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曲棍球賽

奧運會曲棍球賽

曲棍球,是第29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曲棍球是較早進入奧運會的項目之一。1908年,男子曲棍球被列入第4屆倫敦奧運會比賽項目,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曲棍球項目被排除在外。

奧運會曲棍球賽 奧運會曲棍球賽
曲1920年的 安特衛普奧運會上,曲棍球又重新回到奧運賽場上。在1924年的 巴黎奧運會上,巴黎奧運會的組織者以曲棍球運動沒有統一的國際組織為由拒絕接受。從1928年 阿姆斯特丹舉行的 第9屆奧運會起,曲棍球成為常設比賽項目。女子曲棍球項目在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才開始增設。

項目起源

曲棍球(Hockey)這一名稱起源於法語,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體育項目之一,曲棍球的出現要比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早1200年或者更多。

最早的“考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埃及尼羅河流域的貝尼•哈桑(BENY Hasson)發現的第十六個墳墓的壁畫上,有兩人相對而立且手持彎曲木棍彼此互動重迭,這很可能就是現代曲棍球運動的前身。另一個“證據”是1922年在雅典海岸防波堤上發掘的古代遺蹟中,雕刻在坡壁上的一幅浮雕,描繪著6個球員參加一種類似曲棍球的遊戲。浮雕中,4人持棍在旁站立,中央兩位似做曲棍球的爭球動作,與現代曲棍球的爭球方式十分類似。

歷史學家認為,曲棍球運動在許多國家的古文明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中國印度波斯等國也有歷史記載。依據推論,古代人類就曾以樹枝和棍棒打擊或滾動球狀物,用以慶賀凱旋;或向固定的目標物滾擲石頭,或用棍仗逗弄圓石滾轉自娛。這些活動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和不斷改進,漸漸演化成現在的曲棍球運動。

奧運會競賽規則

 比賽隊

奧運會曲棍球賽奧運會曲棍球賽

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同一時間內每隊上場比賽的隊員不多於11人。 在整場比賽過程中,每隊必須始終有一名 守門員上場比賽;每隊最多可以替換16名隊員。 比賽分兩個半場進行,各35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

得分
進攻隊員只有在射門弧內觸球後,球的整體從球門橫樑下越過球門線的得分方為有效。每射入對方球門一球得1分,以雙方最後得分多少判定勝負。

短角球
短角球是指防守隊員在本方22.9米線內有意犯規或在射門弧內無意犯規,被裁判員判罰短角球。防守一方只允許5名隊員(包括守門員在內)站在球門內、外的端線後,對短角球進行防守。而攻方沒有人員的限制,除發球隊員外其餘全部站在射門弧外,當球被發出後雙方隊員才能進入射門弧。

短角球是攻守雙方隊員在射門弧中進行攻門與防守的一種技、戰術對抗。在世界級比賽中,短角球進球數約占總進球數的50%左右,而且世界強隊短角球成功率在20%左右,個別隊高達30%以上。作為曲棍球比賽中的重要得分手段,在某種程度上,短角球成功率的高低是比賽取勝的關鍵。

點球
守方隊員在射門弧內阻止了可能進球的犯規,或在射門弧內對有球的、有機會得球的對方隊員故意犯規將被判罰為點球。

高球
射門外,不得故意將球擊起。當一個高球導致隊員合理地躲閃,就被視為危險(包括向5米之內的對方隊員推挑球或挑球),此時判對方在造成危險動作發生處罰球。 只要不造成危險,可以用推挑球或挑球的動作打起高球。

比賽行為
運動員不得將球棍舉到其他隊員的頭部上方;不得接觸、控制或干擾對方隊員的身體、球棍或服裝;不得用球棍背面打球;不得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停球、踢球、推球、揀球、拋球或持球。

場地設施

曲棍球場地為綠色的人造草場,長和寬分別為91.4米(100碼)和55米(60碼)。長邊和寬邊分別被稱為邊線和端線;每條端線的中間設有一個球門。場內主要標誌線有:射門弧、22.9米線(25碼線)、中線、點球點等。

奧運會曲棍球賽 奧運會曲棍球賽

觀賽禮儀

奧運會曲棍球賽 奧運會曲棍球賽
曲棍球運動在中國開展只有30年的時間,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這項運動還比較陌生。隨著 中國女子曲棍球隊的崛起,熱衷於這項賽事的觀眾也越來越多。

觀看曲棍球比賽,觀眾應提前入場並在觀眾席就座。運動員在裁判員的引導下集體入場舉行升旗儀式,觀眾應起立致敬。介紹裁判員運動員時,觀眾應報以熱烈掌聲。

曲棍球運動是集體對抗性項目,對運動員的各種競技能力要求很高。比賽具有攻守轉換速度快、對抗激烈等特點。進攻隊員各種傳球配合、快速突破、魚躍墊射門及守門員撲球救險等比賽精彩場面令人賞心悅目。觀眾可隨著攻防節奏的變化鼓掌或加油吶喊。

在判罰短角球和點球時,全場應保持安靜,因為這兩種罰球都要聽到裁判員的哨音才能觸球。短角球是否成功取決於技、戰術配合,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噪音可能會影響隊員間的交流和發揮。點球則是守門員和發球隊員間的鬥智鬥勇,保持安靜可以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發揮水平。

比賽期間所有人員禁止吸菸,手機要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第29屆奧運會設項

  第29屆奧運會曲棍球比賽設男子曲棍球女子曲棍球兩項。

第29屆奧運會比賽場館

 第29屆奧運會曲棍球比賽將於2008年8月10日~23日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曲棍球場舉行。

歷史名人

 瑞萱·豪克斯

瑞萱·豪克斯在1985年就成為澳大利亞女子曲棍球國家隊的一員,1988年她隨澳大

奧運會曲棍球賽 奧運會曲棍球賽
利亞隊在 漢城參加了個人的第一屆奧運會。在半決賽中,澳大利亞以3:2擊敗了丹麥,隨後又在決賽中以2-0戰勝東道主韓國隊,奪取奧運曲棍球金牌。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納夏季奧運會上,豪克斯遭遇了自己運動生涯的低谷,澳大利亞隊也在預賽中以0:1不敵東道主西班牙隊,沒能小組出線。到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時,豪克斯已經成為澳大利亞國家隊隊長,並且帶領澳大利亞隊重返世界一流球隊行列,她們延續了之前的勝利,並一路打到決賽,創造了國際比賽38連勝的輝煌,決賽中,她們與韓國隊打成3:3,進入加時賽,這一次,她們以3:1戰勝對手,再次獲得金牌。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夏季奧運會,豪克斯作為運動員代表在開幕式上宣誓。作為東道主的澳大利亞隊在開始的兩場比賽中,並沒有表現出良好的狀態,以2:2戰勝英國隊,1:1和西班牙戰平。但澳大利亞隊在隨後的比賽取得了六連勝,總比分達到22:3,成功的衛冕奧運曲棍球金牌。在 悉尼奧運會後,豪克斯宣布退役,在她的運動生涯中,豪克斯總共參加了279場國際比賽,成為唯一一位三奪奧運獎牌的女子曲棍球運動員(豪克斯的三枚奧運獎牌全是金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