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無人飛船

太陽能無人飛船

太陽能無人飛船,由中國江西南昌的草根發明家-張睿強發明,於2010年10月19日提交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

簡介
太陽能無人飛船

太陽能無人飛船,由中國江西南昌的草根發明家-張睿強發明,於2010年10月19日提交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

太陽能無人飛船,結構簡單而用途卻十分廣泛,其原型就是飛艇,再加上現代太陽能技術以及無人機技術,就是太陽能無人飛船了。(之後簡稱“飛船”)

飛船,之所以叫飛船,因為它本身是船,又因為它會飛,就叫飛船了,就好像鳥因為會飛所以叫飛鳥。通常人們把能上太空的飛行器叫飛船,那反過來說,鳥兒也要飛上太空才能叫“飛鳥”?

船會飛,所以叫飛船,英文:flyship or airship。船能上太空叫太空船,英文:spaceship。(spaceship是太空船,flyship是飛船,不要再搞錯喔)

飛船與飛艇的區別:飛船比飛艇在許多方面做了增強及改進,雖然外觀上變化不大,但作用和實質已發生重大改變,就比如豐田需升級到雷克薩斯那樣,需要一個新名稱,因此“飛船”來了。

技術概要

本發明太陽能無人飛船能在水下,水面,空中,高空飛行或懸停。飛船由太陽能收集系統提供能源,靠浮力調控系統調控飛行高度或潛水深度。靠自身動力系統達到改變飛行速度及姿態。所有操作及動作由無人操控系統控制完成。並有搭載系統,可搭載各種專業設備並與飛機(或飛船)協調作業。太陽能無人飛船在運作中,無需補充能量,可自我修復,自主智慧型或遠程遙控運作,無人飛船理論上的飛行時間無限長,作業半徑無限大,幾乎能勝任所有衛星作業及飛機作業,同時,還能實現前所未有的諸多功能。

主要功能

1. 修復臭氧層

2. 太陽能發電

3.調控大氣環流

4.科研教育自由

5.地球同步衛星

6.維和反恐邊哨

7.防災減災救災
功能詳解

1.修復臭氧層:飛船靠收集太陽能提供工作能源,通過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來儲備能源。在氫氣發電時所需要的氧可以在空氣中自然攝取,而分解水得到的高濃度純氧,對飛船是有安全危害隱患的,而且純氧的強氧化性也對飛船的使用壽命發出了挑戰。因此,對於飛船工作中產生的廢氣--純氧,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純氧加工成臭氧後排放到大氣中,這自然也就起到了修復臭氧層的作用,一舉兩得。

2.太陽能發電:高空不受雲層限制,且太陽光因沒有穿透過多大氣而導致本身能量的損耗。因此太陽能在高空的能效是地面5-10倍,由於太陽能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投資利潤比豐厚,大量開發高空太陽能,將可在地球壽命之內再無能源危機。

高空太陽能發電站 假想圖高空太陽能發電站 假想圖

大規模開發太陽能,古今中外,眾多科學家都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開發模式。其中太空衛星太陽能電站及月球太陽能電站,是比較值得借鑑的。在借用他們能量傳輸數據。當然不僅僅是微波,還可以用雷射,光導纖維,等離子,人造閃電。。等其他手段傳輸能量。在能量傳輸的距離,從駭人聽聞的遙不可及的高軌道降低到現在已經很普及的0.1~10萬米空域.無論是太空的還是月球的太陽能電站,都有啟動資金巨大,工程量巨大,工期長,投資回報周期大,待開發技術多,未知不可靠因素多。。等等諸多不足。 而高空太陽能電站,相對太空還是月球的電站,上述缺點都縮小到可以接受可實現的階段。

高空太陽能電站的總設計模式為:多個飛船在高空發電,再將發的電指向傳輸給近地高度的旗艦飛船,再由旗艦飛船把匯總後的能量傳送給地面。地面設有接收站,接收站也可以是可移動的可展開的基地車。

這樣的設計模式有很多優勢。在長期穩定的地區,採用基地的模式接收。在臨時的,變動的,不穩定的地區採用車載移動展開式接收站,比如野外,災區,戰地醫院,臨時指揮所。。。等。 其中發電飛船是眾多的,旗艦飛船比接收站略多些,接收站按需建設。在高空太陽能電站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先做成試點,看見效益後,再像開連鎖店一樣,分散且統一的快速發展。高空太陽電站要大道太空或月球太陽能電站那么大的發電量其總投資也不是小數。但高空太陽能電站這種分散而統一的建設模式,對於資金的再融資,利潤轉投資,全名參與融資,等,總而言之,資金來源比太空和月球的更多更可靠更容易周轉。

