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燮

姜燮,字堯章,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生卒年月約在公元1155一1221年之間。是南宋著名詞人,因曾在浙江茗溪白石洞天居住,故號。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少隨父宦遊時便揚名文壇,父死,寄居在其姐家,流寓湘,鄂,詩人蕭德藻賞其才,以致女妻之,攜之同寓湖州。往來蘇,杭間,與名人多有交遊,范成大楊萬里對其詩文人品多有稱讚。姜燮長於音律,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進《大樂議》及《琴瑟考古圖》於朝,時嫉其能,未受重視。兩年後,不第。中年以後,依張俊之孫張鑒十年,鑒卒,旅食浙東,嘉興,金陵間,布衣一生,葬於杭州西湖。
通音律,精賞鑒,工翰墨。為詩初學黃庭堅,而自拔於宋人之外,所為《詩說》,多精至之論。尤以詞著稱,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譜之詞十七首,為詞格調甚高,清空峭拔,對南宋風雅詞派甚有影響,被清初浙西詞派奉為圭臬。著書可考者十二種。有詞集《白石道人歌曲》。
唐詩宋詞,洋洋大觀,誰作誰填,有名有姓,隨手可查。但與它們有“至親”關係的音樂藝術,卻隨著歷史的歲月而有時不復辨認,即使是在不多的刊印成冊的樂譜中,也未註明樂曲的創作者和創作年代。因此之故,有名有姓,註明了詞曲作者的宋姜燮《白石道人歌曲》,實是一份絕無僅有的珍貴樂譜。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這是這位多才多藝、工於詩詞、長於書法、吹簫彈琴、精通律昌的詞人兼音樂家寄情山水、飄泊生涯中以音樂抒懷的自我寫照。其大多數作品抒發了自己對於祖國山河的摯愛,表達了他對人生、對愛情、對前景危難的半壁江山的幽思和悲憤。
宋代興盛起來的曲子詞,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在眾多的詞人、音樂家的創作實踐的推動之下,出現了800多個詞牌,它們採用固定的音樂結構和長短句格式。詞作家可以根據這些曲調“倚聲填詞”,而音樂也可以在同一“詞牌”中作不同變化。如“減字”(用多音配少字)、“偷聲”(用少音配多字)、“攤破”(在樂句間插入新材料)、“犯”(把不同同牌的音樂聯繫起來或轉換宮調)等多種手法,另有一種,即先寫好詞,再依詞譜曲,當時稱為“自度曲”。
《白石道人歌曲》中有14首是作者的“自度曲”。《長亭怨慢小序》說:“予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放前後闋多不同。”他突破了同牌前後兩段完全一致的規格,使樂思的發展更為自由。在每首“自度曲”前,白石道人都寫有小序,說明該曲的創作背景和動機,有的還介紹了自己所使用的手法。
姜燮的17首歌曲旁註的譜字,為宋代俗字譜。自清代乾隆年間該譜被發現之後,許多傳統音樂學者致力于樂諸的考訂譯解。著名音樂史家楊蔭例先生參照現今仍在流傳的西安鼓樂譜系統,並在研究古代樂律、宮調理論的基礎上,將這批700多年前的古譜譯成現代樂譜,使它重新變成活的音樂。這些作品,鏇律優美,風格清麗,韻味悠遠,在音律上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所以,姜白石的朋友——詩人楊萬里稱讚他:
“有裁雲縫霧之妙思,敲金碎玉之奇聲。”

名詞曲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蕎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