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女孩

奔跑女孩

奔跑女孩是指巴中女孩錢運星,因為家庭原因,6歲就開始做飯。自讀國中開始,讀書期間她每天都要來回在學校和家之間奔跑,因為家裡癱瘓的父親需要她煮3頓飯以及其他照顧。簡單算下來,每年早晨6點起床幫忙父親洗臉開始,直到晚上9點下自習回家,她每天至少要在學校和家之間奔跑8趟,被老師同學稱為“奔跑女孩”。錢運星的自強,也讓她被團中央評為2016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錢運星在課堂專心聽講。錢運星在課堂專心聽講。
1996年,錢運星的父母經人介紹相識,一年後結婚。1999年,錢運星呱呱墜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一家三口的生活過得雖然清貧但也算幸福。

2002年5月份,小運星的父親錢浩在外地務工時發生意外,腰椎骨折,導致高位癱瘓,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那年冬天,由於承受不了醫院高額的醫療費用,錢浩回到了老家通江。

三年後,由於不忍家庭重擔,小運星的母親拋下年僅5歲的孩子和癱瘓的丈夫,悄悄離開了。

錢運星5歲學會煮飯、6歲開始洗衣服、9歲為父親剪頭髮。

2006年,7歲的小運星到了念國小的時候。文化程度不高的錢浩想到,不能讓女兒也跟他一樣,決定從山裡搬出來到鐵溪老街。那一次,年幼的小運星不願意離開生活習慣的老家,跟爸爸鬧了彆扭,哭了第一次。

2008年,房子租期到期後,父女倆從鐵溪老街搬到了冉家壩,一住就是5年。然而,2014年,他們所住的房子被鑑定為危房,為了安全,村上讓他們搬到別的地方去。

雖然每天很辛苦,可錢運星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據她的班主任老師王洪堅老師介紹,“基本上穩定在年級前二十名,考取本地的重點高中沒問題。”

人物事跡

為給父親做飯學校與家每天來回8趟

中午放學後,她拎著菜飛跑回家。中午放學後,她拎著菜飛跑回家。
2002年,錢運星的父親錢浩源意外摔傷,腰椎骨折導致癱瘓,那時錢運星才5歲多。父親摔傷帶來的家庭變故之後,母親就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過。

錢浩源介紹,當時自己還可以在輪椅上洗衣做飯,但是後來病情加重。錢運星從6歲時就開始做飯照顧自己。

到了讀國中時,錢運星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為父親錢浩源洗臉,接下來就要開始一天的奔跑。先是跑到學校上自習,下早自習之後,買回大餅或者包子跑回家給父親解決早飯。

“為在節約中午時間,她在家裡把米淘好放入電飯鍋放在我床前,要放學的時候我就把電放鍋電插上,等她中午帶菜趕緊跑回來弄菜煮飯”。錢浩源說。

中午吃飯洗碗之後關上家門,剩下的午休時間已經不多,錢運星再次跑回學校。下午5點過再次跑回家給父親煮晚飯,吃飯後再跑到學校上自習,晚上9點過才回家。

學校離家有1.3公里左右,每天8次奔跑,超過10公里路程。據錢運星介紹,跑一趟要15分鐘左右,特別是冬季中午作息時間短,更是只有快跑才能保證上課時間不遲到。

民政扶持幫助解決父女生活大問題

錢浩源介紹,妻子離家出走之後,父女只有靠低保維持生活。但街道上的居民、小賣部的老闆、賣菜的攤販,都認識錢運星,也很照顧父女倆。“他們沒有賣完的菜就會拿來給我們。”錢浩源說,這些年,很感謝周邊鄰里。

最艱難是在2009年,錢浩源回憶,自己病情加重,患了慢性骨髓炎只能徹底臥床,“當時她(錢運星)只能給我餵飯,持續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她經常因此耽誤學習。”

如今,錢運星升學到了通江縣中學讀高中,通江縣民政部門在了解到父女倆的困難後,將錢浩源送往廣納鎮的一家康復中心居住,生活不用愁了,看病也方便了很多。錢浩源說,自己的生活和居住有了保障,政府部門真是解決了家裡的大問題,特別是不用給錢運星“添麻煩”,可以讓女兒安心學習。

想考好大學希望帶父親出去看看

2017年2月下旬,通江縣中學獲得訊息,在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秘書處、中國青年報共同舉辦的2016年度全國“全國最美中學生”評選活動中,錢運星被授予2016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

據了解,2015年,錢運星以班級前5名的成績被特招進通江中學讀書,除免學費外,學校每年還提供1000元的救助金解決其生活費用。如今,錢運星住在學校,可以安心學習。

錢運星介紹,眼下正是高二關鍵時期,學習任務比較重,現在每兩周去康復中心看一次父親。她表示正在努力,希望自己能夠考上好大學,能夠帶著父親走出去看看。

據班主任徐毅介紹,錢運星成績在班上成績中等,全年級在100多名。“努力一下,完全可以考一個好的本科學校。錢運星學習非常努力,很想把以前欠下的課程補起來,有時候把自己逼得特別狠,我正在想辦法尋找一個心理醫生,幫助緩解一下她的學習壓力。”徐毅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