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皇

女教皇

女教皇外文名為Joan,是相傳在位於公元853至855年的天主教女教宗,現代的歷史學家和宗教學者認為這是虛構的,是來源於與羅馬古蹟或反教宗有關的民間傳說。

基本信息

簡介

女教皇女教皇

女教皇外文名為Joan,中文名可譯為瓊安或約翰,是相傳在位於公元853至855年的天主教女教宗。故事最早出現在13世紀的編年史,隨後傳遍歐洲。數百年來人們普遍相信真有其事,但現代的歷史學家和宗教學者認為這是虛構的,是來源於與羅馬古蹟或反教宗有關的民間傳說。

女教宗最先見於讓·德馬伊(Jean Pierier de Mailly)的年譜,但最流行的和有影響力的版本是13世紀末奧帕瓦的馬丁的《教宗和皇帝的大事記》(Chronicon Pontificum et Imperatorum)的內容。大多數的傳說指她是一個有才華的女人,在情人的指示下喬裝成男人。由於她的能力,在教會內逐層晉升,最終被選為教宗。但有一天她在騎馬時,誕下一個孩子,從而顯示出她的性別。大多數版本說她不久即去世,原因是被憤怒的暴民打死,或死於自然,而她的繼任者則將她的事跡隱瞞。

從13世紀中葉起,傳說得到廣泛傳播,並為人們所相信。多明我會利用女教宗瓊安的故事說教和傳道。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有不少引用女教宗故事的文字。薄伽丘於1353年的著作提及女教宗。14世紀後期,錫耶納主教座堂訂製一系列的教宗半身像,其中包括一名女教宗,命名為Johannes VIII, Foemina de Anglia,放於良四世和本篤三世之間。在16世紀及以後,各種新教作家以女教宗瓊安的傳說編寫反天主教的著作。

傳說的變更和真實的歷史

這是一個有關於女性的傳奇,它的知名度不大,但卻被喻為是西方宗教史上最令人迷惑和驚奇的發現。引人入勝的是它的故事發生在九世紀左右,但首度的提及卻是十三世紀以後的事了。雖然羅馬教廷方面對於她的存在矢口否認,但近現代,關於女教宗的傳記小說卻常盛不衰。到底這位女性是否存在,傳奇中的細節是否確鑿呢?這篇文章就是在已有的各種歷史資料基礎上,給予傳奇以考證,希望能達到正確的定義。

關於傳奇到現在為止,對教宗喬安的傳說有著兩種不同的版本。雖然這兩種版本的年代不一,人物不同卻也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相通之處。

版本其一

吉恩.德.美利,聖.道明修會修士,編年史作者。在他的所創作《聖神(靈)的七禮物》,引用了同是聖.道明修會的艾汀.德.波旁修士(d. 1261)的故事,而首次記載了有關女教宗的傳說。在這篇文章中,所謂的女教宗處於大約公元1100年左右,沒有任何關於她名字的記載。故事講述了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女人偽裝成男人,先是在教廷內任公證員,接著升任樞機主教,最終擔任了教宗。但有一天,當她在騎馬時,她當眾產下了一個男孩;隨後她被綁在了馬尾上,被拖著游城示眾,直至被民眾用石塊砸死。她埋葬在了她死的地方,墓碑上有著這樣的題銘:“Petre pater patrum papissae prodito partum.”在她的那段時期,四旬大齋日被稱作了“女教宗的齋日。”這是一個簡短而單薄的故事,過於的粗糙而缺乏說服力,它的出現旨在歷史的記載,從而有了以後繼承者的根據。

版本其二

這是流傳最為廣泛,也設計得最合邏輯的一個版本。這個版本的出現,首見於馬丁.旁隆奈斯(d.1278)編年史的第三次修訂版中,作者本人在這次的修訂版中特別插入了此故事。後也有許多作家在此基礎之上加以發展和充實,最著名和完整的有冬娜.烏夫克.克勞絲(Donna Woolfolk Cross)所作《教皇喬安》一書,綜合兩者,可以將故事概述為以下內容:喬安出生在現德國南部地區,為了讓她可以在修道院內學習,所以從小她就穿上了男孩兒的衣服。由於她的聰明才智,使她在當地成為很有影響力的男人。後來為了繼續學業她來到了希臘,但是,不久之後她又轉移到了羅馬。當時的教宗是色爾爵二世,她在抵達羅馬後就與教宗開始有所聯繫,並開始為教廷服務,而她優秀的工作能力使她受到當地的平民的歡迎。在教宗聖.利奧四世去世以後,她被羅馬的神職人員和平民們選為新任的教宗。喬安(Joan)選擇了若望(John)作為她的教宗名,她在聖.利奧四世之後一共任職了兩年七個月又四天。直至在一次的遊行中,當隊伍行進到聖.克里門丁街與鬥獸場之間的某個地方時,她生下了一個男孩。同樣的,她被綁於馬尾後遊街示眾,但是她並沒有死,她被囚禁了起來,終身懺悔。喬安所生的男孩後曾任奧斯提亞的主教,她於是也隨之而去,最終死在那裡。