高空太陽能電站是近代比較容易實現的永不枯竭的綠色環保的可替代核能的可實施性高的新能源發電站。

3.調控大氣環流 北京大雨 颱風登入 熱浪侵襲 乾旱洪澇土石流等,其導致災難的根本原因就是大氣環流在該地區超出了人們可接受的極限。面對這類大氣環流類自然災害,人類顯得軟弱無力,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在災後的減災救災,當然也有種種防災措施,然而這些只停留在盡人力聽天命的階段,缺少一個從根本上解決天災的方法。

大氣對流 原理圖1大氣對流 原理圖1

而,太陽能無人飛船的問世,從根本上解決了聽天由命的無奈。熱的空氣會上升,冷的空氣會下沉,就是大氣層中對流層的大氣環流成形原因。太陽對地球地表的輻射能的不均勻分布及周期性改變,造就了地球上的風雨雷電及春夏秋冬。換而言之,若能人為調控地球地表的太陽輻射能的分布及規律,就可以人為的控制風雨雷電及春夏秋冬。(太陽輻射能,看似高深,其通俗全名就是太陽光)。

(人們通常理解成熱空氣帶動大氣流動,其實冷也同樣帶動大氣流動,而飛船就是通過冷,製造冷,來驅動大氣環流的)

3a 大規模的高空太陽能發電站,必然影響該地區地表所能接收的太陽輻射能,從而形成冷的下沉大氣流動,而高空太陽能發電站未及的地區,其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能不變,從而形成熱的上升大氣流動,一升一降,彼此形成區域內的一個大氣環流實例。根據通過改變高空太陽能發電站的規模、分布、移動、周期等手段,人類就可以人為調控與其規模相等的大氣環流。

三圈環流 示意圖三圈環流 示意圖

3b 北京大雨 北京一片汪洋 60年不遇的大雨,不少人淹死在回家路上的自家車裡。當悲劇發生,人們責天,責地,責公共設施……,看似平坦的道路為什麼積水深淺不一導致車輛誤判熄火,電子短路,防盜車門鎖死……,為什麼老天下雨下個不停,路面積水甚至莫過了車頂……,排水設施幹嘛去了,淹死人了……。排水設施早就滿負荷用作,即使排水設施再多10倍,可整個北京一片汪洋,水往哪排?於是,怨天尤人不絕於耳……可是,可是大家否想過讓此等災難真正的不再重演。一味的增加排水設施再多10倍也改變不了全北京一片汪洋的局面,要真正杜絕大雨的悲劇重現,只有根本上改變降雨方式,才是釜底抽薪的根本之法。通過剛才飛船的調控大氣環流的功能,1.將大雨的雲層轉移,讓大雨到海里去下。2.將雲層分散,分散降雨,避免單地區降雨過量。3.通過提前人工降雨及停雨保雲等應急手段避免災害嚴重化 4.靠大量大面積分布飛船收集詳實的大氣資料,通過科學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災害預警能力及應對能力及解決能力。

3c 颱風登入對人們生產生活也帶來很多不便,嚴重時也會附帶災難效果,所以,人為調控颱風的強度,路徑,附生災害等,應提上日程。如通過改變大氣環流來改變颱風的行進路徑,通過調整颱風周邊空氣濕度,減少颱風的降雨量及其他滋生災害。通過人工誘發颱風或海洋上空的高空發電來降低颱風的強度……等手段。

大氣冷熱對流 示意圖大氣冷熱對流 示意圖

3d 熱浪侵襲的新聞報導頻頻不絕,高溫警報此起彼伏,全家全城全國空調猛開,拉閘限電、階梯電價、錯峰用電等名詞早已聽出老繭。但,當高空發電站如同一張張巨傘遮擋烈日於城市上方時……,街道再不會因熱浪侵襲而空空蕩蕩,私家車的車主們也不用再擔心在自家車裡被烤麵包,靚麗的美女們依然會成為正午之下大街小巷的亮麗風景,不僅再不用擔心狂飆的電費,而且由於發電量的上升,電價本身就也會變低的。因此的夏天,更美麗了。

