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乾坤圈

太極乾坤圈,是一種在手擲暗器中,獨具特色的武器,是最鋒利的暗器之一。它的名稱初看起來含有神怪的意味,其實也不過是一種奇形的暗器。

概述

太極乾坤圈,是一種在手擲暗器中,獨具特色的武器,是最鋒利的暗器之一。它的名稱初看起來含有神怪的意味,其實也不過是一種奇形的暗器。

構造

太極乾坤圈的形狀象鐲,直徑八寸,握手處是渾圓的,離一手握住還有一半,居全圈四分之一,它的粗細也只能用手握滿。其餘四分之三呈扁平圓彎,與渾圓處兩端銜接,恰成一個圓圈。外緣上安上一寸半長鋒利無比的三角形尖刺,刺尖彎轉,傾象一方,象鋸齒一樣,彎轉處又象狼牙錘上的狼牙,銳尖薄刃,刃兩面都有,鋒利無比。圈的外緣,除握手的渾圓處外都有刺,每隔五六分就有一枚,總計不下數十枚,象機器上的刺輪。

練法

太極乾坤圈全靠圈外的刺鑿人,丟圈的勁力摜中帶旋。圈脫手時周圍旋轉,與飛鐃發出時相同。練習太極乾坤圈先要練兩臂的摜勁和旋勁,用手握住渾圓的地方向外拋出,使圈丟出時能夠一路旋轉,直取目標。它也分直破和橫破兩種,直破就是用手握圈高舉在頭頂上,虎口向後,圈上鋸齒的鉤向下,然後往後一挫,向前拋出,從上而下,用豎頭擊人。橫破,可分為撒和撇兩種方法。撒法是從右到左,右手握圈,虎口向右,鋸齒向左,手掌翻向上,然後猛力向外一盪,轉手向左拋出,攻取側面的敵人。撇法相反,它是從左到右,用右手握圈,虎口向左,鋸齒向右,掌心轉向下,然後用力向左一送,急忙帶回,向右撇出,攻取側面的敵手。直破時,如果右手握圈,上身就從左面扭轉,將圈一舉,就往下劈。橫破的撤法也是從左邊扭轉上身,將圈從肩頭上橫撒出去。如果是橫破的撇法,就是右手握圈身體向右旋轉,將圈從右腰間橫撇出去。

含義

1.取象於圖書文字

道教重“玄”,崇“玄”。《道德經》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認為“道”杳冥幽遠,不可妄予推測,故而強以形容為“玄”。後世稱我道為“玄門”、“玄教”者,蓋源於此。漢許慎《說文解字》解“玄”曰:“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也。”看古寫“玄”字,極似相連於一處的兩個環,一環在內象徵玄關一竅;一環在外象徵玄真妙理,知此“理”、得此“竅”,理竅合一,即入“眾妙之門”,意即成道也。修士仿此意象,得以成形,持之以為寓。

2.取征於禍福因果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發展過程錯綜複雜,莫不因中有果,果中含因,因果循環,報應昭彰,無窮無盡,無始無終。此即古聖所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此兩環中,一環象因,一環象果,相連於一處者,譬彼前因後果互為因緣、接連不斷之意。亦即禍、福相因相成之理也。修士明了其理,得以成形,持之以為戒!

3.取法於陰陽性命

人秉天地陰陽之氣,得中而生。純陽為神,純陰為鬼。道教歷代修煉高真,皆自名號中貫以“陽”字,以覬仙道,如正陽、純陽、重陽、丹陽、玉陽等。又《易》云:“乾為天,為圜。”天者,陽也。圜者,圓環也。兩個圓環兩重天,即譬純乾卦,純陽之象也。此環圓而中空,虛無窟子一般,暗含“自無中方能生有”之意,乃是指人於內丹修煉過程中,自後天茫茫之內,採得渺渺一點真陽,兆育先天之氣,三千八百、行圓功滿、飛升大羅、身列仙班矣。祖師云:“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竊聞乾坤之內,造化生乎陰陽,陰陽成乎造化。舉凡昆蟲草木,無一不賴陰陽生化,我道法天象地,撇去陰陽,將何以盡天地之妙哉?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尊至貴,至大至剛,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更不能一朝離乎陰陽也。又天地間非二不化,非一不神,神而不神,不神而神,斯一而兩,乃神而化之之妙境。玄門性命雙修,唯法天地之理氣以為體,法天地之功效以為用,斯修性而性盡,煉命而命立,即“道法自然”矣。修士參悟玄機,得以成形,持之以為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