭情相稱。善於用淡雅的語言,含蓄的手法,通過柔婉的曲調來表現,故覺情韻俱佳,淒婉動人。一、注重畫面,富有畫意。二、音韻和諧,鏇律優美。三、詞心細膩,聯想豐富。四、長於抒情,化景物為情思,鎔人事入風景,顯得空靈蕩漾而富有韻味。

婉約詞派李清照
李清照,易安居士

作品:漱玉詞聲聲慢、醉花陰、如夢令、臨江仙、武陵春、漁家傲。
風格:一、意境深曲而鮮明。二、語言率真自然,清新雅麗。三、音律嚴謹諧婉。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

作品: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詞暗香、疏影、念奴嬌、揚州慢、角招,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淞作。
風格:一、審音創調。二、琢練字句。三、妙用典故。其詞於詠物、紀游之中寄寓個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恨,且音律精嚴,筆致含蓄,格調高雅,情韻悠遠,在南宋後期的詞壇上可謂獨樹一幟,別開生面。這是因為他雖然繼承了周邦彥等婉約派的傳統,又吸收了江西詩派的清健之氣和辛派詞人的雄快之風,故能矯農艷之習,於雅練中見清勁。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

作品:梅溪詞綺羅香―詠春雨。東風第一枝―詠春雪。雙雙燕―詠燕。
風格:工於詠物,詞風偏於輕盈柔媚。其詠物詞,摹畫入神,盡態極妍,纖毫畢現,栩栩如生;字字刻劃,而又字字天然。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又號覺翁

作品:夢窗詞齊樂天―與馮深居登禹陵。高陽台―豐樂樓分韻得如字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游。
風格:講究聲律,並能自度曲。追求典雅,尤注重詞藻,講究鍛鍊字句,務求典麗雅正,掃盡市井俗語。尤刻意追求含蓄和深遠。務求詞語之隱曲幽深,多用代字及生僻之典,有時不免流於晦澀,令人猝讀難懂。

王沂孫,字聖與,又號中仙,玉笥山人

作品:碧山樂府花外集齊樂天―蟬。眉嫵―新月。
風格:雅麗深婉,頗似周邦彥;其清峭處又似姜白石。尤工於詠物。用筆婉曲,渾化無痕。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孤雁,張春水

作品:山中白雲詞樂府指迷高陽台―西湖春感 月下笛
風格:早年為承平公子,過著悠閒而富有藝術情趣的生活,其詞注重格律和表現技巧,內容多寫湖山游賞的貴公子生活情趣。宋亡後詞風漸變,盛衰之感、亡國之痛和江湖飄泊之苦,成為詞的主調,格調淒清,情思婉轉。

婉約詞選

婉約詞派婉約詞派
劉禹錫——瀟湘曲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滿江深夜月明時。

劉禹錫《瀟湘》一曲,借詠斑竹以寄懷古之幽思。“深夜月明”,瀟湘泛舟。詩人觸景生情,懷古抒懷。全詞哀婉幽怨,思緒纏綿,體現了夢得詞的風格特色。

溫庭筠——夢江南(二首)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梳洗罷,獨依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夢江南》是溫庭筠的名作。寫思婦的離愁別恨。第一首,寫思婦深夜不寐,望月懷人。第二首,寫思婦白日倚樓,愁腸欲斷。兩首詞以不同場景塑造同一類人物。一個是深夜不寐,一個是晨起登樓,都寫得樸素自然,明麗清新,沒有刻意求工、雕琢辭句,卻能含思淒婉,臻於妙境。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揭示人物心理,細膩、逼真,足見作者技巧純熟,既擅雕金鏤玉的瑰麗之作,又有凝練的絕妙好詞。

晏幾道——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傷離恨別之作,最能表現作者流連歌酒,無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詞風。上片寫今日之相思。先寫景,後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補敘初見歌女小蘋時的情景。這首詞,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會意,詞人懷念歌女小蘋的難言的相思之情,寓於暮春的景物描繪之中,詞盡而意未盡,蘊藉含蓄,輕柔自然。感情深摯,優美動人。

李煜——憶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後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遊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小詞,通過寫景,抒寫離愁。上片寫秋夜“獨上西樓”的景色;下片寫淒涼寂寞的心境。“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把抽象的離愁別恨具體化、形象化。全詞寫得精煉、深刻而又自然。用簡短樸素的語言,創造出極美的意境,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正是這首詞的傑出成就。也是作者卓越藝術才能的體現。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把慘痛欲絕的國亡家破的感情,通過傷別與惜春表現出來。上片通過夢醒前後兩種境界的對照,抒寫詩人當時的生活感受。下片寫憑欄遠眺的情懷。“春去也”三字,包含了多少留戀、惋惜和無可奈何的悲哀!“流水落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種意境,含有不盡的餘味,留給讀者以想像的廣闊天地。這首詞語語沉痛,字字淚珠,以歌當哭,千古哀音。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的著眼點,並不是單純的景色描繪和外貌的刻畫,而是借暮春黃昏、雨驟風狂,透露出樓頭思婦的內心苦悶。作者善於以形象的語言抒寫感情上的各種變化,雖然不出閨情範圍,但情韻已較花間詞為勝。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詞的上片,回憶去年觀燈時的欣悅的心情;下片寫今年元夜觀燈,觸目感懷,不勝悲傷。這首詞的特點是語言平淡,風味雋永,表達了人物十分細膩的深情。詞中運用今昔對比,撫今思昔,觸景生情。感情真摯,不須作任何雕飾,而這首詞便成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

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通過秋景的描繪,抒寫詞人的離鄉之愁、去國之憂。碧雲、黃葉、翠煙,是用色澤渲染夕陽下的秋景,藉以加深印象。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秋景的動人,適足以反襯出客愁的深長。有人認為這首詞主要是“麗語”、“柔情”,也有人提出其中有寄託,如張惠言說:“此去國之情”。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首寫離愁別恨的名作。上片寫庭院及室內景物。下片寫詞人登樓望遠時的所見所感。寫秋意但不悽苦,抒離情愁而不哀,寫富貴之家但又不言“金玉錦繡”,臨秋而望遠,極目天涯,境界極為遼闊,較南唐的離愁別恨之作都有新意。詞中還隱約含蓄地表示有難言之意,給讀者留出想像的餘地。

文學流派(一)

其實,文學是不能用流派來劃分的,文學是一種心靈的共鳴,當然,如果非要將它分成幾中流派的話…… 在文學發展到成熟階段、大量作家作品產生之後,同時在思想活躍、藝術自由比較充分的社會條件下,不同思想傾向和不同審美趣味的作家,通過在藝術上多方面的摸索探求,形成不同的風格,才會出現不同風格的相互區別或相互接近、相互影響或相互競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