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行吟圖

太白行吟圖

一幅古畫,作者南宋梁楷,現為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畫家不拘泥於瑣末細節,而是突出詩人的性格特徵,選取最能反映詩人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的瞬間動作,加以概略的描繪。雖是逸筆草草,卻言簡意賅,以一當十,毫無雕琢造作之氣。人物神韻的體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者在《太白行吟圖》中寥寥數筆就把“詩仙”那種縱酒飄逸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他當時所生活的南宋偏安一隅,不單單是作者一個人,全天下宋人都為南宋政府這種妥協退讓的政策而感到氣憤,但卻無能為力,作者只能以這種方式,借李白的形象來抒發胸臆,借筆墨絹素來發泄積鬱。

基本內容

太白行吟圖 【名稱】太白行吟圖

【類別】紙類文物、書畫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屬】梁楷作

【文物現狀】 (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簡介】

立軸,紙本,墨筆,縱81.2厘米,橫30.4厘米。

《太白行吟圖》是梁楷減筆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數筆就把“詩仙”那種縱酒飄逸、才思橫溢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畫家不拘泥於瑣末細節,而是突出詩人的性格特徵,選取最能反映詩人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的瞬間動作,加以概略的描繪。雖是逸筆草草,卻言簡意賅,以一當十,毫無雕琢造作之氣。人物神韻的體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南宋畫家。生卒不詳,今山東東平人。曾為宮廷畫院待詔,畫技不凡,嗜酒成狂,皇上所賜金帶掛於院中,不受而去,人稱“梁瘋子”。梁既能作精妙嚴謹的圖畫,又是中國簡筆畫的創始者,《圖繪寶鑑》說他“精妙之筆,皆草草,謂之減筆”。其筆墨似乎信手拈來,卻能捕捉主要特徵,具有傳神的效果。

畫家簡介

南宋畫家。生卒不詳,原山東東平人,後流寓錢塘。寧宗嘉泰年間(公元1201——1205年)為宮廷畫院待詔,是參禪的宮廷畫家。人物畫師賈師古,描寫飄逸。賈師古學李公麟,善白描人物。梁楷受其影響,畫技不凡。他嗜酒成狂,性情疏野,不拘小節,傳說把皇上賜的金帶掛於院中,不受而去,人稱“梁瘋子”。他的潑墨人物自成一格,以筆墨變化表現人物特徵,充分顯示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本質,在繪畫史上有著重大貢獻。其作品多以流散海外。

梁既能作精妙嚴謹的圖畫,又是中國簡筆畫的創始者,《圖繪寶鑑》說他“精妙之筆,皆草草,謂之減筆”。其筆墨似乎信手拈來,卻能捕捉主要特徵,具有傳神的效果。

名畫賞析

中國人物畫由線到色,由講究“描法”到講究“筆法”,再由“筆法”到“墨法”,最後筆墨結合,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人物畫發展成熟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審美情趣的變化。美學的變化往往是哲學的變化,而繪畫的變化往往是美學上的變化。中國繪畫由崇尚色彩發展到崇尚水墨,就是一個美學上的變化。之所以能促成這種轉變,主要是文人熱衷繪事,使文人水墨畫發展成熟。“文人畫”的成熟,使中國畫發展方向開始了改變,最後成為中國繪畫的代表。梁楷就是南宋水墨人物畫的傑出代表。線是梁楷造型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受賈師古的影響,曾悉心摹寫過李公麟的“細筆畫”,所以梁楷用線除“減筆”之外,還有工麗細筆。在梁楷的繪畫作品中,簡略狂放的線中可以找出吳道子“迎風飄舉”的遺風。由於表達情感的需要,梁楷畫上的線條恣意縱橫,簡逸豪放,更加注重利用線的不同特性去表現人和物的不同性格和形狀。

《太白行吟圖》是梁楷減筆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圖中的李白“月下獨酌”,仰面蒼天,詩情滿懷,縱思運句,一副抑鬱不得志的表情。中國繪畫注重神韻的畫風在梁楷的這一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而且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李白在政治上受到排擠,理想不能實現,常常飲酒賦詩,以發泄笑傲王侯、憤世嫉俗的牢騷情緒,寄託渴求個人自由、擺脫社會羈絆的政治理想。在人們心中,尤其是在文人名士心中,李白是個性情豪放、傲岸不馴、才華橫溢的人。

作者在《太白行吟圖》中寥寥數筆就把“詩仙”那種縱酒飄逸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作者不拘泥於瑣碎細節,而是突出詩人的性格特徵,描摹反映詩人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的瞬間動作,並對這些狀態和動作加以概略的描繪,一個鮮明的李白就呈現於人們眼前了。

其實,這幅《太白行吟圖》正是作者通過對李白的刻畫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傑作。作者梁楷和李白一樣,也“嗜酒自樂”,行為狂放,不拘禮法,被世人稱為“梁瘋子”。他當時所生活的南宋偏安一隅,不單單是作者一個人,全天下宋人都為南宋政府這種妥協退讓的政策而感到氣憤,但卻無能為力,作者只能以這種方式,借李白的形象來抒發胸臆,借筆墨絹素來發泄積鬱。那個時期這類作品還有《莊周夢蝶》、《雪景山水圖》等。

此圖雖逸筆草草,但言簡意賅,以一當十,毫無雕琢造作之氣。圖中用筆總的特點是潑辣簡括,但詩人身軀用筆粗放遒勁,頭部用筆則輕盈流暢,體現出不同的速度感和力度感,既構成了線的節奏和韻律,又充分表現了不同的質感和空間感。此圖不愧為梁楷的代表作。

藝術價值

梁楷減筆人物畫的代表作品之一;

南宋人物畫的代表;

重要的人物寫意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