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症狀為乳房實質、間質的炎症。病因多由機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學物理性損傷所致。分為漿液性乳房炎、纖維素性卡他乳房炎、化膿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壞疽性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環境條件如牛舍、牛床及運動場泥濘不堪,牛體及乳房周圍積垢太多,衛生條件太差,氣溫過高(36℃以上)或過低(-5℃以下)等。其中發病率最高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近年來支原體、真菌引起的乳房炎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時核酸肽乳房灌注每頭牛每天兩瓶,注意:乳房灌注時,當天和第二天的奶不能用。

基本信息

病因解釋

1、環境管理因素

環境條件如牛舍、牛床及運動場泥濘不堪,牛體及乳房周圍積垢太多,衛生條件太差,氣溫過高(36℃以上)或過低(-5℃以下)等。擠奶條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負壓過高、過低,不適當的擦洗乳房和搭機擠奶。

2、病原體感染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從奶牛乳腺組織中分離出了150種病原微生物,最常見的有23種,其中細菌14種,支原體2種,真菌和病毒7種。其中發病率最高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近年來支原體、真菌引起的乳房炎發病率逐年上升。

3、牛自身因素

處於泌乳盛期或乳產量過高的奶牛,身體能量處於負平衡抵抗力,老齡牛、多胎次牛相對發病率高。

4、繼發性因素

近年來筆者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奶牛的焦蟲病,也會成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療起來也非常困難。再有產後感染也可導致發生乳房炎。為此,對繼發性乳房炎確診後首先應治原發病。

治療

全身治療

可採用大劑量抗生素,每千克體重用青黴素1.65萬IU,土黴素10 mg,鹽酸頭孢噻呋混懸液(頭孢先鋒)0.05~0.1 ml,磺胺二甲嘧啶70 mg。

乾奶療法

在乾奶期起開始或終末時進行乳房灌注,是預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輔助療法

用30%硫酸鎂高滲溶液濕敷,以利消腫;靜脈注射大劑量的等滲液體,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藥物的液體;在乳房周圍用冰敷,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治療信息

百草宮乳肽百草宮乳肽

(1)血清治療:治療奶牛乳房炎可以使用河南天行健的血清抗體—百草宮乳肽、核酸肽肌肉注射,針對乳房結塊的,反覆發病的牛群,每頭牛每天兩套連用三天。嚴重時核酸肽乳房灌注每頭牛每天兩瓶,注意:乳房灌注時,當天和第二天的奶不能用。

()理療按摩、熱敷或磁療。

主要施治

1、纖維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狀物,多見於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支原體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病牛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乳區腫脹,疼痛,堅實。乳汁中含有絮狀物,條狀物。治療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選藥物是青黴素類藥,用藥時可配合中藥雙黃連,穿心蓮效果更好。鏈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黴素,頭孢菌素。支原體性乳房炎可使用泰樂菌素。

2、化膿性乳房炎

化膿性放線菌引起"乾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發生在乾奶期,並因乾奶牛處於髒濕泥濘的環境而增加。由於化膿性放線菌是乳牛皮膚常見菌,在夏季蠅蚊叮咬乳端發病,多發生於乾奶2周后,且多在泥濘,潮濕環境中,發病率可達25%。主要表現一個或多個乳區浮腫,硬實,乳汁夾有膿液,後期變軟,皮膚破潰,流膿。治療時應注意環境衛生的改善,青黴素,頭孢菌素對化膿性乳房炎是有效藥物,配合乳房沖洗,乳管送藥。

3、漿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內漿液滲出為主要特徵,多見於大腸桿菌感染、低血鈣。出現乳房均勻腫脹,乳區水腫,無任何柔軟空隙,不痛不熱,呈水樣乳汁。多發生於胎產次高或產奶量高的奶牛。臨床上多伴有食慾減退,反芻減少

等症狀。治療時應以消炎、利水、制止滲出為原則。常用藥物:硼酸鈣、氯化鈣、烏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黴素)。中藥可選用: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白朮、茯苓。

