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 ào lín pǐ kè yùn dòng huì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因起源於古希臘奧林匹亞而得名。每四年舉行一次。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共歷經二百九十三屆,後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以異教活動罪名而廢止。189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根據顧拜旦倡議成立國際奧委會,並決定恢復奧運會。顧拜旦因此被人們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

概述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指導思想,以體育運動奧運會為主要活動內容,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溝通,使各國人民之間能相互了解,讓奧林匹克主義普及全世界,維護世界和平。它是一種融體育、教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持續性、世界性的活動,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體現,這樣的傳播在奧運會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一屆奧運會

1894年6月經過巴黎國際體育會議協商,歷史名城雅典,贏得了首屆現代奧運會主辦權。希臘首都雅典,位於希臘東南部的阿蒂卡半島西側,三面環海,氣候宜人。這個今日希臘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在古希臘時期就是重要競技場所之一。

第二屆奧運會

屆奧運會在比賽日程安排上拖沓鬆散,很不緊湊。擊劍賽安排在6月,田徑體操賽在7月,游泳、賽艇在8月,腳踏車賽在9月等等,運動會於5月20日至10月28日曆時5個月,堪稱是一次“馬拉松”式的運動會。比賽場地也很分散,大會組織者竟別出心裁,將比賽項目按博覽會工業類別分在16個區域進行。

第三屆奧運會

第三屆奧運會於1904年7月1日至11月23日於美國聖路易舉行。本屆奧運會地點一改再改,顧拜旦男爵選中紐約,國際奧委會看中芝加哥,最後由美國總統羅斯福裁決,由聖路易城舉辦。1902年,國際奧委會會議同意了美國總統的這個裁決。

第四屆奧運會

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五大洲聚首霧都。倫敦奧運會前,1906年曾在雅典舉行一次非正式的奧運會。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否決了希臘想把雅典作為奧運會固定會址的要求,但答應希臘可在兩屆奧運會之間召開一次類似奧運會的運動會,即所謂“中間奧運會”或“屆間奧運會”。

第五屆奧運會

1894年瑞典就向剛成立的國際奧委會表示過,希望能在自己的國土上舉辦奧運會。但是,前幾屆會址已選定。1904年國際奧委會會議才決定將瑞典斯德哥爾摩作為1912年奧運會會址。從那以後,瑞典即著手籌辦奧運會,並把它作為關係國家榮辱的事來抓,他們興建了“柯羅列夫”運動場,儘管它只是能容納37000多名觀眾,比起聖路易、倫敦運動場的規模要小得多,但設施完備,先進。

第六屆奧運會

第六屆奧運會因世界大戰未能舉行

第七屆奧運會

第七屆奧運會於1920年4月20日至9月12日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此前同時申請主辦本屆奧運會的還有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法國的里昂。

參加比賽的有29個國家的2607名運動員,其中女選手64人。根據國際奧委會的決議,德國及其同盟者奧地利、匈牙利和土耳其因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拒絕參加。

第八屆奧運會

第八屆奧運會是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那時只有會徽,沒有吉祥物,奧運會吉祥物最早出現在1968年法國格勒諾布爾舉行的第10屆冬季奧運會上。 吉祥物是一隻身穿法國國旗三種顏色衣服的溜冰熊。

第九屆奧運會

暫無資料

第十屆奧運會

在太平洋上顛簸了21天后,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劉長春於1932年7月29日下午4時到達美國洛杉磯碼頭。他是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的惟一一名中國選手。因長途旅行體力不支,劉長春在100米和200米預賽中即遭淘汰,但他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

第十一屆奧運會

第11屆奧運會是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

火炬傳送情況如下:7月20-25日於希臘境內,全程1108公里;7月25-26日於保加利亞境內,全程238公里,7月26日-28日於南斯拉夫境內,全程575公里;7月28-29日於匈牙利境內,全程386公里,7月29-30日於奧地利境內,全程219公里;7月30-31日於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全程282公里。

第十二屆奧運會

申辦第十二屆奧運會的有東京,赫爾辛基,羅馬,巴塞隆納,布達佩斯,洛桑,雅典等十四個城市,幾輪投票,只剩東京,赫爾辛基。最後東京三十七票取勝。1940年9月21日開幕。但是,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奧委會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無法舉行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決定改在芬蘭赫爾辛基,時間1940年7月20日-8月4日。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1月1日,芬蘭放棄主辦權。第十二屆奧運會也隨之擱淺。