這種說法曾興盛一時,大約在十四到十五世紀左右的一段時間裡,女教宗喬安堂而皇之的作為一位歷史人物而存在,各教堂的壁畫上畫著關於她的內容,在義大利西那的大教堂外甚至樹立起了她的半身像,這座雕像直到後來在教宗克里門丁八世的要求下才將其換成教宗薩哈蕾亞斯。更有,被教廷視為異端的胡斯,在公斯當斯大公會議上為自己的錯誤教義做辯解時也提到了女教宗的問題,奇怪的是當時竟沒有人對她存在的事實有所質疑,這甚至是胡斯所有觀點中唯一未受質疑的。這使得對那些支持女教宗觀點的人,對於喬安的存在更加肯定,還有人提出在她之後的六百年期間內,新任的教宗在就職之前都必須先做性別檢測,以確定他不是女性的;並且,在以後所有的遊行中,繼任的教宗都刻意繞過那條喬安產子的道路,而捨近求遠,而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有意無意的與女教宗喬安的傳說相互呼應。於是根據這些因素,作為考證我們可以大致將討論歸納為以下幾點:

1.時間,她按照傳說上來說就職於聖.利奧四世(847-855)之後,也是在教宗本篤三世(?-858)之前,那么可以按照歷代教宗的記錄進行查詢。

2.當然,喬安選擇的教宗名為“若望”,那么教廷即使不承認女教宗的存在,她也有可能藏匿於那二十三位教宗若望之中。

3.教宗就職前的性別檢測,遊行中刻意繞過傳說中的街道,是否都是針對於女教宗喬安的前車之鑑呢?通過對這三點的論證,從而將“喬安”的存在問題分析清楚。

教宗若望

在歷史上一共有超過二十三位教宗或僭稱教宗曾選擇自己的教宗名為若望,這的確讓許多人為之迷惑,因為光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就有兩位,包括一位僭稱教宗和教宗。教宗若望二十一世甚至本應該是若望二十世,因為封號順序錯誤而成為的二十一世。但混亂不代表沒有記錄,歷史上並沒有一位若望在855年被選為教宗,相近的若望只在872,1024,1276和1316,甚至也不在公元1100年左右。離傳說中最近的只有教宗若望八世(872-82),可是關於他的生平介紹詳盡,也不在聖.利奧四世之後,甚至不在教宗本篤三世之後,而且他在位時間長達十年,不是傳說中的兩年多,這樣也就基本排除了“喬安”藏匿於諸教宗若望們之中的可能性。

時間

在九,十,十一,十二世紀裡都沒有任何關於她的記錄,聖.保祿的牆上也沒有她的名字。但傳記小說的作者們都提到那是一個“黑暗時代”中最黑暗的年代,一切不利於教廷的東西自然也就被付之一炬或被教廷所掌控,那么關於教宗喬安的資料就算有也是見不得光的。可是,我們可以簡單的利用推測時間的斷代,就能查明教廷到底有沒有撒謊。傳說的女教宗是就職在聖.利奧四世之後,聖.利奧四世於855年7月的17日去世,那么也就是說女教宗喬安應該在855年間即位的。但是從發掘到的一枚羅馬硬幣上發現,在硬幣的兩面分別刻著教宗本篤三世及皇帝羅塞爾一世的頭像,而眾所周知,那位皇帝死於855年9月28日,也就代表了教宗本篤三世實際即位於855年9月28日之前,離教宗聖.利奧四世去世間僅兩個月;另外理姆斯的大主教漢尼莫在他與尼古拉斯一世的通信中曾提到,他寄與教宗聖.利奧四世的信由於他的去世而轉承予了新教宗本篤三世,本篤三世對於他的來信給予了決定(Hinemar, ep. xl in P.L., CXXXVI, 85)所有這些的證據,無疑證明了在教宗聖.利奧四世和教宗本篤三世之間沒有空白處,這樣那位女教宗似乎也沒有了安身之處。