4、壞疽性乳房炎

臨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穢不潔、味惡臭、色發綠的異物為特徵。主要由壞死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異物外,還伴有嚴重的全身症狀,精神沉鬱,食慾廢絕,乳房壞疽的皮膚冰冷、呈藍黑色,釋放特殊惡習臭味。一般來說,預後不良。治療時可選用林可黴素、安普黴素,配合強心輸液中藥紫花地丁、鬱金、黃連、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紅膏(甘草、紫草白蠟、當歸、白芷、輕粉、白竭),可獲得一定的療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內含有大量紅白球的炎症。多見於機械性損傷。臨床上主要表現乳汁中夾有血絲、血塊,其他症狀不明顯。主要是因為粗暴擠奶,擠壓或乳房封閉損傷乳腺內血管所致。治療時可採用安絡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藥。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結締組織增生,局部形成硬塊為特徵,主要因各類乳房炎遷延導致,尤其是支原體誘髮乳房炎導致乳腺纖維化和乳腺細胞萎縮。治療時主要以控制發展為主,難以完全治癒,用藥可選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藥山甲珠、皂刺、青皮、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療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數是繼發感染,如牛痘病毒、皰疹病毒等,經由皮膚繼發感染,治療時使用利巴韋林,金剛烷胺有一定療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麴黴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連續使用抗菌藥,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導致乳房炎的發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隱性經過或乳房輕度炎症,質地呈麵團狀,經久不愈。治療時可選用咪康唑,制黴菌素,碘製劑。

預防

1、定期監測奶牛乳房健康狀況

要及時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狀況,對乳中PH值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標、體細胞數偏高的奶牛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2、加強奶牛的飼養管理

飼餵的草料儘量不要過於單一,搭配要合理,飲用水必須清潔。有條件的地方,要讓奶牛每天運動不少於4小時,增強奶牛體質。

3、保持奶牛圈舍環境及奶牛自身體表的衛生

牛舍要符合獸醫衛生標準,具有良好的通風設施,定期消毒,圈舍內要經常打掃,防止糞尿的貯積及減少氨氣等惡臭味。牛體表面要經常刷試、清潔,儘量減少環境中致病微生物,以降低乳房炎的感染幾率。

4、保證擠奶衛生、堅持乳頭藥浴

擠奶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乳頭和乳房,儘量堅持乳房按摩。減少一條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頭的現象。擠奶員提高衛生標準,堅持消毒後進行作業。另外擠奶機械定期徹底消毒,確保運轉功能正常。

5、加強奶牛乾乳期隱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奶牛乾乳期,最後一次擠乳後向每一個乳區內注入適量的抗菌藥物,可預防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發生。同時要密切注意防止病原的傳入,保持奶牛群的“封閉”狀態,避免因奶牛的引進或出入帶來新的傳染源。

糾正信息

辨別炎與非炎:炎症的特徵是紅、腫、熱、痛、機能障礙,臨床型乳房炎多具備這五大特徵。然而當發生某些疾病時,僅表現乳房水腫、乳汁變化,但按乳房炎治療時不能奏效。乳腺是特殊器官,並無紅、腫、熱、痛等表現,乳汁卻呈絮狀、片狀或顆粒狀變化,乳腺的分泌功能已發生改變。更常見有些頭胎牛在產前成乳期未見異常,產後擠出的已是膿汁。這些情況易在診療中產生錯誤。

(1)乳房腫脹是多數臨床型乳房炎的表現。然而當發生嚴重焦蟲病時,乳房也會出現腫脹和乳汁呈牙膏樣變化,但乳房及全身貧血,乳房無熱無痛。此種情況須結合臨床症狀和血液檢查確診。

(2)當病原菌侵入乳腺初期,導致乳腺泡分泌功能受到損傷,或病原菌對乳汁濃縮作用時,可引起擠出的乳汁出現絮狀、片狀、顆粒樣變化,證明病原菌已侵入乳腺。如果機體抵抗力強,可能乳汁自行變為正常;如果機體抵抗力低,病原菌繁殖,就會使乳腺呈現紅腫熱痛的臨床型乳房炎。細心的擠奶工發現乳汁變化,便會及時採取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

(3)產後乳汁變為膿汁,主要是產前護理不當或失於觀察。此種類型,在產前成乳期乳房脹大無大異常,但受感染的乳房較硬,乳頭的變化相對緩慢或脹大。有些病例乳頭局部呈紫紅色變化,多數無疼痛反應。這種情況似乎與遺傳因素有關,“母親”有此病史,“女兒”也是敏感者。因此,對敏感個體產前搞好監護,對防治本病有一定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