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機器人

娛樂機器人是用於供人觀賞、娛樂為目的,具有機器人的外部特徵的特種機器人。


 娛樂機器人是用於供人觀賞、娛樂為目的,具有機器人的外部特徵的特種機器人。在早期出現的古代機器人中就有娛樂機器人。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鐘錶技術發明了自動機器玩偶,並在大阪的道頓堀演出。 1738年,法國天才技師傑克·戴·瓦克遜發明了一隻機器鴨,它會嘎嘎叫,會游泳和喝水,還會進食和排泄。瓦克遜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機械化而進行醫學上的分析。 1768~1774年間,瑞士鐘錶匠德羅斯父子三人合作製造出三個像真人一樣大小的機器人——寫字偶人、繪圖偶人和彈風琴偶人,見圖0.1。它們是靠彈簧驅動、凸輪控制的自動機器,至今還作為國寶保存在瑞士納切爾市藝術和歷史博物館內。 在當時的自動玩偶中,最傑出的要數瑞士的鐘表匠傑克·道羅斯和他的兒子利·路易·道羅斯。1773年,他們連續推出了自動書寫玩偶、自動演奏玩偶等,他們創造的自動玩偶是利用齒輪和發條原理而製成的。它們有的拿著畫筆和顏色繪畫,有的拿著鵝毛蘸墨水寫字,結構巧妙,服裝華麗,在歐洲風靡一時。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些玩偶其實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現在保留下來的最早的機器人是瑞士努薩蒂爾歷史博物館裡的少女玩偶,它製作於二百年前,兩隻手的十個手指可以按動風琴的琴鍵而彈奏音樂,現在還定期演奏供參觀者欣賞,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紀中葉自動玩偶分為2個流派,即科幻派和機械製作派,並各自在文學藝術和近代技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發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魯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動玩偶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婭》;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問世;1886年《未來的夏娃》問世。在機械實物製造方面,1893年摩爾製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驅動雙腿沿圓周走動。 現代娛樂機器人以供人觀賞、娛樂為目的,具有機器人的外部特徵,可以像人,像某種動物,像童話或科幻小說中的人物等。同時具有機器人的功能,可以行走或完成動作,可以有語言能力,會唱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娛樂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為你解除精神上的疲勞。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台類人娛樂機器人的產地。2000年,本田公司發布了ASIMO,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遙控、有兩條腿、會行動的機器人。2003年,索尼公司推出了ORIO,它可以漫步、跳舞,甚至可以指揮一個小型樂隊。在上海2010年世博會日本館中,日本研製的娛樂機器人給參觀者帶來了驚喜. (施鶴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