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甸鎮

妥甸鎮

妥甸鎮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在縣境中北部。東與大莊鎮接壤,南與愛尼山鄉妥甸鎮相連,西與楚雄市大地基(原)宜次鄉交界,北與楚雄市子午鎮及富民鎮毗鄰。屬滇中高原丘陵地帶,最高海拔2333米,最低海拔940米,相對高差1420米,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由於山高谷深,立體氣候與小區域氣候明顯,氣候類型多樣。妥甸鎮是雙柏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2007年末,妥甸鎮總戶數12892戶,其中農村7295戶,總人口40411人,其中女性19452人,占總人口的48%;非農業人口12060人,占總人口的30%,農業人口29205人,占總人口的72%;少數民族人口14075人,有彝族白族傣族滿族布依族僳僳族壯族拉祜族納西族等19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5%,其中彝族12894人,占總人口的32%,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9%。

歷史發展

妥甸鎮時為部族頭領本阿妥管轄之地。
妥甸鎮妥甸鎮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入境,本阿妥部族,改稱妥定,後演變為妥甸。
民國時期曾設妥上鎮,新中國建立後,區公社基層政權均駐妥甸。
1959年縣黨政機關從楚雄雲龍遷駐妥甸。
1965年起設妥甸鎮,妥甸鎮總面積737平方公里,地形以老黑山為中心,呈中間高,四周低,鎮政府所在地妥甸位於老黑山南麓,四周青山環抱,原為農村集鎮,居民不滿百戶,房屋簡陋,街道狹窄,長不足兩百米。
自1959年縣城遷來後,經近40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哀牢山區一座美麗的山城。

資源環境

妥甸鎮是雙柏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縣境中北部,距彝州首府鹿城58公里,交通方便。妥甸鎮耕地總面積35238畝,其中:水田16076畝,旱地18162畝,人均耕地面積1.24畝;林地面積612723 畝,其中經濟林地4918畝,有水面10798畝。年平均氣溫14.66 ℃,年降雨量950mm,適宜種植烤菸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

旅遊資源

1、妥甸烈士紀念碑:位於縣城妥甸東隅,小廟河北面森湖公園內。為1950年雙柏縣征糧、建政、剿匪鬥爭中殉難
妥甸鎮森湖公園
的28位烈士紀念碑(原建於楚雄雲龍鎮,1983年在森湖公園內重建)。
2、森湖公園:位於縣城妥甸東隅祭天山巔,背倚青山,前臨小廟河水庫,山、水、城相依,形如半島。1982年開始修建,是妥甸鎮居民遊憩之地,園內亭榭建築布局精巧,古樸典雅,森林茂密,花草樹木繁多,湖內有人工島和吊橋,使山、水、城相連,別具丰姿。
3、興隆寺:位於縣城妥甸鎮老黑山上,為居民宗教活動場所。
4、李和穆墓李和穆(1350年-1410年),清道光三年(1823年)遷葬於妥甸鎮西鵝毛關,墓座西朝東,呈長方形,墓前設半月形祭台,石砌墓基,上覆土,墓高1.8米,長2.8米,碑文3塊。

經濟概況

2007年末妥甸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778萬元,比2006年增長23.2%。其中農業5757萬元,牧業5987萬元,

林業1168萬元,漁業139萬元,其它727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755.9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純收入54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2元,比2006年增加161元。
2007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5238畝,其中水田16076畝,旱地19162畝。妥甸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8205畝,比2006年增加99畝,增長0.1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4342畝,糧食總產量1029.6萬千克。其中秋糧作物播種面積17536畝,總產量742萬千克;夏糧作物播種面積26806畝,總產量287.6萬千克;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3863畝,其中優質煙15200畝,完成指令性收購量183萬千克,實現均價12.83元,比2006年增加0.33元,實際完成收購量226萬千克,實現總產值2856.58萬元,比2006年增342.68,增長13.63%。
2007年妥甸鎮大牲畜存欄17999頭,比2006年減少589頭,出欄6411頭;生豬存欄39416頭,出欄36540頭;羊存欄30261隻,出欄17391隻。肉類總產量4542噸,實現畜牧業總產值4928萬元。開展常規防疫2次,禽流感免疫注射169814羽,注射W病疫苗140774頭,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562隻;完成強制性藍耳病疫苗注射5725頭,佩戴免疫耳標5725頭;檢疫生豬6561頭,出具產地檢疫合格證6561份。
2007年妥甸鎮共有民營企業及個私業主1245個,從業人員4608人,民營企業及個私經濟總收入3462萬元,上繳國家稅收802.1萬元。2007年完成財政收入761.33萬元,比2006年增長34.03%,其中地方自收收入517萬元,比2006年增加22萬元,增長4.4%。財政總支出761.33萬元。消化財政赤字15萬元,償還歷史欠賬16萬元。

