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縣大新鎮

太和縣大新鎮

太和縣大新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城西南部,沙河南岸,距太和縣城6公里處,鎮域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6.2萬畝,下轄9個村委會,142個自然村,299個村民組,13500戶,全鎮5.5萬人。

基本信息

介紹

大新鎮位於太和縣西南部,面積64平方公里。全鎮轄18個村委會,142個自然村,耕地61790畝,人口5.3萬人,是一個以農為主、商貿並重的近郊型鄉鎮。太臨公路穿境而過,潁河自北向東繞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
大新鎮系清朝“兩廣”總督徐廣縉的故鄉,土特產“玉皇貢椿”,遠近聞名。全鎮有鄉鎮企業、個私企業329家,初步形成以製藥、棉紡、麻紡、窯業、預製、醃製、木材加工、商貿為一體的特色鮮明的八大產業。.

主要經濟

其中農業5.2萬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工業和商貿並重的大鎮。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發展鎮城經濟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融入經濟發展工作的全過程,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走科技興農、興工、興鎮之路,本著以農穩鎮,以工強鎮,商貿富鎮的發展思路。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和商貿並重,大力提升鎮綜合經濟實力,使全鎮各項工作步入了科學發展軌道,鎮城經濟進入了健康快速的可持續發展,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0391億元,工業總產值3.0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財政收入530萬元,鎮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縣各鄉鎮排名第三位;2007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03億元,工業總值4.124億元,商業零售總額1.789億元,國內(民)生產總值(GDP)2.6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財政收入610萬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了25.4%、36.7%、19.3%、16.4%、21.4%和15.9%。

一、 主導產業概況: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直接領導下,在上級各業務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以農業主導產業和工業主導產業總攬全鎮經濟發展工作全局,走科技興農興工之路,走科技創新之路,狠抓技術示範村推廣,抓企業技術改進和產品品牌創新,發展塊狀經濟,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一) 主導產業農業:鎮黨委政府在發展農業工作中,堅持走農業科技創新,走新品種技術示範帶動,典型引路之路,緊緊圍繞小麥生產,薄荷產業和香椿產業三大塊狀經濟,以此為抓手,以帶動全鎮農業的全面快速發展,培育了“兩線一園”和“五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業經濟帶,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得到了最佳化配置,2007年全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303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00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了25.4%和21.4%。

1、 農業主導產業小麥,年小麥種值面積5.2萬畝,在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淮北地工旱作茬小麥優質豐產技術集程與示範”項目的帶動下,推廣套用了新品種新麥18,周麥18等系列新品種和小麥豐產綜合配套新技術,小麥持續增產,2007年全鎮小麥平均畝產440公斤,比全縣小麥平均畝產增產11.5公斤。比2006年全鎮小麥平均畝產增產42公斤,分別增產2.68%和10.55%。

2、 農業主導產業薄荷:薄荷是大新鎮農業生產中較為突出塊狀經濟之一,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依靠“安徽太和恆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物組培技術,“安徽貝克藥業有限公司”的薄荷腦深加工技術生產基地,大力培育薄荷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統計到2007年全鎮以徐寨、辛莊、張樓、吳油坊等村為核心,種植薄荷0.74萬畝,輻射帶動肖口、胡總、聞集等周邊鄉鎮種植薄荷0.78萬畝,年生產優質乾薄荷頭228萬公斤,產值達3648萬元,優質薄荷全草370萬公斤,產值666萬元,優質薄荷原油22.5萬公斤,產值2700萬元,累計薄荷產業總值達7014萬元,其中大新鎮薄荷生產總值就達3412.7萬元。(大新鎮薄荷產品交易大市場基本情況:主要經濟人13名,從業人員158人,年交易乾制薄荷頭400萬公斤,薄荷全草400萬公斤,薄荷原油30萬公斤,交易額達1.422億元)。

3、 農業主導產業香椿:大新鎮是太和縣優質香椿主產鎮之一,長期以來人們有著種植香椿的習慣,同時也是農業生產中的塊狀經濟之一,鎮黨委政府根據沙河兩岸適宜香椿生長的自然條件,依託“田園副食品有限公司”創出的“玉皇貢椿、太寶貢椿、太玉貢椿”三個品牌,大力推廣香椿標準化種植技術,發展香椿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目前沿沙河西岸、南岸,從張玉皇廟到高小莊形成了20公里的香椿生產線(帶)面積5000多畝,27.5萬株,2007年生產優質香椿芽110萬公斤,產值1760萬元,深加工後,香椿產品產值3960萬元,銷售收入3300萬元,實現利稅近500萬元.

4、 主導產業骨幹企業概況:安徽田園副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50萬元,現有資產2000萬元,擁有職工120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7人,年加工香椿芽150萬公斤以上,創製有“玉皇貢椿、太寶貢椿和太玉貢椿”三個品牌,年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以上,利稅近500萬元。

( 二)主導產業: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工強鎮的發展思路,走科技興工,科技創新之路,狠抓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創製和品牌創製建設,使工業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目前鎮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一家,二千萬元以上企業一家,50萬元以上企業3家。安徽聯誼藥業有限公司,創製的“樂宜”牌系列產品,其產品質量通過了國家GMP認證,成為名牌產品,“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榮獲安徽省名牌產品,樂宜牌商標獲安徽省“著名商標”。安徽森林風家紡有限公司,創製了“森林風”牌系列毛浴巾產品,其產品質量通過了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標準認證,公司被評為AA級信用單位。據統計到2007年全鎮有個私鎮級企業320家,企業涵蓋醫藥、紡織、林木加工農產品加工,牧禽養殖等各個領域,從業人員達37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12 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36.7%。

工業主導產業情況

1、 安徽聯誼藥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818萬元,現有資產6000萬元,職工36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7人,具有完善的新藥研發創製平台設施和強大的技術創新力量,公司年產值2.2億元,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近1000萬元。

2、 安徽森林風家紡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36萬元,現有資產1100萬元,職工26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0人,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銷售收入1800萬元以上,利稅100萬元以上。

3、 安徽大新木業:註冊資金100萬元,現有資產260萬元,職工45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5人,年產值500萬元,銷售收入400萬元,利稅50萬元以上。

著名人物

徐廣縉(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縣大新區徐寨人,清嘉慶年間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山東,陝西道御史,廣西鄉試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總糧道,福建按察使,順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寧布政使,雲南巡撫,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和兩湖總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