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爾維,P.L.

奈爾維,P.L.

奈爾維,P.L. Pier Luigi Nervi (1891~1979) Pier Luigi Nervi (1891~1979) [] 義大利工程師和建築師,在變革建築結構和施工工藝中,以創新空間形象方面作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奈爾維,P.L. 奈爾維,P.L.

義大利工程師和建築師,在變革建築結構和施工工藝中,以創新空間形象方面作出貢獻。1891年6月21日生於義大利北部小鎮桑德利奧。1913年從波侖亞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在波侖亞市混凝土學會工作兩年。1915~1918年在義大利工程兵部隊服役。1920年同奈比渥西合組工程公司。 1932年起同巴托利合作組織奈爾維-巴托利工程公司。1979年6月9日卒於羅馬。

奈爾維畢生致力於探索鋼筋混凝土的性能和結構潛力,憑藉他超群的結構直覺,運用他創造的鋼絲網水泥和多種施工方法,創造出風格獨特、形式優美、有強烈個性的建築作品。

佛羅倫斯市體育場奈爾維第一個重要作品。體育場主席台上方的雨篷懸挑24米,輪廓近似於彎矩曲線,有三座連線上下層看台的螺鏇形樓梯,從看台逐層懸挑出去。這座體育場在結構設計上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而且體現了一種從材料和結構的力學分析出發,統一考慮建築處理的設計方法。體育場看台的結構完全暴露在外,給人以簡潔清新之感。

作品

2.1飛機庫

義大利空軍設計的 8座飛機庫說明了他的設計思想的發展過程。這些飛機庫都用鋼筋混凝土網狀落地筒拱(圖1)。奈爾維構思了這種靜不定結構,在當時計算技術尚未成熟的條件下,是通過模型試驗對設計作出一些修正,經過驗算,付諸實施的。頭兩座飛機庫全用現場澆注的施工方法,後來幾座改用他創造的預製裝配、現澆接頭的施工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這些飛機庫被炸後,屋頂整個塌落下來,而現澆接頭部分大多完好無損。這一整套結構方式、設計方法和預製裝配技術是奈爾維以後創作的基礎。

鋼絲網水泥和都靈展覽館 奈爾維是鋼絲網水泥殼體的發明人。這種材料就是在數層重疊的鋼絲網上塗抹數層水泥砂漿製成,性能類似鋼材,抗拉強度遠遠超過普通鋼筋混凝土。它可以作薄壁曲面預製構件,也可作模板。奈爾維曾經用它造遊艇、建倉庫。1947~1949年他負責建造義大利都靈展覽館B廳(圖2),它的跨度 97米的拱形屋頂就是用鋼絲網水泥預製的V字形斷面構件,在現場拼裝起來的。構件用橫隔板增強剛度;腹壁處開洞,以減輕構件自重,並作為採光洞口;在沿跨度方向的預製構件間布置鋼筋,澆灌混凝土作肋,使整個屋頂連成整體。支座按傳力路線傾斜,上部成扇狀展開承接屋頂,結構合理,造型美觀。B廳曾被譽為水晶宮以後歐洲最重要的大跨度建築之一。自此以後,奈爾維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

奈爾維,P.L. 奈爾維,P.L.

羅馬奧運會體育館奈爾維為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作了一個大體育館和一個小體育館的結構設計。這兩座建築都是落地穹頂,在B廳的筒拱基礎上有所發展。預製構件拼裝的屋頂也有非常美麗的天花,小體育館尤其輕盈秀巧,建築結構渾然天成(見羅馬小體育宮)。大體育館的支座是傾斜的變截面柱,富於雕塑感,這是他後期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2.2其他作品

奈爾維主要以設計建造預製拱頂和穹頂著稱,還創造了結構獨特的其他許多作品。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廈會議廳是一個折板結構,前後牆面和屋頂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他根據受力情況在屋頂部分附加一塊成波浪狀的連續板,其斷面輪廓近似於彎距曲線,不但加強了屋頂的剛度和受力性能,而且增強了朝主席台的導向性,有利於聲音的傳播。米蘭的皮瑞里大廈(見彩圖)和蒙特婁的維多利亞廣場大廈是兩座頗不尋常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層塔樓。後者由一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核心和四角的承重柱以及位於三個設備層內對角布置的桁架組成,其建築立面因為多了橫向劃分而顯得豐富多彩。義大利蒙圖瓦造紙廠的一個車間長 250米,寬30米,按生產要求,裡面不能有柱子,四邊障礙要儘量少,因而奈爾維採用了懸索結構:兩對人字形支座用鋼絲網水泥殼體作模板,澆注後和混凝土形成整體;整個屋頂是一片連續鋼桁架,用懸索吊掛在人字形支座的橫樑上。義大利都靈勞動宮(見彩圖)大廳是由16根柱子支撐的16把結構各自獨立的方形巨“傘”構成,每把“傘”覆蓋38米見方的大廳面積;“傘”的柱子下部斷面為十字形,上部為圓形,以鋼懸臂樑在柱頭向四面輻射出去;每塊屋面之間是兩米寬的採光帶;整個建築給人以一種粗獷的感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