第十三屆奧運會

第十三屆奧運會未能舉行

柏林奧運會時,世界已處於動盪不安,戰爭成一觸即發之勢。但是,國際奧委會仍在進行下屆奧運會的準備工作。運動會期間,國際奧委會選定東京為的舉辦地,第十二屆奧運會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舉行。

第十四屆奧運會

暫無資料

第十五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十五屆冬奧會,有57個國家和地區的1423名運動員參加,其中女選手有313名,男選手有1110名。參賽運動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118人;加拿大113人;蘇聯103人。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斐濟、牙買加、關島、瓜地馬拉和荷屬安的列斯。

第十六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十六屆奧運會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舉行。

1949年,國際奧委會在羅馬舉行第44屆全會,投票選擇第16屆奧運會的主辦地點,墨爾本以一票優勢險勝布宜諾斯艾利斯,得到主辦權,使得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一次落戶世界第五大洲。而無論是賽前和賽中,本屆墨爾本奧運會卻始終被各種事端包圍著,成為奧運史上麻煩最多的一屆奧運會。

第十七屆奧運會

第17屆奧運會1960年8月25日在羅馬舉行,歷經89天。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2600年前,羅馬帝國以征服者的姿態,將古代奧運會從希臘奧林匹亞強行移到羅馬舉行。1960年,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第17屆夏季奧運會,其意義是不可而語的。它燃起的火焰象徵和平與友誼。大會開幕前,羅馬奧運會籌委會舉行了大規模的火炬接力。在希臘古代奧運會遺址取得火種後,經由海路送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火炬隊途經義大利各地,最後到達羅馬。

有83個國家和地區應邀參加,共5348名運動員,其中女子610人,男子4738人。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作了增刪:射擊取消了“跑鹿”,體操取消了女子團體操,田徑恢復女子800米,游泳增加了男、女4×100米混合泳竭力,擊劍增加了女子團體等。共76次打破奧運會紀錄,其中有30次超過世界紀錄,中國台灣派出了4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足球、籃球、游泳、拳擊、射擊等7個大項的比賽。

第十八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1964年,在亞洲首個奧運城市日本東京舉行,共有94個國家地區、5140名運動員參賽,實參賽代表團93個,利比亞代表隊於奧運開幕禮後退出賽事。共設有19個大項163個小項,17個傳統項目外,新增添了排球(男、女)、柔道這兩個日本拿手的項目。

第十九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19屆奧運會於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在墨西哥(墨西哥城)舉行。應邀參賽的有112個國家和地區(當時國際奧委會會員125個)。這是奧運會參賽單位首次突破100個。兩個德國從1956年始聯合組隊,參加了1956到1964年三屆奧運會,從本屆起,各自派隊獨立參加比賽。本屆奧運會取消了上屆剛列入的柔道,其餘,共18個大項。但單項略有增加,如游泳,從上屆的18個擴大到本屆的29個。單項總數達172個。

墨西哥政府對這屆奧運會非常重視,用5360萬美元修建運動場館及有關設施,用1億7584萬美元進行市政建設和奧運會改建。主會場設在距奧運村4公里的大學校園內,可容納八萬多觀眾,設備新穎,裝有電子報分牌、電子計時器及大型的電瓶水銀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條塑膠跑道,這在奧運會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本屆奧運會為了增加觀眾欣賞的興趣,第一次使用彩色電視技術,向全世界轉播。

第二十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20屆奧運會即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是截止到1972年規模最大的一屆。來自121個國家717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所有數字均創造了紀錄。在本屆奧運會上首次出現奧運會吉祥物,是一隻名字叫瓦爾迪的德國獵犬。9月5日凌晨,由於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襲擊奧運村,奧運會被叫停,並在體育場進行了悼念活動。暫停了34個小時後,賽事重新開始。參加本屆大會的國家和地區121個,共產生了600枚獎牌。

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1976年蒙特婁在舉行,遭到了非洲國家的抵制,規模遠遜於上屆。最後參賽的有92個國家和地區,共產生613枚金牌。本屆奧林匹克火焰傳遞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作法,火種於奧林匹亞點燃,傳到雅典後,利用衛星傳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隨後進行火炬接力跑傳遞到蒙特婁,最後由一對少年男女共同點燃主體場奧林匹克火焰,這是奧運史上唯一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

