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鹽茶

姜鹽茶

姜鹽茶,全名姜鹽豆子芝麻茶,由姜、鹽、黃豆、芝麻、茶葉泡出來的茶,在湘陰包括今日的汨羅縣流行。

概述

姜鹽茶全名姜鹽豆子芝麻茶 顧名思意主要材料是由、鹽、黃豆芝麻茶葉泡出來的茶。豆子也可以用花生米代替
在湖南的湘陰、汩羅一帶傳統都愛用這茶來招待客人,至今仍然保留這種風俗。

姜鹽茶

詞條簡介

姜鹽茶全名姜鹽豆子芝麻茶,顧名思義主要材料是由姜、鹽、黃豆、芝麻、茶葉泡出來的茶。豆子也可以用花生米代替 在湖南的,湘陰、汨羅一帶傳統都愛用這茶來招待客人,至今仍然保留這種風俗 .到過湖南省湘陰、汨羅縣的人,對當地民眾飲用的姜鹽豆子茶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裡的每戶農家都有燒開水的瓦罐,炒黃豆、芝麻的鐵皮小鏟和研磨老薑的姜缽。將清水注入瓦罐,在柴火灶的火灰中燒開,把黃豆或芝麻放在鐵皮小鏟上炒熟。將老薑在缽中磨成姜渣與薑汁,才可以泡茶。泡茶時,要先將茶葉放進瓦罐里泡開,然後將鹽、姜渣、薑汁倒入罐內,混勻,倒入茶杯,抓上一把炒熟的黃豆或芝麻撒在杯子裡,即可飲用。
姜鹽豆子茶又稱岳飛茶、湘陰茶或六合茶,即姜、鹽、黃豆、芝麻、茶葉、開水。如果說起它的起源,其中還有一段頗為有趣的來歷呢:那是南宋紹興年間,岳飛被朝廷授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帶領兵馬南下,準備鎮壓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但是,士兵一到南方,水土不服,病人增多,不僅影響了作戰,也影響了士氣。岳飛急中生智,便吩咐部下熬含鹽的黃豆薑汁湯當茶喝。果然,士兵中的疾病迅速減少。軍營周圍的老百姓一看,也學著沏這號茶。一時間在湘陰包括今日的汨羅縣流行起來,直到今天。

家鄉的“姜鹽茶”

作者:周天侯
姜鹽茶是家鄉待客的一大特色。確切的說,應該稱做作芝麻豆子姜鹽茶。
農閒時,常常去這家坐坐,那家串串,新進門的媳婦便馬上去灶上燒一壺好井水,泡上滿滿一茶罐。儘管你喝得實在不行了,還得再喝下一碗,否則就生分了,因此你不得不把主人的殷勤好客一起喝進心裡。因為鄉下人不喜歡講客套,你喝得越多,她才越高興,這等於城裡人熱情地讚揚:“呀!你家布置得真不錯。”投機的話自然就越多。
“芝麻豆子姜鹽茶”說起來簡單,泡出來前卻挺麻煩。泡茶大多用那種燒制的陶茶罐,先用柴火把芝麻豆子炒熟,芝麻要香,豆子要脆,再用姜缽把姜擂得細細的,加入適量的食鹽,放進一些新鮮的茶葉,最後用燒得滾開的水沖入,才算完成全部過程。
即使再麻煩,祖祖輩輩的家鄉人也樂此不疲,因為它是村里人聯絡感情的獨特方式。有時候想找人聊天,便隔著籬笆使勁地喊:“東家的李嫂、西家的張嫂、前屋的阿婆,過來喝茶嘍!”風急火急地就全來了,在一些雞毛蒜皮的話中,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罐。
春節時,在城裡工作的子弟們回來了,少不了要帶點禮物,挨家挨戶去拜訪。讀了大學、當官了有了出息,還記得回來看咱,村里人特興奮,姜鹽茶也就一罐接一罐地沏上來,全家都陪著勸著喝,直喝得日落西山滿面紅光。臨走還塞上一袋芝麻豆子,說是你爹家裡那點帶到城裡不夠喝的,讓城裡的左鄰右舍也嘗嘗咱鄉下的東西。
姜鹽茶源於何時,已無法考究。聽村里人傳說明朝時,有過路的道人在村里一個吳姓家裡落腳,那家人泡了釅釅的一罐姜鹽茶來招待他。恰好吳姓的兒子害“擺子”病,道人於是在茶上劃了一道符讓他喝,不一會兒,那吳姓的兒子便好了,傳說也許是假的,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姜鹽茶能夠驅寒卻是事實。
家鄉的姜鹽茶厚道,越喝到最後,罐底的芝麻豆子就出得越多。好客的主人象掏心窩似的,把那最後的全倒給你。如今身在異鄉,也常常喝各種各樣的東西,卻再也喝不到家鄉那么樸實的姜鹽茶了。

相關條目

綠茶

紅茶

烏龍茶

湖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