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娘

婆娘

婆娘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pó niáng,是方言,指對婦女的俗稱,或稱自己或他人的妻子,也指家裡的女僕、女傭。語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你看人似桃李春風牆外枝,賣俏倚門兒。我雖是個婆娘,有志氣。”

基本信息

詞語含義

對婦女的俗稱。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你看人似桃李春風牆外枝,賣俏倚門兒。我雖是個婆娘,有志氣。”

《水滸傳》第二十回:“那張三亦是個酒色之徒,這事如何不曉得?因見這婆娘眉來眼去,十分有情,便記在心裡。”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時廚下兩個婆娘,聽得熱鬧,也都跑將來了,替主母傳語道:‘這卦是問行人的。’”

稱自己或他人的妻子。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誰著你戲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這種稱呼多見於四川。

指女僕。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大呆的兒子、媳婦,一天要罵三場;家人、婆娘,兩天要打八頓。”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那日進房來搜,家人、婆娘又幫著,圖出氣。”

1.

對婦女的俗稱。

婆娘

《水滸傳》第二十回:“那張三亦是個酒色之徒,這事如何不曉得?因見這婆娘眉來眼去,十分有情,便記在心裡。”

婆娘

2.

稱自己或他人的妻子。

婆娘

3.

指女僕

婆娘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那日進房來搜,家人、婆娘又幫著,圖出氣。”

神話傳說

婆娘神或婆娘誕,封神榜記載,托塔李天王的正室娘子,是一位供奉在夫妻床下的神,句記載能保佑夫妻和睦,小孩聽教聽話快高長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