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叔氏

歷史來源

「太叔」源出:太叔氏
太叔(Tài sh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衛國開國始祖康叔的後代,以祖上次第排名為氏。春秋時,衛國國君衛文公姬毀的第三個兒子叫姬儀。在古代,兄弟以伯仲叔季為次序來排名,姬儀因為排行老三,所以人稱叔儀,又因為他是王族之後,所以世稱太叔儀。他的後代子孫以祖上的次第排名字命姓,稱太叔複姓。
2、亦出自姬姓,以祖上封號為氏。春秋時,鄭莊公名叫寤生,他的弟弟叫作段,被封在京,世稱京城太叔,其後代子孫遂以祖先封號命姓,稱太叔複姓。
得姓始祖:姬儀(太叔儀)。從文獻資料去追源溯流,太叔氏的姓源有兩個: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時衛文公子太叔儀的後世子孫,有“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太叔。《姓氏尋源》和《古今姓氏書辯證》上都有這方面的記載。二是從《姓氏考略》記載考證可知,亦是出自姬姓,春秋時鄭莊公的弟弟段受封於京,稱為京城太叔,其後世子孫以其“王父稱謂為氏”,而姓了太叔。周朝時期的衛國,位於現在的河北河南一帶,是傳自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太叔氏的得姓始祖太叔儀,是名登《春秋三傳》的著名人物,他是戰國時代人,依此推算,太叔氏的得姓歷史,至少在2200年以上。春秋時代的鄭國,是傳自周厲王之子友。因此,太叔氏不管是源自衛國,還是鄭國,都是周文王的後裔。太叔氏後人奉姬儀(太叔儀)為太叔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叔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太叔姓並不多見,源起皇族姓氏。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文公的第三子名儀,而衛文公是周朝的王族後代。按古時的排序規則,三子應為叔字(古時候,兄弟輩排行次序,老大稱伯,老二,三,四分別是仲,叔,季)。因此,儀又稱作叔儀。為表示對周室皇族的尊重,他人稱呼叔儀時都加個“太”字,即為太叔儀。太叔儀的子孫,以此身份為榮耀,改姓太叔。後來,太叔這個稱呼在貴族中流傳。凡王公皇室貴族中排行三的子弟,都稱之為太叔,他們的子孫也演變為越來越多的太叔氏。二是出自春秋鄭莊公之弟段,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後代,受封於京城,眾人稱之為京城太叔。他的後代就取太叔兩字為姓。太叔氏望出東平郡(在今天山東省東平、泰安一帶),這個姓氏到了秦漢以後便逐漸少見。
堂號
明鑑堂:明鑑的意思是象鏡子一樣看得清,看得遠。春秋時,衛獻公被驅逐出國後,派人與寧喜談判,要求回國,寧喜答應了他。太叔儀說:“寧先生對待國君,還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舉棋不定,就不會勝利,何況你把國君當棋子,今天驅逐他,明天答應他回來,搖擺不定。看來寧先生的敗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後,寧喜果然被殺。人稱太叔儀明鑑。太叔氏因號“明鑑堂”。

太叔姓宗祠通用對聯

〖太叔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衛國;
望出東平。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太叔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漢廷良佐;
衛國大夫。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人太叔雄,官至尚書。下聯典指春秋時太叔儀,為衛國大夫。
尚書顯秩
西漢儲英。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漢人太叔雄,博學而有節操,官至尚書,為一代良臣。
成周衍派;
衛國名卿。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太春秋時衛國大夫太叔儀,為周朝姬姓王族的後代。
-----------------------------------------------------------------
〖太叔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尊居尚書之位;
榮列浚明之邦。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衛國有尚書太叔儀。下聯典指漢代名人太叔權。
-----------------------------------------------------------------
〖太叔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東方欲曉迎旭日;
平安無事慶堯天。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太叔複姓望族居住地“東平”二字的嵌字聯
-----------------------------------------------------------------
〖太叔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西漢儲英,尚書顯秩;
成周衍派,衛國名卿。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人太叔雄,博學而有節操,官至尚書,為一代良臣。下聯典指春秋時衛國大夫太叔儀。衛獻公不問國事,整日飲酒、打獵,被大夫孫林父、寧殖驅逐出國。後來,獻公又派人找到寧殖(已死)之子寧喜,讓他幫助復國,並許諾事成後讓他掌大權。寧喜殺了殤公,迎獻公回國。太叔儀說:“寧氏父子對待國君,還不如下棋,下棋還要舉棋不定,小心謹慎,何況對國君!一定免不了禍。”果然,獻公又討厭寧喜專權,派大夫孫免余殺了寧喜。

家族名人

歷史名人
太叔儀:古代春秋時期,衛國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後代叫姬儀,姬儀排行第三,也就是衛文公姬毀的第三個兒子。古時候,兄弟輩排行次序,老大稱伯,老二稱仲,老三稱叔,老四稱季。姬儀為老三,就稱作叔儀。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發)於是外人稱呼叔儀時為表示尊敬,就稱他太叔儀。太叔儀的子孫,以先輩的身份為榮耀,世代姓太叔。
太叔段:春秋鄭國人。鄭武公少子,莊公弟。母愛而欲立為太子,武公不許。在古代,太叔這樣的尊稱是被普遍採用,稱呼王公貴族中排行三的子弟,而也可能被子孫延用演變成姓氏。見於古書記載的春秋時鄭國有一位京城太叔,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後代,名叫段,受封於京城。他的後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太叔”兩字為姓。

分布地區

東平郡:漢代時置東平國,南朝宋時改為東平郡,在今山東省東平、泰安一帶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