3e 乾旱洪澇土石流,這類似於3b,都屬於降雨量的兩極端化的災害。控制大氣環流,調控降雨分布,拒絕熱浪,對眾多自然災害大膽說不

4.科研教育自由

4a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糾結國人熱血的心病。無底洞的捐款投資永無止盡,而落後蔽塞的面貌卻始終沒有改變。其實這不是投如多少多少錢能解決的問題。旅遊的人們明白,山下1塊錢一斤的西瓜,到山頂就要20塊一斤……,是的,因為不通道路,現代化機械設備的觸不可及,導致物價基準高。在山下蓋所學校預算50萬,折算成山上建同等學校就是1000萬。賣幾個西瓜只要一戶挑山工,換成蓋學校所需要的數十萬噸的磚頭,水泥,石沙,還有不能拆分的機器,所需要的挑山工數以萬計……,本來挑山工就少的可憐,就算有錢也雇不到那么多挑山工,這么大的缺口誰又有辦法呢?

影視截圖 窮學校的寫照影視截圖 窮學校的寫照

比如《一個也不能少》這個影片中描述的,貧苦的鄉村,別說留不住老師就連學生也留不住。師資力量的缺失,就算孩子們能進學校,也得不到像樣的教育。沒有像樣的學校,沒有像樣的老師,以及落後的思想觀念,這就是為什麼偏遠山區的學校總是落破不堪的根本原因。而當飛船的支援的到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看,飛船,有數十噸上百噸的運載能力,不需要機場不需要跑道,支援偏遠山區再合適不過了。
第一步:飛船空投或運輸足量水泥沙石磚塊機械,使學校建設費用基本與城市齊平,只要用常規的經費,再偏遠山區的,漂亮學校就可以拔地而起了。
第二步:由於山區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本身素質低,就算學校建起來,學生的成績依然不容樂觀。同樣是飛船幫忙。學校,建設一個高空太陽能電站的地面接收站,就能輕鬆解決學校長期供電問題。電的問題解決了,配備電腦也不會有難度。教室里,《名家講壇》深入淺出的講課如同放電影一樣在講台放映,教育著學生也同時教育著老師。(教師里,投影機播放著教育部名老師的講演錄像,學生們看錄像學習,小老師上下走動,保證每個孩子認真上課。)

課堂播放講座 老師維持次序 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播放講座 老師維持次序 提高教學質量

師者,答疑解惑也。當有學生看不懂不理解的放映內容,由值班老師解答。值班老師若有不懂可連線教育局值班老師或其他資深老師。(ps:飛船可提供全球移動寬頻服務,且價格低廉,太陽能電站同時承擔地面大型通訊基站的任務,當然飛船本身就是wifi熱點)
第三步:飛船定期不定期給學校過量補給物質,老師可以賣這些物資補貼家用,慢慢的使學校附近逐漸成為市場。有市場的吸引,人來人往的開始密集,學校附近的經濟變得更活躍,給建造飛船用機場奠定了經濟基礎。有了成熟的裝卸機場之後,偏遠山區的特產、農產品、手工業品、礦產品等就能通過廉價的空中運輸開拓並贏得市場,外面的商品也更容易融入老鄉的生活。再之後,會有可載人的飛船形成固定的空中班車往返山區和小鎮,為山區及小鎮的繁榮做貢獻。
第四步:其實是第三步的後期,有漂亮的房子,有規模的市場,有穿梭往返的飛船,當初的學校,將成為偏遠山區的政治、文化、交通、經濟的中心,有力的帶動周邊的發展腳步。老百姓的日子必然會得到大跨步的改善,老大難的交不起學費的問題也必然的一去不復返。想想,學校是該地區的政治文化交通經濟中心,大人們,是買賣許工作或出行的都不得已的必須每天進出學校,哪還有不送孩子去讀書的愚昧行為。

算及格的貧困區發展中心參照圖算及格的貧困區發展中心參照圖

第五步:小鎮發展了,山區發展了,修路的造價也下來了,偏遠地區的路自然也順理成章的通暢了,誰說這還是偏遠山區?工農手工業,有電有網路有道路有汽車有廠房有學校,該有的都有了,暢飛的夢想,就是孩子自由的夢想。