街道之迷與性別測驗

克勞斯的書中明確的指出了那條“恥辱之街”的名字:“Via Sacra”,馬丁.路得也曾於1510年游訪過這條街,他提到了這條街上樹立起來的關於女教宗的雕像,“這樣一個難堪的事物被置於公眾場所。”路得形容說,一個女人穿著教宗袍,一手抱著一個嬰兒一手執著權杖,女人看上去大約五十歲左右。但是據G.托馬斯帝的描述(見 La Statua Delia Papessa Giovanna),他承認雕像的存在,但卻是“一個平靜而莊嚴的年輕女子正在哺乳小孩。”“她高雅的穿著長外袍頭頂戴著花冠。”並沒有路得所提到的權杖和教宗袍。而教廷對於遊行繞道的解釋也十分簡單,那條路太窄了不適合遊行的通過。這條街最終在十六世紀時期被拓寬,雕像隨之拆除,遊行的隊伍也從此由那裡經過。至於所謂性別的檢測,則確實存在。在中世紀教宗的就任儀式中有一項椅子的測驗,曾於1471年任梵帝岡圖書館館長的巴托洛米歐.帕萊那尼,寫道:“當教宗們首次登上伯多祿的寶座時......他們的生殖器將會從座椅上的洞裡掉下來,讓那些教廷里最年輕的助祭看到。”隨後那些檢驗人,“鄭重的向等候在外的民眾宣布‘Mas nobis nominus est.’--‘我們的候選人是一個男人。’”這項習俗延用了六百年,至今教廷仍保留有那把椅子。但椅子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這項測驗的歷史不能回溯到傳說中教宗喬安的時期,它就像是中世紀時代教廷中許多其他的繁文縟節一樣,毫無意義。

從以上幾點的考證,可以看出女教宗存在的因素是站不住腳的。但是,虛構故事經數世紀而留傳至今,如果只是一味的空穴來風,也不太符合邏輯。在教宗利奧四世寫給米高.麥銳凱銳奈斯的信中提到,他簡直不敢相信,聽說在君士坦丁那邊已經有宦官,甚至是女人在擔任主教的職務。(Mansi "Concil.", XIX, 635 sq.)那么由此許多人相信關於女教宗的傳奇是來自於君士坦丁堡;還有對於傳奇來源有著不同意見的人認為,女教宗傳奇的產生是因為教宗若望八世的懦弱,他與希臘人之間的協定使得這個傳說得到發展。而數世紀以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也一直困擾著廣大的女性,即使在社會的今天也很難見到男女雙方真正的平等。於是,女權主義者們對於教宗這個只能由男性擔任的神職耿耿於懷,認為也許歷史上曾真正存在那么一個女教宗,即使沒有也應當有一個女教宗,才能顯示出男女之間的平等,可是歷史就是歷史,並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創作的,即使你的目標高尚,歷史也不會為此而改變。

小說介紹

作 者: (德)唐娜·沃爾夫·克羅斯(Donna Woolfolk Cross) ;謝瑤玲譯

出 版 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5-1

版 次: 1

頁 數: 287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802510562

分類: 圖書 >> 小說 >> 社會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事實上,羅馬教會的每一位神父都是男性。教會的理由是,耶穌及其每.位門徒都是男性。教會認為效法耶穌是他們的天職,所以,任命女性是不對的。但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傳說,在中世紀,一個女人被選作了教皇。有人曾認為:在宗教史書上,教會對這位女教皇絕口不提,而且為了將其從歷史上抹去,他們硬讓活到公元853年的利奧四世“晚死”了兩年,以消除女教皇存在的兩年歷史。正是這種種的掩蓋行為,才造成了人們對這位女教皇是否存在的爭論整整延續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

然而,無論女教皇是否存在,這個故事已揮之不去。本書就是關於這個女教皇的傳說。

編輯推薦

我寧可放棄一切,也不願活在無知中!而你,有膽量承受真相嗎?

