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儘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尤其是當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轉信佛教,悟道證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壯大自宗,都顯而易見佛教的出現為印度教的過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為印度教的未來指出了寬闊的走向。直至今日還有深遠的影響。其它相關
掌權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閉幕”。
求愛日
每逢閏2月29日這天,是英國舊俗中的“婦女求愛日”。這一天,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西班牙的“女市長節”,也在2月份。當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務,發號施令,男人如違抗,就會被公眾群起攻之。
少女節
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節”,又稱“姑娘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日本人認為,這時正值紅桃報春,是女性美的象徵,所以也叫“桃花節”。
媽媽節
4月,在尼泊爾有一個歷時3天的婦女節,來自各地的婦女,披著紅色“紗籠”,成群結隊地湧向首都加德滿都的帕蘇帕蒂廟。她們在吃飽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後,便在神像前大唱讚歌。在印度,這個月有一個“媽媽節”。這一天,已為人母者穿上彩色繽紛的“紗籠”,帶上各種首飾,顯得風姿綽約。這日也是一年中她們最受尊重的一天。
母親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母親節,其主要內容是尊敬母親。這一天,美國的家庭成員要按習慣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親高興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媽媽節”、母親要帶著孩子參加遊行。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節”,訂了婚還未過門的少女們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節
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國漢堡的“太太節”。由婦女組成的演藝團體,專演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的戲,以示慶祝。8月12日,則是泰國的“母親節”。
狂歡節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威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
每年12月31日到次年1月1日中午,是希臘的“主婦休息日”。這天,婦女在家裡什麼也不乾,一切家務全由男人承擔。
中國相關
中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節紀念活動是在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州勞動婦女舉行紀念會和遊行。會議由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何香凝主持,會上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號。這次活動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的覺醒和力量。1938年3月8日,宋美齡動員婦女積極參與抗戰救國。三八婦女節宋慶齡在人民大會堂與侯波握手,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
“三八快樂,祝你三八快樂!”昨天一大早,周麗的手機收到了十幾條節日祝福簡訊,但80%都有“三八快樂”的詞,男、女朋友都這樣說,感覺很彆扭。“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周麗說,“三八”也是罵人的話。婦女當然是結了婚,生了孩子的女人。不管結沒結婚,沒生過孩子的,那都不能叫婦女。
不少80後、90後都認為,“三八”婦女節這個稱呼不但過時,而且不文雅,建議改一改,比如改成“女人節”或“女士節”。
對於“三八節”這個假日,中年女士認為這屬於女人自己的節日,既然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個女性都應該過,只是“三八節”這個稱呼確實不太好,她建議,“三八”改為“三七”,“三九”就失去了其歷史意義,但國家有關部門能不能徵集民意,給“三八節”改個名,叫“女人節”或者“麗人節”,這個或許更好。在一些女性對“三八婦女節”這個名稱備覺不舒服之際,湖南籍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在個人部落格上透露,她將在此次“兩會”上遞交提案,建議將“三八婦女節”改成“三八女人節”或“三八女性節”,讓這個節日符合現代女性的美好心愿。她還表示,這個提案得到了韓美林、張抗抗等數十位委員的回響和支持。張曉梅委員稱,“三八婦女節”事實上將大部分女性排斥在外。在辭典中,“婦女”的定義是成年女子的通稱,其中“婦”有已婚女子、妻子的含義。“婦”字從象形的含義來看,為“女子執帚”,本意為操持家務。現在看來,顯得氣息陳舊,對女性有一定的偏見。年輕女性,特別是有知識的年輕女性多半不會用“婦女”來代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