丁字串聯 天梯近地端丁字串聯 天梯近地端
天梯 假想圖天梯 假想圖

4b天梯
天梯最初的構想是:用一顆衛星牽引著連線於地面的繩索,誰要去太空,順著繩子爬上去就可以了,當然爬是靠類似於電梯這樣的工具。天梯是最接近理想狀態的地面與地外往返交通平台。天梯是愈演愈烈的太空競賽的最核心技術。甚至有科學家預言:誰將能擁有並保護“天梯”,誰就將擁有不可撼動的制天權。
用通俗的話來說,天梯向太空運送貨物的成本非常低,低到連貧困戶也能買的起的地步。而且運送的條件也不再對重量、體積、抗加速等條件進行限制。以前上太空條件是很苛刻的,而通過天梯上太空,無論是3歲小孩還是百歲老人,無論是小老鼠還是河馬犀牛,都能簡簡單單的實現太空之旅。通過天梯發射衛星,就像扔皮球一樣簡單。
天梯最初來自1979年的科幻小說《天堂的噴泉》,那時只是科幻,無法實現。直到1991年,碳纖維的問世,天梯所需要的這根長達3.6萬公里繩子才成為可能。雖然目前還做不出這么長的碳纖維繩子,不過科學家們充滿自信,基本上已經把天梯纜繩以外的其他構建全都設計好了,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天梯最關鍵的是纜繩,纜繩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足夠強,而且能在風雨交加和電閃雷鳴的情況下不能斷,也不能是金屬纜繩,因為金屬纜繩會在跟隨地球自傳時切割地磁引起火災或斷裂。這就是只有碳纖維能勝任的原因。可惜的是目前的碳纖維還做不到那么長。
(科學家們堅信,天梯纜繩的原則問題已經解決,等待只是工業水平的提升。)(科學家們預測,到2018年就可開始建造第一台“天梯”)
以上只是前言,現在才是飛船對於天梯的作用或貢獻。
飛船能代替纜繩近地端100公里的長度。別看這100公里相對3.6萬公里,還不到其零頭的零頭,但這零頭的零頭,卻是3.6萬公里纜繩中最難最關鍵的那一部分。2018年是否真能生產出符合“科幻天梯”需要的纜繩,誰也不能保證。但免去抗風抗雨抗雷電抗腐蝕這幾個要命的要求之後,其工業難度大大降低,生產這么長的碳纖維真的是指日可待了。
飛船把天梯的基站提高的地面約100公里高度,那裡沒有惡劣天氣,對於纜繩的要求自然也就低多了。如圖所示,多艘丁字飛船彼此串聯,彼此接力將地面的物資送與天梯基站,再由基站通過纜繩送往太空。至於要用多少丁字飛船,那就看飛船之間的纜繩質量的好壞,纜繩好就少幾個飛船接力,纜繩不好就多幾個飛船接力。。。沒難度了。