中世紀羅馬教廷曾出現過一位女教皇,她睿智、獨立,經歷富於傳奇色彩,但她的名字卻被教會塵封了千年之久……

與《哈利·波特》、《魔戒》、《達·芬奇密碼》並列十大最受歡迎的小說,翻譯成27種語言全球銷售逾百萬冊。

《女教皇》為她的第一部小說,她花費了足足七年時間研究各方資料,最終完成此書。她說:“在那個混亂的黑暗年代.事實可能永遠無法完全了解。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了寫小說,而不是研究歷史的原因。”

本書出版後,果然不負眾望,受到《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好評,連續三年成為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被25萬德國人評選為最受歡迎的十大暢銷小說之一,相繼被譯成27種語言,全球暢銷逾百萬冊。成為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被25萬德國人評選為最受歡迎的十大暢銷小說之一,相繼被譯成27種語言,全球暢銷逾百萬冊。

譯者簡介

謝瑤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副教授,譯作近百種,其中以《玫瑰的名字》、《傳科擺》等最具代表性。

同名電影(2009)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 Pope Joan

更多外文片名:

Die Pä;pstin(德國)

La papessa(義大利)

La papisa(西班牙)

導演: 宋克·沃特曼(Sönke Wortmann)

編劇:

小說:唐娜·沃爾夫·克羅斯

screenplay:Heinrich Hadding

screenplay:Sönke Wortmann

影片類型: 歷史/劇情

國家/地區: 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影片類型: 歷史/劇情

國家/地區: 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演員:

喬娜·沃卡萊克(Johanna Wokalek)飾 約翰娜

大衛·文翰(David Wenham)飾 格羅德

約翰·古德曼(John Goodman)飾 利奧教皇

伊恩·格雷(Iain Glen)飾 鄉村神父(約翰娜父親)

喬迪絲·翠貝爾 飾 約翰娜母親

安納托·陶布曼(Anatole Taubman)飾 阿納斯塔修斯

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Gerald Alexander Held)飾 洛泰爾皇帝

喬治·盧帕諾 (Giorgio Lupano)飾 馬墨都斯

伊安·高德(Ian Gelder)飾Aio

桑德羅·洛曼 (Sandro Lohmann)飾Matthew

克里斯蒂安·雷德爾(Christian Redl)飾 福爾達修道院神父

Sven Hönig飾 奧迪洛(福爾達修道院修士)

Christoph Glassbacher 飾 泰多(福爾達修道院修士)

Raúl Semmler 飾 瓦倫蒂納斯(福爾達修道修士)

Nicholas Woodeson 飾 亞里吉斯(教皇的隨身侍從)

Edward Petherbridge飾 埃斯庫拉庇烏斯(教會學校的校長)

Lukas T. Berglund飾 6歲時的馬修(約翰娜哥哥)

Claudia Michelsen飾 里秋(格羅德的妻子)

Marian Meder飾 阿恩

Kristina Karst飾 博娜(阿恩的妻子)

Heinrich Hadding飾 年輕的神父

Colin Goodwin飾 貴族

Ellie Kemish 飾Gisele

Tigerlily Hutchinson飾Pope Joan - age 6-9

William Stütz飾John at age 9 to 12

Lotte Flack飾Johanna von Ingelheim - Age 10-14

Isabel Bongard飾Gisele Age 15

Suzanne Bertish飾Bishop Arnaldo

Oliver Cotton飾Arsenius

Branko Tomovic飾Paschal

Frank Witter飾House Steward

Lenn Kudrjawizki飾Jordanes

Richard van Weyden飾Eusthasius

Jan-Hendrik Kiefer飾John

Alberto Cracco飾Ennodius

Frank Kessler飾King of the Normanns

Oliver Nägele飾Fulgentius

Marc Bischoff 飾Odo

劇情

英格蘭神父安吉里庫斯有兩兒一女,他一心想把兒子送進教會學校成為更高階的主教,但是他的女兒約翰娜,卻比兩個兄長更有掌握知識的天賦。然而中世紀的人們卻認為,女人識字是違反自然的,因為她們一旦有知識,子宮就會縮小,影響生育。

幼小的約翰娜在父親教育兄長的時候,偷學知識,不久讀寫能力就超過了兄長。此時希臘教會教士埃斯庫拉庇烏斯前來挑選學生,安吉里庫斯想讓兒子去,不料埃斯庫拉庇烏斯挑上的卻是女兒約翰娜。雖然父親反對,但約翰娜還是得到了這位希臘教士的精心教導,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

