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西洋棋世界錦標賽

女子西洋棋世界錦標賽(Women's World Chess Championship) 又稱為世界女子西洋棋冠軍賽,簡稱女子國象世錦賽,始於1927年,由西洋棋聯合會組織,每兩年舉行一次。按照國際棋聯的計畫,2010年世錦賽將是最後一屆淘汰賽制。從2011年起,將改為對抗賽制每年舉行一次。

基本信息

歷史

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賽始於1927年。首屆比賽在英國倫敦舉行。共有來自七個國家的十二名女棋手進行了單循環制比賽。代表前蘇聯出戰的時年21歲的維拉-明契克以11戰10勝1和的絕對優勢奪得冠軍,成為西洋棋史上第一位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
此後從1930年至1939年,維拉-明契克又分別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和英國先後六次蟬聯世界冠軍頭銜(1930年德國漢堡、1931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1933年英國福克斯通、1935波蘭華沙、1937瑞典斯德哥爾摩和1939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並將棋後頭銜一直保持到1944年。1944年6月26日,倫敦遭遇了德國法西斯的大轟炸,一枚炸彈擊中了維拉-明契克在肯特郡的房子。維拉不幸遇難,年僅38歲。
二戰爆發使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賽陷入了停辦狀態。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國際棋聯大會決定恢復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賽。1949年底至1950年初,來自12個國家的16女子頂尖棋手齊聚莫斯科,通過單循環賽角逐新的棋後頭銜。最終蘇聯棋手,已經46歲“高齡”的魯丹科以15戰9勝5和1負積11.5分優異佳績榮登冠軍寶座,成為西洋棋歷史上的第二位女子世界冠軍。
魯丹科獲得世界冠軍後,國際棋聯更改了世界冠軍賽的賽制。棋手們需要參加候選人賽,候選人賽的獲勝者才有資格向世界冠軍發起挑戰。1952年,前蘇聯棋手貝科娃在候選人賽中以15戰11勝1和3負積11.5分的優異成績脫穎而出,獲得了向魯丹科挑戰的資格。
1953年,貝科娃在列寧格勒(現在為聖彼得堡)舉行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中,以7勝2和5負(8比6)擊敗魯丹科,成為第三位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
1955年,來自前蘇聯莫斯科的棋手魯布佐娃在候選人賽中脫穎而出。國際棋聯作出規定,1956年的世界冠軍賽將由當時最強的三位棋手——前世界冠軍魯丹科、現世界冠軍貝科娃和候選人賽冠軍魯布佐娃進行八輪循環賽。最終,47歲的魯布佐娃在16盤棋中積10分,榮登后座,成為第四位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她也創造了奪得世界冠軍的最高年齡紀錄,這個紀錄至今仍無人打破。
1958年,在世界冠軍賽“回敬賽”上,貝科娃以8.5比5.5戰勝魯布佐娃,重新奪回世界冠軍頭銜。1960年,貝科娃在世界冠軍賽中擊敗了挑戰者茲沃雷金娜衛冕成功。
1961年,來自喬治亞的加普林達什維利在候選人賽中脫穎而出。1962年,她在世界冠軍挑戰賽上,以7勝4和的絕對優勢擊敗了三屆棋後貝科娃,成為第五位世界棋後,並創造了女子西洋棋冠軍賽歷史上最懸殊比分紀錄(9比2)。從那以後,加普林達什維利又四次衛冕成功,順利捍衛后座長達16年之久。其中,前三次她都擊敗了來自莫斯科的同胞庫什尼爾(1965年:10比6;1969年12比7;1972年:12比11),第四次擊敗了同樣來自喬治亞的亞歷山德莉亞(1975年:9比4)。
