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克列姆佩勒

在20世紀早期的指揮藝術中,德奧風格的優秀指揮家占了很大的比重,那些光芒四射的指揮巨星們,雖然各自都帶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然而巨大的共性使他們的藝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德奧浪漫主義指揮藝術流派,在這個強大的共性體系中,克列姆佩勒應該被看作是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

基本信息

德國浪漫主義指揮藝術的傑出代表

在20世紀早期的指揮藝術中,德奧風格的優秀指揮家占了很大的比重,且不說主要活躍於上個世紀的偉大先驅者漢斯·馮·彪羅古斯塔夫·馬勒以及理查·施特勞斯等人的巨大影響,單就本世紀初出現的傑出人物就有布魯諾·瓦爾特、奧托·克列姆佩勒、漢斯·克納佩茨布希、威廉·富爾特文 格勒、埃里希·克萊伯、卡爾·伯姆和尤金·約胡姆等人。這些光芒四射的指揮巨星們,雖然各自都帶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然而巨大的共性使他們的藝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德奧浪漫主義指揮藝術流派,在這個強大的共性體系中,克列姆佩勒應該被看作是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

人生歷程 

奧托·克列姆佩勒於1885年出生在德國的布雷斯勞,16 歲時進入了法蘭克福霍赫音樂學院中學習,後來又進入柏林的施泰倫音樂學院中學習鋼 琴和作曲,在校期間,他曾師從於著名教授普菲茨納。 1906 年,克列姆佩 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揮,後被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馬勒看中,第二年,經 過馬勒的鼎力推薦,他正式擔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劇院的常任指揮。 1910 年至 1913 年,他又在漢堡歌劇院中擔任了三年指揮,此後又先後在不萊梅、 斯特拉斯堡、科隆和威斯巴登等許多城市的歌劇院中擔任指揮,隨著他的藝 術活動的逐漸擴展,他作為一名有才華的青年指揮家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 了,尤其是作為一個歌劇指揮家,他的名字就更加響亮了。 1926 年,克列 姆佩勒擔任了柏林克羅路歌劇院的音樂總指導,這期間他除指揮上演傳統劇 目以外,還熱衷於指揮上演亨德米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現代作曲家創作的新 歌劇。 1931 年,他又擔任了柏林國家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在這幾年的時間 里,他先後指揮以上兩個歌劇院在柏林初演了亨德米特的歌劇《卡地亞克》, 雅那切克的歌劇《死屋》和勛伯格的歌劇《期待》等作品。希特勒法西斯上 台以後,克列姆佩勒作為一名猶太血統的指揮家而遭到迫害,1933 年,他被 強令解除了一切職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只得走上了逃亡的道路。他先 到了瑞士,後來又來到了美國,並於 1933 年擔任了美國洛山磯交響樂團的常 任指揮,他在這個樂團一直任期到 1939 年,以其傑出的才華和高超的能力, 將這個樂團訓練成為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此外,他還在 1937 年參與改組了 當時不景氣的匹茲堡交響樂團,為這個樂團後來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非常 重要的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克列姆佩勒又回到了闊別以久的歐洲, 他先於 1947 年擔任了匈牙利布達佩斯國立劇院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然後 又在 1951 年擔任了英國愛樂管弦樂團的常任指揮,後來這個樂團改建為新愛 樂管弦樂團之後,他又親自擔任了該團的團長和常任指揮,並一直任職到了1970 年。

從這以後,85 歲高齡的克列姆佩勒移居到了以色列並加入了以色列 國籍。1973 年,克列姆佩勒以 88 歲的高齡在瑞士的蘇黎士逝世。

克列姆佩勒作為一名指揮大師,他的業績的確是壯觀而輝煌的,這一點單從他那繁星般的藝術履歷中就已經使人們深刻地體驗到了,更不要說他在藝術上還有著那樣巨大的貢獻呢。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里,他橫跨歐美大陸,其足跡遍及在世界各地,所到之處都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清晰的印象。在 20 世紀的老一輩指揮大師中間,他是屬於那種精力充沛、飽經風霜式的人物。他總是不斷地奔波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歌劇院和交響樂團中,指揮了難以數計 的歌劇演出和交響音樂會,直到他逝世的前三年,即85 歲時,他還堅持站在指揮台上,1939 年,他曾身患重病,並由此引發了局部偏癱,但他卻以驚人 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在經過簡短的治療恢復後既重新登上了指揮台,這種堅 韌的作風和頑強的精神,的確是值得人們無比欽佩的。

