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耳孫,C.T.R.

威耳孫,C.T.R.

英國物理學家。1869年2月14日生於蘇格蘭的中洛錫安郡。1888年入劍橋大學的悉尼·蘇撒克斯學院,開始對物理學和化學產生興趣,1896年獲得博士學位。1900年擔任劍橋大學的物理學講師等職務。1925年任劍橋大學傑克遜講座自然哲學教授。1934年退休,曾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被授予科普利獎章。1959年11月15日在皮布爾斯郡逝世。

威耳孫,C.T.R.

正文

英國物理學家。1869年2月14日生於蘇格蘭的中洛錫安郡。1888年入劍橋大學的悉尼·蘇撒克斯學院,開始對物理學和化學產生興趣,1896年獲得博士學位。1900年擔任劍橋大學的物理學講師等職務。1925年任劍橋大學傑克遜講座自然哲學教授。1934年退休,曾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被授予科普利獎章。1959年11月15日皮布爾斯郡逝世。
1894年夏末,威耳孫在他為了研究雲霧中的光學現象而建立的雲室中發現:潮濕而無塵的空氣膨脹時出現水滴。他認為這可能是水蒸氣以大氣中導電離子為核心而凝聚的結果。1896年他用當時新發現的 X射線照射雲室中的氣體,觀察到處於過飽和狀態的水蒸氣的凝聚大量增加。X射線通過雲室中的氣體,能產生大量離子;他觀察到的現象證實了離子是水蒸氣凝聚的核心。因此,雲室可以用來探測帶電粒子,並可以用照相記錄(見彩圖)他的絕大部分有關“離子的凝聚核心作用”的工作是在1895~1900年間進行的。1911年他首先觀察到並照相記錄了α 和β粒子的徑跡。到1928年,威耳孫已把雲室裝備得非常完善。接著, 這一技術在全世界實驗室里得到推廣, 取得很重要的成就。由於雲室的工作,威耳孫獲得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威耳孫,C.T.R.威耳孫,C.T.R.
威耳孫從19世紀末開始長期從事大氣電現象的研究,1956年還寫了《雷雲電的理論》的論文送交皇家學會。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