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國[博士生導師]

姜保國[博士生導師]

姜保國教授,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先後從師於著名解剖學專家李吉教授和著名骨科學專家馮傳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澍寰院士,分別獲得醫學碩士(中國醫科大學)和醫學博士(北京醫科大學)學位,1990年作為中國首批中日聯合培養博士赴日本新瀉大學留學。

基本信息

簡介

姜保國姜保國
專家姓名:姜保國

專家級別:教授,主任醫師

所屬部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專家特長:周圍神經損傷,關節周圍骨折,骨折癒合的生物力學

姜保國,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主任。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學科北京大學骨科學科帶頭人,國家衛計委國家重點專科人民醫院骨科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衛計委臨床路徑骨科專家組組長,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SICOT)中國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大學附屬醫院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肩肘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骨與關節損傷學組組長,北京市創傷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市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組長,《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誌》總編輯,《中華創傷雜誌》副主編,《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副主編,《中華創傷骨科雜誌》副主編,《中華顯微外科雜誌》副主編,《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副主編,《Artificialcells,BloodsubstituesandBiotechnology》編委以及十餘種中文核心期刊的編委。

歷任職務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

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醫療質量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委、秘書長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骨與關節損傷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學組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副組長

北京市創傷學會主任委員

北京市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創傷骨科雜誌》副主編

《中華創傷雜誌》副主編

《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副主編

《中華顯微外科雜誌》副主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副主編

《中華骨科雜誌》常務編委

《中華手外科雜誌》編委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編委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編委

《中華外科雜誌》編委

2015年12月2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工作進入公示階段,新一屆行政班子擬任人。

學術研究

周圍神經損傷和修復

依據周圍神經選擇性再生理論和神經再生放大理論,提出替代傳統神經外膜縫合的小間隙套接縫合技術,逐步進行哺乳類動物實驗及靈長類動物實驗,均獲得了可靠修復效果,證實了小間隙套接縫合替代傳統神經外膜縫合方法的可行性。同時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套管,使小間隙套接縫合技術有望成為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新方法。系統研究了周圍神經可延長性的生物學基礎及可延長極限,為套用神經延長技術修復神經缺損提供了確實可靠的理論基礎;提出神經再生多因素共濟調控假設,通過動物實驗證實中藥複方紅芪促進周圍神經再生作用。根據神經再生放大現象和小間隙套接縫合技術理論,通過動物實驗驗證套用細小神經修復粗大神經的可行性。

以上相關研究先後發表論文25篇,其中在SCI收錄的期刊《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Eurpean Neurology》、《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等雜誌7篇。先後獲得發明專利3項,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2次,中華醫學會科學進步獎1次,06年相關研究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骨與關節損傷的臨床

帶領學科聯合國內幾家知名醫院創傷骨科,對關節周圍骨折進行規範化的回顧性研究,研究先後列入國家“十五”攻關計畫和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項目培育專項,並獲得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研究目標是完成關節周圍骨折的規範化治療指南。研究結果在國內期刊雜誌上發表文章20餘篇,截止到06年底被引用率達173次。出版相關專著2部,譯著1部。從臨床伴中樞神經損傷的骨折患者的骨折癒合速度明顯加快這一現象,結合該類病人血清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濃度明顯升高,系統研究了降鈣素基因相關(CGRP)與骨折癒合的相關性,試圖找到有效促進骨折癒合的相關物質,研究結果發表在《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等雜誌,相關研究並列入國家“973”項目子課題,首都發展基金項目。通過重建CT觀察人群的椎弓根,總結大量椎弓根的解剖數據,闡明了椎弓根釘直徑與椎弓根峽部的關係,將椎弓根內固定術從經驗性手術過渡到依據術前CT測量的科學性手術,並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椎弓根峽部”的概念,相關研究發表在骨科權威雜誌《Spine》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