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吹打

概述

據民間藝人口傳和明代文人余懷的《板橋雜記》、張岱的《陶庵夢憶》等著作記載介紹,奉化吹打明代中葉就已盛行。在漫長的歷史中,城鄉民間器樂活動,代代相傳,並融入民俗禮儀中。每逢廟會節日、喜慶婚嫁、喪葬祭祀,皆不離音樂。職業、半職業性民間樂隊(堂、班、社、會)應運而生。民國時期的民樂隊,以大橋九韶堂、肖鎮白柞楊徐鑫、吳家埠張潮水班等較有名。除此外,尚有南浦利星社、方橋阮家奉化社、董李永昌會、永豐會等小樂隊。樂隊人員多來自農民及從事理髮等服務業的人員。

民間樂隊

九韶堂是奉化最有名的民間樂隊,水平最高,規模、曲目最豐富。九韶堂最有特色的樂器演奏,是由樂師錢小毛長期琢磨、編配而成的十面鑼演奏和四鼓(類似爵士樂的架子鼓)演奏。這兩種樂器的演奏,對民族音樂來說,是個很大的突破,極大地豐富了民族打擊樂的音色和節奏,增強了樂曲的表現力。
九韶堂代表性曲目有《萬花燈》、《將軍得勝令》、《划船鑼鼓》和《八仙序》等。
建國後,九紹堂曾在縣、地區、省和“全國民眾業餘音樂舞蹈觀摩會演”中,連續獲得最高獎項。1956年“全國音樂周”時,九韶堂的《萬花燈》和《將軍得勝令》二曲又被省里選中,再度進京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