在此,飛船與飛艇沒有絕對的差距,不過飛船比飛艇更便宜,技術更完善,飛船能頂替飛艇,而飛艇不能頂替飛船。。。這,還是優選飛船用於接力吧。

4c 太空科研

超高空太空觀測台 假想圖超高空太空觀測台 假想圖
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

右圖是一個浪漫的場面,浩瀚無垠的星空,悠然自得的飛行。可是把裡面的場景換成宇宙觀測台呢?哈勃太空望遠鏡,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之所以在所有的太空望遠鏡中名列前茅,其根本原因就是,哈勃在太空,不受大氣干擾,比如大氣的光漫射,大氣的折射,風速風向引起的折射與干擾,空氣濕度及雲層,等等。但這些干擾都發生在對流層,對於能飛到太空邊緣的臨近空間的飛艇飛船來說,完全能避開這些大氣干擾,為太空觀測台提供類似太空的工作環境,即:如果飛艇飛船,搭載太空望遠鏡,能和哈勃一樣提供清晰準確遙遠的照片。然而,哈勃的有效直徑只有2.4米,這是由火箭穿梭大氣層造成的,哈勃不能太粗,太粗,火箭帶不動它。哈勃的這個軟肋卻是飛艇飛船的強項。如果飛艇飛船以最大能力來搭載望遠鏡的話,這台望遠鏡的直徑可以是24米,240米,甚至更大。望遠鏡的清晰度是和望遠鏡的有效直徑的平方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有效半徑增長10倍其清晰度增長100倍,有效半徑增加100倍,其清晰度增加10000倍。。。
可以試想一下,比鼎鼎大名的哈勃還清晰1萬倍甚至100萬倍的天文望遠鏡是什麼概念!!也許你已經不敢去想像。當然那么大的望遠鏡還需要超大的鏡片,那么大鏡片還要克服自身自重變形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和飛艇飛船就沒什麼關係了,但這些問題都是能解決的。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比哈勃還清晰萬倍的望遠鏡能幫我們解開更多的宇宙謎團。當然,對於老百姓來說,更關心的還是,這台望遠鏡會叫什麼名字呢?
飛艇飛船都能用於建造超高空太空觀測台,但飛艇有個致命的弱點—滯空時間有限。就截至2012年,飛艇滯空時間的世界記錄是300多天。這說明,飛艇還是要經常往返於天地之間,然而太空觀測台的設備都高精細的,非常較弱,怕風、怕雨、怕靜電、怕震動、怕對流層里的各種突發情況。而起飛和降落,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更何況無論是起飛還是降落,都是飛行單位事故率最高的階段。對於經常往返天地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對於超高空太空觀測台來說危險係數實在太高了,這便是飛船優越于飛艇的關鍵所在。飛船滯空時間幾乎無限長,大大降低了天地往返危險係數,可以像哈勃那樣,一旦升空就再也不回來。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哈勃回不來,可超高空太空觀測台還是能回來的。這此,飛船幾乎無限的滯空時間,是飛船制勝的關鍵。

6.維和反恐邊哨
當代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恐怖主義猖狂肆虐反恐,各國內亂混戰,南海滋事挑釁,釣魚島頻頻升溫……,這些令人頭痛的國際問題,在太陽能飛船的幫助下,都顯得輕鬆簡單了。
6a 高空鳥覽監察飛船上攜帶攝像器材,在1000米-10萬米高度內自由調整,並把拍攝的圖像或收集的其他信息傳給地面分析站,或通過多個飛船彼此接力傳送給遠方的地面站。高度的自由調節,能為畫面的清晰度做的補充,要看大範圍的就飛高一點,要看的仔細就飛低一點,但然具體高度清晰比主要還是依賴搭載的攝像器材的工作能力。比如賓拉登,是被無人機發現。可是無人機飛行是耗油的,而且不能長時間監視,而飛船不僅不消耗燃料,而且能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這是無人機望塵莫及的差距。(就比如黃岩島,釣魚島,派艘飛船懸停於島的上空,24小時實拍實播,很多問題都能了)
6b 暴力組織恐怖主義小型戰爭正規作戰的區別、劃分和預警。

暴力組織,用棍棒、刀劍、手槍、步槍等武器,作戰能力有限,飛船1000米的高度足以威懾暴力組織或團伙。

而當暴力組織升級成恐怖主義時,打擊能力有所提高,比如火箭筒,炸彈,機槍、重機槍等,但這些武器仍然不足以攻擊1000米以上的高度。所以1000米以上的飛船依然能威懾到這些恐怖主義。

當1000米的飛船被擊落時,說明以及不是暴力組織或恐怖主義的鬥爭規模了。1000米高度,是超出恐怖主義的打擊能力的極限,但依然在小規模局域戰爭的作戰範圍內。換而言之,千米以上的飛船若被攻擊,說明恐怖主義以提升到了擁有小型飛彈的小規模戰爭武器。再說明白點,就是1000米飛船被擊落,則不再是反恐了,而是要進入戰爭戒備狀態,這是戰爭了。

當1萬米以上的飛船被攻擊了,說明有正規軍介入戰爭。因為小規模的戰爭是沒有能打到1萬米高的飛彈的。既然小規模戰爭擁有了萬米以上的飛彈,說明一個問題,這種飛彈只有正規軍才有技術有能力生產及掌控,這也說明,小規模戰爭已經升級到正規軍的對抗階段了。

當2萬米以上的飛船遭受攻擊,說明有已開發國家的高科技裝備進入作戰計畫。因為2萬米以上,已經超過絕大多數戰鬥機的飛行高度,一般國家根本用不上也不需要也不會研製這種高科技且昂貴的飛彈。2萬米以上的飛船遭到攻擊,這足以說明,戰爭規模進一步提升,軍事強國已經介入戰爭。

