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魯姓

奧魯為中國百家姓一姓氏,源於蒙古族,出自古代蒙古族部落形式描述,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奧魯姓奧魯[奧魯,讀音作àolǔ(ㄠˋㄌㄨˇ)]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古代蒙古族部落形式描述,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奧魯,夷姓,元有奧魯赤。“奧魯”,是蒙古語auruq的音譯,在明朝時期漢譯為“老小營”,原專指征戍軍人的家屬、輜重所在,如同現代的後勤系統。大蒙古汗國時期,男丁充軍出征,其家屬和童僕按千戶在後方或隨軍從事生產,經營畜群和其它產業,以供應前方,這種組織形式就稱為“奧魯”。後將管理這些後勤系統的官職稱謂衍伸為姓氏,稱奧魯氏。成吉思汗西征時,以中軍的後方為大奧魯,委派幼弟鐵木哥斡赤斤留守。蒙古滅金國以後,在江淮以北逐漸形成具有漢地特點的奧魯制度。軍戶都歸各路奧魯官府管領,凡簽發丁壯,替換老弱,供應軍需,贍養征戍軍人老小,處理軍戶間的民事糾紛等等,都由奧魯官府直接管理,不受地方路府州縣管轄。各路奧魯官府自成系統,受中央樞密院節制。元朝時期的奧魯官,常常貪污受賄,放富差貧,壓榨貧苦軍戶。元朝政府鑒於漢軍奧魯官府對中央集權和地方行政頗多障礙,在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以後,逐步改由地方路府州縣長官兼領諸軍奧魯,管理軍戶。然而,元朝統治者基於其一貫推行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視政策,在蒙古軍和色目軍中仍保持單獨的奧魯赤(auruqi),即奧魯官,並往往有世襲狀況。到了元朝末年,官軍腐朽衰敗,元朝政府愈來愈依靠地方地主武裝來鎮壓烽火雲起的農民起義,奧魯制也走向崩潰。但由奧魯官職演變的姓氏,仍然保留了下來。奧魯氏後來大多漢化改姓為奧氏,少部分改為魯氏。現在已經沒有這個複姓了。

二.遷徙分布:

今陜西省西安市、山西省呂梁地區北部、陝西省渭南市一帶有蒙古族奧魯氏奧姓族人分布。

三.歷史名人:

奧魯赤:(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元朝上國柱、西平王。奧魯赤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七子,元朝初期為上國柱,受命出鎮吐蕃,鎮戍地方,管理吐蕃軍事。奧魯赤曾多次前往烏思藏平息叛亂,殘酷鎮壓該地區的各民族起義。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農曆10月,受封為西平王,持駝紐金鍍銀印。按史書記載,上國柱,全稱是“上國柱都尉”,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官銜稱謂,為朝廷重臣之一,為楚國最高功爵,相當於上將軍,封賞於對國家有大功之人,屈原及其兒子屈署就曾被楚懷王封為“上國柱”。一個時代的朝廷中,只能有一個“上國柱”官員,執掌全國的軍政事宜。到了隋、唐時期,“上國柱”執有軍事指揮權力,但不得干政。到唐朝後期,“上國柱”逐漸成為了一種賞賜稱謂,變成沒有實權地位的爵位。到了元朝時期,“上國柱”又恢復了原來的地位,擁有軍、政一體化的巨大權力。明朝以後,“上國柱”這種官銜被廢黜。波斯史家拉施德丁在《史集》中記記:“合罕(qahan)把吐蕃地區賜給了奧魯赤”。藏文史籍中也記有奧魯赤受命管理西土之事。據此,學術界曾認為吐蕃是西平王奧魯赤的封土。但依史籍《元史》中關於奧魯赤活動的記載及元朝時期治邊制度,奧魯赤於吐蕃是出鎮而非分封。奧魯赤的最大功績,就是維護了西藏地區與元朝中央政權的統一,防止國土分裂。奧魯赤的後裔分衍有世襲西平王和鎮西武靖王兩個支派,均為鎮撫吐蕃地方的實力派王爺。首任西平王奧魯赤建王府於西藏的朵哥麻思(今西藏朵甘思)的算木多城,為元朝在西藏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的官邸。奧魯鐵邁赤:(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國諸萬戶府奧魯總管奧魯鐵木祿:(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原名虎都鐵木祿,字漢卿,奧魯鐵邁赤之子。元朝至元七年(公元1207年),在蒙古族姓氏漢化中,因其母是回族,姓劉,遂改名為劉漢卿。此後該支奧魯氏後裔姓氏漢化為劉氏,入回回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