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22屆奧運會於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舉行,恰好與第十五屆奧運會會期相吻合。兩屆會期舉辦月日完全一樣,是奧運會史上僅有的一次。第十五屆是蘇聯首次參加的奧運會,它標誌著蘇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不言而喻,兩屆會期吻合,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組委會的精心安排。奧運會本是隆重的,但人們為一種不愉快的氣氛所困擾。奧林匹克運動自1894年復興以來,經歷了風風雨雨。而此次莫斯科遇到的是最嚴重的危機,它威脅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由於蘇軍在1979年聖誕節前夕出兵入侵阿富汗,踐踏國際法準則,給運動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一個國家一方面召開以和平、友誼為主要宗旨的奧運會,而另一方面卻派兵入侵別的國家,必然會遭到世界的反對和輿論的譴責。許多國家的奧委會相繼表態,拒絕參加。中國奧委會也發表聲明,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已承認的147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公開抵制或拒絕參加的占五分之二,參賽的僅80個。這個數字還低於20年前羅馬奧運會。參加本屆奧運會的運動員為5217人,其中女子1124人,男子4093人;新聞記者共有5615名,其中文字記者2685名,廣播記者2930名。

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1978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由唯一申請城市美國洛杉磯承辦1984年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於洛杉磯的黃金季度7月28日至8月12日舉行。當時國際奧委會成員有159個,參賽的共140個國家和地區,遠遠超過了以往各國的規模。抵制和因故未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19個。21個大項不變,但單項數從上屆的203增加到221新增加的18個單項,男子占6項,女子為12項。中國選手許海峰以566環的好成績獲得中國第一攻奧運會金牌,中國代表團以15金名列金榜前列。

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24屆奧運會於1988年9月17日在韓國的漢城(即現在的首爾)舉行,共有159個國家和地區的8465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476人),參加了23個大項237個單項的比賽。首次參賽的國家和地區有汶萊、馬爾地夫、美屬薩摩亞、聖文森特和格瑞那達、阿魯巴、萬那杜、關島、庫克群島。

第二十五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第25屆奧運會即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本屆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隻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動物,取名為Cobi。主題曲《巴塞隆納》在1992年奧運會尚未開幕時便紅遍了世界。本屆奧運會的口號是:“永遠的朋友(Friends for Life)”。這一口號,不僅強調了奧林匹克精神中友誼與和平的永恆主題,表達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期盼與心聲,巴塞隆納奧運會將作為和平與友誼的見證者和紀念物而永存於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之中。國際奧委會的全部成員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共有169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出席了運動會,共產生了815枚獎牌。共有25個大項257個單項,首次列入棒球、羽毛球兩個大項,並新增設了女子柔道等20個單項。輪滑冰球、回力球和跆拳道被列為表演項目。

第二十六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1996年是現代奧運的百年誕辰,7月19日至8月4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實現了奧運家庭的大團圓。本屆比賽中設26個大項271個小項,共有來自世界197個國家和地區的10788名運動員參加了各項比賽的角逐,各國選手經過 17天的激烈爭奪共打破25項世界紀錄。上述數字皆創造了奧運會歷史上的新紀錄。

第二十七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來自全球200個代表團的11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21世紀第一次奧運會——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奧運會28個大項、300個小項的角逐。比賽項目之多為歷屆奧運會之最。在奧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他們向人類的生理極限發起挑戰,展示出較高的競技水平,共創造了34項世界紀錄,77項奧運會紀錄,3項奧運會最好成績。

第二十八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奧林匹克大家庭最大規模的一次團圓。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202個國家和地區的10500名運動員,參加了28個大項301個小項的比賽。他們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挑戰極限、攀越新高,在田徑、游泳、腳踏車、舉重和射箭等賽場,創造了20多項新的世界紀錄。

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奧運百年 奧運百年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第二十九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20時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本屆奧運會口號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One Dream),主辦城市是中國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 204個 ,參賽運動員11,438人 ,設302項(28種運動)比賽項目。此次奧運設定了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舉行了28個大項,38個分項的比賽,產生302枚金牌(其中中國獲得51枚)。2008年,有6萬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北京奧運會。除大部分比賽在北京舉行外,帆船比賽在青島舉行,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行,部分足球預賽在天津、上海、瀋陽和秦皇島舉行。2005年7月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117次全會上,決定由香港協辦2008年奧運馬術項目,是奧運歷史上第二次由不同地區的奧委會承辦。

第三十屆奧運會

2012年倫敦奧運會,即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名稱為第三十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5年7月6日,國際奧委會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17次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宣布,由英國倫敦主辦此次奧運會,這是倫敦第3次主辦夏季奧運會。在倫敦當地時間2011年7月27日晚上7點,倫敦奧運會開始倒計時一周年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