當3萬米以上的飛船遭受攻擊,這,這說明大國與大國的戰爭已到了宣戰或即將宣戰的階段。而且還都是擁有現代化的科技軍事大國。不可能還是什麼過家家了。
6c南海,越南戰機挑釁,在南海上空巡航。岸基雷達的作用半徑受地球球面影響,索敵半徑有限,當越南戰機被岸基雷達發現時,我國空軍已喪失對其攔截的時機……。而飛船搭載雷達,可當做永不降落的而且飛的更高預警機使用,其雷達有效範圍比起岸基雷達有數倍數十倍上百倍的提高,而且也比岸基雷達或預警機更容易實現陣矩或鏈式雷達群,大大提升我國國防實力。
6d 海外維和新聞中海外的打來打去,安南維和的艱難,各國各勢力的各種小算盤,各種敢做不敢當的明槍暗炮。如果,聯合國派飛船去實行實時的24小時高空鳥覽及明細的直播,各種背後的小動作都明了了,什麼東西都擺到桌面上了,還有什麼不好談的呢?!

立體作戰信息圖立體作戰信息圖

6e反潛反獵反偷渡飛船還可以在水面及水下作業,搭載聲納系統,就可以把水下世界也納入雷達網,對未知艦船實行全領域無死角的準確檢測,斷掉不法分子的念想。比i如把海標換成換成飛船,如此麻煩的收放作業,只需要一個指揮所,飛船自會到達預定坐標實行海標任務,需要改變或召回維修等,也只需要輕點指揮所里的滑鼠就可以完成。海標由於自帶能量有限,工作時間有限,作業內容也有限 ,而飛船不僅能取代海標所有工作,還增加了雷達聲納和收集海洋噪音的功能,為信息立體化提供大量詳實的數據。(關於飛船能不能有這么多電做比海標還多的事,飛船有自我控制系統,除太陽能外,也能像常規裝備一樣攜帶外部能源,當能源快要耗盡前,通過洋流、大氣環流等順風車及自身動力返回基地補給。在A飛船回家補給的時間段,可由B飛船前往接替工作,當C飛船回家補給時,A飛船又去頂替C飛船的工作崗位,以此循環往復。)(如果海標也有動力和控制系統,就不用換飛船這么勞師動眾了。答:海標自主動力回基地,只能從水面回來,遇到洋流,逆流而行,能耗大大增加,回家補給本來能源有限,這樣遇到海流很可能就回不來了,要不自毀要不派船去打撈,材料精力金錢浪費都很大,而飛船總是搭順風車,能耗很低,就算真的能源耗盡,最終也能靠太陽能回到基地)

海標的收放作業海標的收放作業

6f邊防哨所巡邏

哨崗的艱苦哨崗的艱苦

邊防哨崗的艱苦,不用說,大家也都明了。飛船在萬米以上高空,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可以對地面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偵查與監控,大大減輕邊防哨所的作戰壓力及大大提高戰士的作戰效果。主要表現在,穩定可靠經濟實惠不間斷的通訊,不知疲倦及無微不至的偵查、監控和預警。組建有人無人聯防防禦體系,無人哨所多而廣,通過通訊共享海量邊防數據。有人哨所,規模可以更集中,人數更多,環境更好,當執行任務時也不用擔心人手不夠的問題,由於有人哨所的集中,交通工具、作戰工具、設備的多樣化等等的配比和組合更加合理,士兵執行任務(比如巡邏、比如打擊潛入分子)的平均效率也將大幅度提升。

