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畢特利希

威廉·畢特利希(Wilhelm Bittrich,1894年2月26日-1979年4月19日 ),舊譯為:威廉畢屈克,德軍與黨衛軍坦克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9月大破盟軍市場花園行動作戰,是盟軍在西歐戰場傷亡最重敗仗。

基本信息

簡介生涯

出生於德國哈爾茨山區(Harz mountains)的城鎮Wernigerode,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經是軍官及戰鬥機飛行員,戰後還是德國自由軍團成員之一 [1].後來在1934年又加入黨衛軍師群(SS-Verfügungstruppe)到1939年,也因此經過考核通過準加入“希特勒衛兵隊”(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1939年在波蘭戰役、與1940年法國戰役 (二戰)時他都率領德意志步兵團作戰。

之後升官,率領過黨衛軍第2坦克師(番號:Das Reich 帝國師)師長、師擴編後黨衛軍第2裝甲軍軍長(此軍轄管有:黨衛軍第9坦克師 Hohenstaufen師、黨衛軍第10坦克師 Frundsberg師),擔任第2裝甲軍軍長任內大敗盟軍市場花園行動軍事行動,也許是他軍人生涯里最美好光榮的回憶;當時1944年9月他領軍地荷蘭恰恰是盟軍空跳場被他手到擒來;在戰爭中他存活,直到1979年4月19日於德國南部州巴伐利亞Wolfratshausen地方醫院內病逝。

戰後

1945年5月8日他被美軍逮捕後,法國政府引渡他欲判他重刑,因為他曾經在尼姆市令殺害法國地下反抗德軍志士17人,即便戰後審判,畢特利希懇求法庭從他一生軍人榮譽考量他偶犯罪行:究竟在處決這17名法國志士以前他並不知情,知道部份人士遇害後他有依據行政程式阻止德軍憲兵對法國志士繼續執刑但是無效。

法國馬賽市軍事法庭以畢特利希身為軍區最高主管難以完全脫罪,輕判他5年徒刑,1953年6月23日開始執刑(戰後至此也已經押8年),年末更二審於產法國紅酒的波爾多法國法庭竟判他無罪(冷戰釋放戰將抗蘇聯?),並於次年釋放。[2]

納粹黨幹部

畢特利希在擊潰盟軍市場花園行動作戰後,納粹德國經濟部長阿爾伯特·斯佩爾視察前線並且有機會去了解畢特利希的治軍及為人,之後斯佩爾在備忘錄留言寫:

另外我數次視察西戰場前線,看畢特利希努力在處理敵軍所帶來的特別問題,我也去試著了解會有什麼問題;在阿亨市,我發現畢特利希中將(作戰當時)率領的黨衛軍士氣非常高昂願戰,在這天以前,他的第2裝甲軍作戰的確把英軍空降師趕出這個地方,這場戰事畢特利希私準英軍,把重傷兵撤出戰場、通過德軍防線到英軍駐守野戰醫院,但是納粹黨軍政委是氣急敗壞要求畢特利希必須把英美軍不是殺就是俘,怎么可以私放?面對黨,他是個欺騙納粹黨的騙子,但是他當時義正詞嚴反駁拒絕執行黨政委殘暴軍令,堪稱是令人側目;尤其令人難置信他是出身黨衛軍司令![3]

結局

畢特利希在1944年7月15日曾經向隆美爾元帥承諾:他與他的部屬軍官如果隆美爾認為“有需要時”絕對會呼應支持隆美爾,逮捕推翻納粹政權;但是那么多納粹黨領袖,他認為希特勒應列為第一位優先逮捕;這樣造反成功情形並未發生。另外有非經證實報導,在1945年蓋世太保頭子希姆萊已經有槍決畢特利希的意圖,起因除了前面流言蓋世太保已經調查偵知,且因為希姆萊已經對放出狠話,許多人認為這話是朝畢特利希來;早在1944年他與盟軍激戰前,當時希姆萊派出"Reichsarzt-SS" 卡爾·格哈得特將軍來更換畢特利希司令職位,並押他回柏林接受政治調查;幸好盟軍傘兵即時跳至,畢特利希有仗可打,調查便延後。

之後於1945年春二月調派畢特利希駐防維也納,但是畢特利希到任後立刻把軍隊調離開維也納,以免因為作戰導致毀壞這德奧著名文化古都、音樂之都,也因為如此,他抗拒執行希特勒“固守陣地,戰到最後一兵卒”軍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