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歌劇院

威尼斯歌劇院

威尼斯歌劇院,義大利歌劇產生於16世紀中期的佛羅倫斯,17世紀時它的中心便開始移到了羅馬和威尼斯。由於歌劇藝術在威尼斯市民生活中有廣泛的基礎,從而為它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1637年該市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座經常公開演出歌劇的歌劇院。17世紀末蓬勃發展的威尼斯歌劇流行於義大利各地,它們大都以上演威尼斯歌劇來吸引著眾多觀眾。

場館坐落

在瀉湖與亞得里亞海之間有一條由島嶼和半島形成的屏障,這裡是舉世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市,它是義大利省會所在地。這座名副其實的水上城市,有184條運河,總長約45公里,橋樑約400座,河道里有各式各樣的船隻。當你坐船沿著運河兩岸觀光時,便會發現那些從12世紀到18世紀各種宮殿式建築群。這些建築吸收了義大利、拜占庭、哥特、阿拉伯和巴羅克式的建築風格,形成了威尼斯的建築特色。由此可見中世紀時期威尼斯的繁榮與發達。威尼斯共有藝術、歷史名勝四百五十餘處,在眾多的名勝之中,威尼斯歌劇院以它悠長的歷史、獨有的建築風格以及藝術品味,頗為引人矚目,它無疑是世界最優美的歌劇院之一。

威尼斯的歌劇院在義大利全國具有典型的意義。這不僅因為它是歐洲最早的歌劇院,劇院的建築設計具有示範的功能,而且在於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歌劇演出的奇景和盛況。

場館歷史

威尼斯歌劇院始建於1792年,其前身是“貝內台特”劇院。最初的歌劇院設計是出於等級制度的考慮,劇場有一級級台階由下至上鋪成,不久又加設了包廂。包廂的區域面積比池座面積大得多。包廂是王公貴族和家屬的“特區”,作為資助歌劇事業的一種回報,許多歌劇名義上是題獻給他們的,即使他們不到場,這些包廂也不允許別人占用。台階式的座位是留給市民的,當然,在這片區域也進行了細劃分,商人、官吏、神職人員和知識分子將占據相對好的座位,而船夫、流浪者只能在兩廊下站著看戲。威尼斯歌劇院的這種坐席和包廂結合的設計一直沿襲至今,成為大多數國家歌劇院的基本模式。

1792年,劇院開幕的那天,以上演帕伊謝洛的《阿克利濟特的戲謔》為開場。19世紀30年代,劇院不幸被大火焚毀。1836年,威尼斯歌劇院移交給市政府,並由市政府撥款進行重建。1839年落成開幕。此後劇院又於1853年和1939年二度改建整修。改建後的威尼斯歌劇院雖屬小巧玲瓏型的劇院,僅擁有1500個座位.,但劇院內部裝飾和布局華麗典雅、巧妙合理,尤其劇院的音響效果極佳,被譽為世界最好的歌劇院之一。它成為喜愛歌劇的人們嚮往的地方。

經典演出曲目

在威尼斯歌劇院悠久歷史中,許多偉大作曲家的歌劇作品均首演於此。如羅西尼的《塞米拉米德》、《義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坦克雷迪》;貝利尼的《凱普萊特與蒙泰古》;威爾第的《厄爾南尼》、《弄臣》、《茶花女》、《西蒙·波卡涅拉》;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歷程》;布里頓的《旋螺絲》等。可以看出威尼斯歌劇院為義大利乃至其他國家的歌劇事業產生了極大的作用。

劇院現狀

如今,該劇院從1930年起一直堅持舉辦“現代音樂節”,在這個“現代音樂節”中,劇院除聘請義大利主要歌劇院的著名歌唱家外,德國流派的和其他流派的歌唱家也常被邀請參加劇院的演出活動,這一舉措使得威尼斯歌劇院的“現代音樂節”具有世界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