藝術特點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著名的德奧風格的指揮大師,這一點在前面已經提到了。由於他的指揮有著莊重深刻的特點和高雅理性的風格,因此他常被人們看作是德奧傳統指揮藝術的正統繼承者。他在指揮時的最大特點是善於挖掘作品的深刻內含,使聽眾通過他對樂曲的演釋,最大限度地品味到作品中的 深邃的精神內容,在這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他指揮的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及馬勒等人的作品。克列姆佩勒的指揮風格是嚴謹、細緻和穩健, 在演出中,他喜歡採用一種適中的緩慢速度,這樣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溫和 寬厚的氣質和極其富有修養的理智,然而他的演釋並非過分的冷峻,在作品 的激情之處和戲劇性的呈示上,他亦能表現出令人驚嘆的強大氣勢和輝煌效 果。在眾多不同風格的德奧體系的指揮家中,他是一個偏重於德國沉穩濃重風格的指揮家,與同時代的布魯諾·瓦爾特和富爾特文格勒相比較,他不像前者那樣溫雅和抒情,也不像後者那樣具有充滿浪漫氣質的主觀即興性,他的特點是嚴謹地繼承古典主義的風格,樸實而深刻地從作品的內含著手,從而集中地體現出作品中蘊藏著的潛在內容。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老指揮家,他的指揮藝術對於後代青年指揮家來說,是一種頗具吸引力和楷模作用的藝術,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揮大師之一克勞迪奧·阿巴多,就非常讚賞和崇敬克列姆佩勒的指揮藝術,年輕時他在歐洲留學時,就經常尋覓著克列姆佩勒的行蹤,到處去觀摩他的排練和演出,從中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

克列姆佩勒是一個以德奧作曲家的作品為主要指揮曲目的指揮家,在這方面,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他都有著獨特的、輕車熟路般的駕馭能力。 在歌劇方面,他曾是莫扎特、貝多芬和華格納作品的主要演釋者之一,像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菲德里奧》和華格納的《羅恩格林》等作品, 都是他最為拿手的作品,他在擔任歐洲許多歌劇院的常任指揮時,都將這些 作品列入到他所擅長的指揮劇目中,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亨德米特和以勛伯格為首的“第二維也納樂派”的作曲家的作品。晚年時,他還在著名的英國皇家科文特花園歌劇院,隆重指揮了一系列的德奧歌劇作品。因此他完全可 以被稱為德奧歌劇的指揮專家。在交響樂方面,克列姆佩勒的演釋也是很有特點的,在這個領域中,無論是德奧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還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他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精確的解釋者,他對貝多芬的一系列交響 曲,尤其是《第六交響曲》(田園)的獨到詮釋,在指揮藝術史上是很出名的,此外他對於孟德爾頌、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理查·施特勞斯以及馬勒 等人的大量交響樂作品,都有著十分合乎邏輯的理解和精湛的演釋。

評價

克列姆佩勒不但是 20 世紀早期功名卓著的老指揮大師,而且還是一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在 20 世紀的指揮藝術史上,指揮家又同時是器樂演奏家的例子是很多的,而克列姆佩勒則是其中的較為突出者之一。作為作曲家,他同樣有著很值得驕傲的成就,雖然他一輩子都在從事繁忙的指揮工 作,但仍然在有限的時間裡,創作出了兩部交響曲,一部《C 大調彌撒曲》 和許多的歌曲。此外作為馬勒過去的助手和其音樂的主要解釋者之一,他還曾撰寫過一本關於馬勒情況的極有價值的論著——《回憶馬勒》。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威望很高的老藝術家,他對世界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32 年,他曾經獲得了象徵著很高榮譽的哥德獎章,還曾被頗具權威性的柏林藝術研究院選為院士。克列姆佩勒作為一個著名指揮家,曾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唱片,這 其中許多都是他與長期和他合作的倫敦愛樂管弦樂團一起錄製的。他所錄製的著名唱片有貝多芬的歌劇《菲德里奧》、孟德爾頌的《第三交響曲》(蘇 格蘭)以及布魯克納的《第四交響曲》(浪漫)、《第七交響曲》等作品, 這些唱片在今天看來具有著比當時更高的價值,隨著歲月的不斷推移,它們 的價值還會隨著克列姆佩勒名聲的不斷增長而變得更高,因為克列姆佩勒的確是那種永遠會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偉大指揮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