特色產業

1、培強烤菸經濟支柱
妥甸鎮努力提高菸葉生產水平,實現提質增效。2007年妥甸鎮種植烤菸14800畝,完成180萬公斤的烤菸指令性收購產量,完成出口計畫煙43萬公斤,平均斤價12.5元,烤菸產值2427萬元,種菸農戶人均1144元,實現稅收532.9萬元。
2、大力發展畜牧業
妥甸鎮具有發展畜牧業的天然優勢,畜牧業是傳統產業也是農民增收最具潛力的產業。2007年進一步加強妥甸鎮馬龍、和平改良點的管理,完成肉牛凍改配種336胎、豬人工輸精824胎。積極開展黑山羊品種選育工作,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奴比黑山羊雜交改良,建成優質黑山羊養殖示範區。鞏固發展肥豬養殖業,配置給西城區下王家和油榨房兩個居民小組飼養戶70多頭長撒母豬。妥甸鎮大牲畜存欄18327頭,出欄6211頭;生豬存欄35546頭,出欄35219頭;羊存欄32624隻,出欄16741隻。肉類總產量4367噸,比2006年增長6.62%,實現畜牧業總產值2992萬元,比2006年增長9.3%
3、金雀花及其它產業
妥甸鎮何首烏

2007年妥甸鎮與東紅綠色產業有限公司合作,在小村、九石、羅少等村委會種植冬桃300多畝,實現總產值27萬元;在小村、羅少、桂花井等具備條件的村組種植茶樹菇50000多袋,實現總產值6萬多元;在九石、新會、和平、桂花井種植金、銀耳,年產20多噸,實現產值90多萬元,在小村村委會種植金雀花200畝,實現總產值30萬元;完成稻田養魚6649畝。抓好常規化稻田養魚6149畝,投放魚苗143萬尾,年產量49.5噸;在麥地新、新會組織實施規範化稻田養魚示範500畝,投放魚苗52.1萬尾,畝產達60—80公斤,妥甸鎮水產養殖收入68萬元。在河尾組織開展0.2畝露水草人工栽培實驗;在下王家進丹參種植實驗;河尾河、石黑碼村開展何首烏GAP試驗示範種植10畝;在河尾引進試驗種植丹波赫大豆5畝;在烤菸育苗池試驗種植大棚蔬菜、養魚。
4、非公經濟
2007年妥甸鎮共有三個層次五大行業的民營企業及個私業主15375個,從業人員4608人,民營企業及個私經濟總收入28300 萬元,實現利潤3985.56萬元,上繳國家稅收661萬元,營業收入增加3501萬元,比2006年增長14.12 %,稅金增加72萬元,增長10.8%。

科教文衛

2007年妥甸鎮實施“寒窗助學”、“希望工程”和經常性助學活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投資86.6萬元 羅少國小新建工程,投資30萬元箐口國小已於2007年開工建設。2007年,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9.7%,中學入學率100%, 鞏固率98.2%。今年中考,妥甸楚雄一中上線8人,高中上線194人,上線率達62.9%。
2007年妥甸鎮進一步完善“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和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助體系;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孕產婦和嬰幼兒的死亡率降低;2007年監管乙類傳染病11種124例,進行計畫免疫6次。全面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工作。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23844人,減免醫療費用6.04萬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2007年新建村衛生所6所,馬腳塘村委會衛生所項目2008年開工建設。2007年,妥甸鎮加大村醫生的業務培訓,基層衛生工作隊伍業務水平和村衛生所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村級衛生所人員、設施配備齊全。

基礎設施

1、交通公路建設取得新進展。

妥甸鎮街道

妥甸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道路交通建設工作,加大村組公路建設力度,新挖村組公路21公里,投資109.6萬元的箐口、桂花井2條4級公路改造、投資98.7萬元的窩碑公路新建4級路主體工程、麥地新公路已經完成。

2、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大敵魯、窩碑子石沖人畜飲水工程、小康水利,丫口、西城社區人畜飲水工程、反修壩加固工程已竣工;栗樹埂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小廟河水庫引河溝維修也已完成,新華水庫西大溝、箐口新莊煙田建設已於2007年開工建設;新華水庫東大溝、河尾河治理工程、窩碑土地整理項目及麥地新以工代賑建設項目已於2007年上報省相關部門列項;2008年第三批煙田建設項目已申報完成。農村電網改造順利結束,農村用電條件有效改善。第一批城網改造和第三批農網改造工作結束,完成23個自然村693戶的電網改造工程。2007年,妥甸鎮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485.15多萬元,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3、開創扶貧工作新局面。
中山灑利黑、石板河、馬井村、羅少小半坡異地搬遷成效明顯。扶貧整村推進項目穩步實施,2007年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6個,投入建設資金240萬元,已於2008年全部完工;第三批的9個整村推進村項目於2008年實施。

社會保障

2007年妥甸鎮共發放特困民眾救災糧11.9多萬公斤,核定農村低保戶1492戶,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9萬元。發放復員、退休、五保、傷殘、社會定救等幾類定補金46萬元。共兌現民房恢復重建資金 4.7萬元,為29戶受災戶解決了住房問題;解決優撫對象“三難”213人;發放無息貸款370萬元;完成農村養老保險擴面36人,辦理醫療保險3191人,完成勞務輸出416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