8軍事
飛艇飛船的軍事作用也是非常重要且明顯的。關於飛艇飛船在軍事方面的套用有很多文章都談及到了,可軍事問題向來保密的嚴密,這裡也就只能大概的說一說。
8a反導

衛星雷射武器 影片截圖衛星雷射武器 影片截圖
747雷射反導 影視截圖747雷射反導 影視截圖

美國在反飛彈這個方面算是最積極的了,最先進的反導技術莫過於-雷射反導系統。原理很簡單,發現飛彈,用雷射將其摧毀。用雷射擊毀飛彈存在幾個技術難點,1.要擊毀飛彈,雷射的能量就需要足夠大。2.雷射能量足夠大,就需要足夠大、多、重的周邊設備。3.空氣密度越大,雷射能量衰減就越厲害,為保證雷射在遠距離攻擊時依然能保持高能量,就因儘量避免空氣的高密度區。
在電影007中,演示了衛星向地面發射高能量毀傷雷射,但這個在現實角度難以實現,其主要原因是,1衛星難以儲存這么能量,2就算能儲存這么多能量也難以做到激發這么多能量,3就算能儲存能激發這么大的能量,其相關設備的重量體積及使用連續性也得不到滿足。衛星對地雷射武器就此夭折。但美國人並沒有放棄雷射反導計畫。2010年2月,美國人將波音747改裝成空中高能雷射堡壘獲得成功,成功攔截演戲用來襲飛彈。然而,不久,這項成功的雷射反導系統卻下馬了。。。
為什麼這么好的東西下馬了?因為養不起。
敵人的飛彈什麼時候來並不知道,所以波音747機要時刻準備著。發現敵軍飛彈到敵飛彈爆炸時間很短,也就10分鐘到20分鐘,如果波音在發現飛彈再開始準備升空,很可能還沒攔截到,飛彈已經爆炸了。所以,747要長時間在天空中巡邏且待命。一架747執行任務肯定不保險,為保護美國全境免受飛彈襲擊,至少需要3架747巡航,再加上輪班休息,至少需要10多架這樣的747。算算吧,747那么龐大的傢伙,整天的飛,還同時至少3架,每一架次都是好幾十噸的航油啊,一天下來就是四五百噸的航油啊!一向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也燒不起這個錢啊。所以下馬了。並不是技術不行,而是養不起。
此時,飛船的優勢就來了。飛船能和747一樣提供超大載重量及高空作業的能力,不過飛船飛在天上飛幾乎無消耗,飛的時間再長,也不用擔心燒錢的問題。況且飛船在飛的過程中還是賺油的過程,簡直太划算了。
衛星雷射反導系統下馬了,波音747雷射反導系統也下馬了,飛船雷射反導系統是時候可以耀武揚威了。

8b空中加油

《隱秘飛行》空中加油站-影視截圖《隱秘飛行》空中加油站-影視截圖
飛艇 空母 假想圖飛艇 空母 假想圖

右圖所示,是美國影片《絕密飛行》的一張截圖,是空中加油站漏油後的場景。在次場景中,飛艇飛船取代以往的空中加油機,而變成了空中加油站。影片中,美軍在全球設立了多個這個的加油站,這樣飛機去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執行任務也不用擔心加油的問題了,沒有油了,就去最近的加油站加油就是了,就像給汽車加油一樣方便。是的,這就需要加油站有足夠多的油,因此,由飛機擔任長期加油站就不現實了,影片體現了飛艇飛船的強大優勢。
在圖中,漏油產生的環型油霧,告訴我們,飛艇飛船是環狀的運行軌跡。是的,給飛機加油,就必須保持與飛機的速度同步,環形軌道既能和戰機保持相對速度又不會偏離設定坐標太遠,似乎很合理,而戰鬥機就算以最慢的速度飛也有100公里以上的時速,而要飛艇飛船達到這個速度,還是非常困難的,這便是影片中不切實際的地方。不過我們可以變通一下,飛艇飛船保持不動,加油管要足夠長,飛船在圖的圓心處,加油管為半徑,加油口在如圖所示的環狀軌道上圍繞飛船做圓周運動,這樣就能解決飛機與飛艇速度不協調的缺點,讓空中加油站離現實更近一點。當然還有另外個方案,飛船通過機械臂軟抓取戰機,戰機熄火,開始加油。加完油,戰機再點火,點火成功後飛船釋放抓取,戰機離站繼續飛行,只是這個方案對於無人操作的來說,難度有些高了,可能近年內還有待技術突破。
(右圖二,是所謂真正的空母假想圖,但很不切實際,不過離空中加油站的構想倒是蠻相似的。有長長的滑軌給與抓取動作提供充足的緩衝空間。)
在此討論下飛艇與飛船在空中加油站的優勢與劣勢。部署在自家領空自然沒有什麼差距,但要是在家門外呢?且不說別人的領空,就算是國際海域的上空,距離老家也是挺遠的。飛艇攜帶超大量的航油走那么遠,自然話費不少時間,再算上返航的時間,恐怕飛艇做的空中加油站也用不了幾天就要返航,飛艇空中加油站的出航時間與有效執勤時間的比值顯然偏低。而飛船的超長航時的優勢就很明顯,不用擔心返航問題,完全可以等到油庫中的油不夠加的時候再返航,飛船空中加油站的執勤時間可以是數月或幾年,而飛船往返的時間不過十來天,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了。因此飛船又大勝飛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