1978年,芳齡17的喬治亞棋手奇布爾達尼澤坐在了棋壇英雄加普林達什維利面前,開始了后座之爭。經過15盤棋的艱苦較量,齊布爾達尼澤以4勝9和2負(8.5比6.5)扳倒加普林達什維利,成為第六位女子世界冠軍,同時也是西洋棋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並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後來,奇布爾達尼澤又四次衛冕成功(1981年:對亞力山德莉亞8比8打平、1984年對列維金娜8.5比5.5、1986年對阿赫梅洛夫斯卡婭8.5比5.5,1988年對約謝里阿妮8.5比7.5)。
1990年,首次涉足世界冠軍賽的中國棋手謝軍連闖分區賽、區際賽、候選人循環賽和挑戰者賽四關,贏得了向世界冠軍奇布爾達尼澤的挑戰資格,引起棋壇轟動。
1991年,21歲的謝軍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世界冠軍賽中,以4勝2負9和(8.5比6.5)戰勝齊布爾達尼澤,成為西洋棋史上第七位女子西洋棋冠軍。同時也是登上西洋棋世界冠軍寶座的第一個亞洲人(包括男女),改寫了西洋棋歐美選手一統天下的歷史。
1993年,謝軍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以8.5:2.5的絕對優勢輕鬆擊敗喬治亞的約謝里阿妮衛冕成功。
1996年,來自匈牙利的蘇珊·波爾加在西班牙哈恩舉行的世界冠軍賽中,以8.5比4.5戰勝謝軍,成為西洋棋史上第八位女子世界冠軍。
1997年12月,謝軍捲土重來,在女子西洋棋世界冠軍賽候選人賽上順利出線,並在挑戰者賽上因俄羅斯棋手加里亞莫娃棄權,不戰而勝獲得了向蘇珊-波爾加發起挑戰的資格。然而蘇珊-波爾加卻以種種理由拒絕衛冕,最終經過漫長的談判,國際棋聯忍無可忍,剝奪了她的世界冠軍稱號,並宣布由謝軍和挑戰者賽棄權告負的加里亞莫娃爭奪新一屆世界冠軍。
1999年,在俄羅斯喀山和中國瀋陽兩地舉辦的世界冠軍賽中,謝軍以8.5比6.5戰勝加里亞莫娃,第三次獲得世界冠軍稱號。
2000年,國際棋聯推行了淘汰賽制的世界冠軍賽。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世錦賽中,衛冕冠軍謝軍從容應戰,先後淘汰俄羅斯名將馬特維耶娃、俄羅斯棋手扎雅茨、烏克蘭名將茹科娃和俄羅斯棋手科瓦列夫斯卡婭,與隊友秦侃瀅會師決賽。決賽中,謝軍2.5比1.5戰勝秦侃瀅,第四次獲得世界冠軍,成為西洋棋歷史中唯一一位既在傳統賽制奪冠又在淘汰賽制奪冠的棋手。國際棋聯主席伊柳姆日諾夫稱讚謝軍:“無論在傳統賽制下,還是在新賽制下,謝軍都是最優秀的棋手”。
2001年的俄羅斯莫斯科世錦賽,謝軍沒有參賽,25歲的中國棋手諸宸她先後戰勝2000年亞洲女子冠軍越南棋手黃清莊、南斯拉夫名將馬里奇以及前世界冠軍齊布爾達尼澤。並在決賽中,苦戰八局(4盤慢棋,2盤25分鐘快棋和2盤5分鐘快棋),以5比3力克俄羅斯棋手科斯堅紐克,榮登棋後寶座,成為西洋棋史上的第九位女子世界冠軍。
2004年的俄羅斯埃利斯塔世錦賽,諸宸沒有參賽。25歲的保加利亞棋手斯坦芳諾娃接連戰勝中國棋手譚中怡、俄羅斯棋手瓦西列維奇、烏克蘭名將茹科娃、喬治亞的扎格尼澤和前世界冠軍齊布爾達尼澤殺入決賽,並在決賽中以2.5比0.5的絕對優勢擊敗俄羅斯棋手科瓦列夫斯卡婭,成為歷史上第十位女子世界冠軍。
2006年的俄羅斯葉卡捷琳堡世錦賽上,30歲的中國名將許昱華在身懷六甲的情況下,憑藉超人的技藝和頑強的毅力,先後戰勝越南棋手黃春清潔、烏克蘭好手烏什尼娜、俄羅斯棋手小科辛采娃、上屆亞軍俄羅斯棋手科瓦列夫斯卡婭和俄羅斯名將馬特維耶娃,殺入決賽。決賽中,許昱華以2.5比05大勝俄羅斯棋手加里亞莫娃,成為西洋棋史上的第11位女子世界冠軍,同時也是西洋棋史上的第一位“準媽媽”世界冠軍。
2008年俄羅斯納爾奇克世錦賽中,24歲的俄羅斯棋手科斯堅紐克先後擊敗伊朗棋手波爾卡什妍、俄羅斯棋手小科辛采娃、烏克蘭的烏什尼娜和瑞典老將克拉姆林,殺入決賽。決賽中,她憑藉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發揮,以2.5比1.5戰勝了年僅14歲的中國小將侯逸凡,成為國象歷史上的第12位女子世界冠軍。中國小將侯逸凡也成為西洋棋歷史上進入世界冠軍賽決賽年齡最小的棋手。
2010年,女子世錦賽來到了土耳其安塔基亞。16歲的中國棋手侯逸凡已經從初出茅廬的新星變成了各路高手重點研究防範的對手。儘管如此,侯逸凡仍然發揮出了高人一籌的水平。她先後淘汰厄瓜多棋手赫列迪亞、俄羅斯棋手羅曼科、前女子世界冠軍諸宸、烏克蘭名將拉諾、賽會等級分最高的印度名將科內魯和隊友阮露斐,令人信服地登上了夢寐以求的世界冠軍寶座,成為第13位女子世界冠軍!