不久,在埃斯庫拉庇烏斯的推薦下,約翰娜被送到多爾斯塔德的教會學校學習,由於學校只收男生,她寄住在格羅德伯爵家。

歲月飛逝,約翰娜漸漸長大,和格羅德伯爵互相愛慕。但此時挪威人入侵查理曼大帝死後的法蘭克帝國,格羅德伯爵奉召前去抵禦。他走後挪威人洗劫了多爾斯塔德,約翰娜在亂軍中逃到福爾達修道院,將自己偽裝成男性繼續學習知識,同時行醫救治窮人。

幾年後,約翰娜跟隨朝聖隊伍來到羅馬,成為教皇利奧的御醫。而此時法蘭克帝國皇帝泰羅爾進犯羅馬,格羅德伯爵就是他手下的將領。泰羅爾和教皇侍從阿納斯塔修斯謀害了教皇利奧,原準備選阿納斯塔修斯為教皇,沒想到人民擁戴的卻是約翰娜。隱藏了自己性別的約翰娜加冕為教皇,聖名若望。而格羅德伯爵成為了教廷侍衛隊長。

秘密很快就守不住了,因為約翰娜懷孕了。一次教皇巡遊途中,格羅德伯爵被引開遭到謀害。約翰娜在眾人面前流產。根據傳說,她被發現後綁在馬尾上活活拖死,電影則到此打住。

為了掩蓋女人當教皇的醜聞,《教皇本紀》刪除了一切有關約翰娜的記載,女教皇成為了一段撲朔迷離的傳說。但是在男女不平等的中世紀歐洲,有人猜測像約翰娜這樣掩蓋自己性別生活在權勢上層的女人可能不僅僅只有她一個。

電影配樂

Pope Joan (Main Theme)

Anno Domini 887(電影開端配樂)

Dorstadt(約翰娜跟隨埃斯庫拉庇烏斯學習-配樂)

Joan's Theme(約翰娜離家-配樂)

The Amulet

Letters In the Forest

Carnival(狂歡節-配樂)

Fulda

The Envoy

Ingelheim

I Wanted You As My Wife

Norman Assault(軍隊入侵婚禮現場-配樂)

Silent Wedding(戰後格羅德查看情況-配樂)

Like a Mustard Seed In the Garden

Count Gerold's Pain

Johannes Anglicus

The Battle of Fontenoy(豐特努瓦戰役-配樂)

Pope Sergius

Pilgrimage to Rome(約翰娜去往羅馬-配樂)

Emperor Lothar(軍隊進軍羅馬-配樂)

Sacred Gates(宮門關閉-配樂)

I'll Wait for You Here Every Evening At Sunset

Ink for Shame

Coronation

Papa Populi

Easter Ceremony(電影高潮配樂)

Liber Pontificalis(約翰娜臨死-配樂)

Pope Joan Suite

幕後花絮

電影如同片名一樣,開拍後風波不斷,像是面臨法律訴訟、延期、換角等。而原本女主角預定是由《蘿拉快跑》法蘭卡波坦(Franka Potente)飾演,但因拍攝進度嚴重落後,改由德國新星喬漢納沃卡萊克取代,幸好宗教團體並沒有阻擾拍片的計畫,讓電影最終順利完成。

電影改編自唐娜·沃爾夫·克羅斯全球暢銷小說,讓這段塵封一千一百多年前羅馬天主教會第一位女扮男裝、懷孕生子的教皇懸案浮上檯面,就連曾高調反對《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的梵蒂岡教廷這次都選擇沉默以對。

本片由《男人放輕鬆》德國大導宋克沃特曼所拍攝,並邀請德國影壇新世代演技派女星喬漢納沃卡萊克、《魔戒二部曲》戴維溫漢(David Wenham)、《購物狂的異想世界》約翰古德曼(John Goodman)、《惡靈古堡3:大滅絕》伊恩葛倫(Iain Glen)主演。

飾演女教皇的喬漢納,在片中面臨僵化的體制結構與權力鬥爭,她隻身與當局者對抗,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導演宋克沃特曼把本片轉變為更狂躁的不朽史詩,一種強而有力的圖像,讓喬漢納宛如是走在虔誠的教皇與戀愛中女人的鋼索間,一個迷人的雌雄同體,內心卻充滿決心與脆弱。喬漢納說:攝影機將會捕捉你所有的想法與感受!儘管國外知名度不高,但她憑藉著強烈情感與豐富層次的表演,將女教皇驚心動魄的一生詮釋的感人肺腑,也將獨立自主女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大受國際傳媒與觀眾好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