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泉

簡介

位於衛輝市西北13公里處的太公泉村,群山環抱,山色秀麗,據《水經注》“清水”記載,太公泉村是姜太公故里。至今在這個村內保存有太公廟,附近立有“周姜太公塋葬處”石碑,村後有一南北長約5公里的溝壑,當地人稱“釣魚溝”,此處山峰夾峙,流水潺潺,環境十分幽靜。傳說姜太公當年就是在這裡垂釣的,所以也就稱其為“磻溪”。

相關傳說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賢者呂尚(姜太公)隱釣於磻溪,後來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文王在與姜子牙交談中,發現姜子牙是一個眼光遠大、學識淵博的人,便立為軍師。
許多歷史記載介紹姜太公熟知兵法,很有韜略(據說,姜太公所著《六韜》《三略》對選才用人、治國安邦方面頗有高論)。他胸懷治國之本,心藏用兵之術。姜太公垂釣並不在於魚桿、魚線、魚餌,而意在廣闊的社會戰場,意在施展自己的抱負。所以他釣魚時用的是直鉤。傳說太公在這裡釣魚時,其妻常常來送飯。她看著丈夫只見釣,不見魚,心想:“直鉤怎么會釣上魚來呢?”於是趁丈夫不在時,偷偷地把直鉤握成了彎鉤。太公不知道,結果釣上來一條大鰲魚!鰲魚上來之後,頓時大地搖晃起來,地傾東南,天陷西北。支撐大地的四條鰲魚,東方的那條被釣上來了,大地當然失動了平衡。太公暗叫:“不好!”順手將鰲魚放回水裡,鰲魚倏然潛回水底,大地這才停止了晃動,可是已經形成了神州大地水向東南流,西北垂天宇的景況。所以後人說:太公釣魚的目的,既不是為了“釣”官爵,也不是為了“釣”俸祿,而是為了“釣”一位明君聖主。

相關資料

但有人認為:“磻溪”在今陝西寶雞縣,太公釣魚處就在這個磻溪河畔的伐魚堡南,是在兩山之間的一巨大岩石上,據說上邊還有姜太公雙膝跪坐的痕跡。
兩個“磻溪”,孰是孰非,很難講清,可衛輝市“磻溪”並非無稽之談,而是有史可證的。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卷九就曾寫道:“汲縣(今衛輝市),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水,飛湍浚急也。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實際上衛輝市的磻溪,更具有其魅力。這裡茂林流水,風景如畫。1986年5月,日本東京影化公司一行七人專程到這裡拍攝紀錄片《太公釣魚之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