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J.R.

奧本海默,J.R.

1929年再次去歐洲,先後在荷蘭萊頓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工作,得識W.泡利。 回國後,1929~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任教和做研究工作。 1942年奧本海默負責籌組了屬於曼哈頓計畫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次年任該實驗室主任。

奧本海默,J.R.

正文

奧本海默,J.R.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和科學組織家。美國研製第一批核子彈的“曼哈頓計畫”的主要技術負責人。1904年 4月22日生於紐約,192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其後兩年間,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和德國哥廷根大學研讀,在M.玻恩指導下於1927年獲得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1929年再次去歐洲,先後在荷蘭萊頓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工作,得識W.泡利。回國後,1929~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任教和做研究工作。1946~1966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院長。1967年2月18日患喉癌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
奧本海默從青年時代起主要從事物理學的理論工作,在原子核理論、量子場論等方面都有過貢獻。早在1926年,他就利用量子力學方法研究了分子振動光譜;1930年指出P.A.M.狄喇克電子理論中的“空穴”不是質子,而應是質量與電子相同的一種帶正電的新粒子;後來又同別人合作,提出了中子星的質量上限,即奧本海默極限。1939年還根據廣義相對論提出黑洞理論。
1942年奧本海默負責籌組了屬於曼哈頓計畫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次年任該實驗室主任。在此期間,他組織領導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研究、設計了首批核子彈。被稱為“核子彈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反對美國製造氫彈,主張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曾受到麥卡錫主義者的迫害(即所謂奧本海默案件)。
奧本海默培養了許多理論物理學家,促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新的物理學中心的形成。
中子星-內部結構模型圖中子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