賽制

和往屆女子世錦賽一樣,2010年世錦賽比賽仍為64人淘汰賽制,64名參賽棋手將通過6輪淘汰賽決出冠軍,其中,第1輪~第5輪均為兩盤慢棋,第6輪即冠亞軍決賽為4盤慢棋。按照目前國際棋聯的計畫,2010年世錦賽將是最後一屆淘汰賽制的女子世界冠軍賽。從2011年起,女子世界冠軍賽將改為對抗賽制。本次世錦賽的獲勝者將在2011年第三季度與2009年~2010年國際棋聯女子大獎賽總冠軍得主進行10局對抗賽制的女子世界冠軍賽。

歷屆冠軍

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賽歷屆冠軍一覽表
屆次年份冠軍
1
1927年
維拉·明契克
2
1930年
維拉·明契克
3
1931年
維拉·明契克
4
1933年
維拉·明契克
5
1935年
維拉·明契克
6
1937年
維拉·明契克
7
1939年
維拉·明契克
8
1950年
魯丹科
9
1953年
貝科娃
10
1955年
魯布佐娃
11
1958年
貝科娃
12
1960年
貝科娃
13
1962年
加普林達什維利
14
1965年
加普林達什維利
15
1969年
加普林達什維利
16
1972年
加普林達什維利
17
1975年
加普林達什維利
18
1978年
齊布爾達尼澤
19
1981年
齊布爾達尼澤
20
1984年
齊布爾達尼澤
21
1986年
齊布爾達尼澤
22
1988年
齊布爾達尼澤
23
1991年
謝軍
24
1993年
謝軍
25
1996年
蘇珊·波爾加
26
1999年
謝軍
27
2000年
謝軍
28
2001年
諸宸
29
2004年
斯坦芳諾娃
30
2006年
許昱華
31
2008年
科斯堅紐克
32
2010年
侯逸凡
33
2011年
侯逸凡
34
2012年
安娜·烏什尼娜
35
2013年
侯逸凡
2016 侯逸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