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石拱橋

太倉石拱橋

太倉石拱橋位於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包括皋橋、州橋、周涇橋、井亭橋、金雞橋五座元代石拱橋,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涇橋在東門,元至順元年(1330年)建,三孔,橋面寬近5米,長17米,中孔高近5米,石欄精雕花卉禽獸。皋橋在西門,單孔橋,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建,橋長15米,寬3米多,有橋耳四個,頂面刻碗花,橋耳下用抹角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根據券石銘文記載,皋橋建於元統二年(1334),州橋建於元代天曆二年(1329)十月,周涇橋建於元代至順元年(1330)十一月,井亭橋金雞橋由橋附近古廟“南廣寺”內廟僧主持於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重建。

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太倉石拱橋太倉石拱橋文物保護單位
太倉石拱橋均是拱形青石橋,其中州橋、周涇橋、井亭橋為三孔,皋橋、金雞橋為單孔。

五橋的建築風格基本一致,拱券分節並列砌置,拱軸形式周涇橋和井亭橋為圓弧拱,其餘為卵拱。大部分橋兩端之寬大於橋中寬,用以增加橫向穩定,橋身上採用長系石拉接。在券石、欄板、橋耳部分採用石雕裝飾增強橋的藝術造型。

五橋在所處的位置上有較為明顯的特點,皋橋、州橋、周涇橋位於城廂鎮同一條河——致和塘,由西向東依次排列,南北走向,三橋相間僅1500米左右;井亭橋、金雞橋在城廂鎮南郊區新豐村境內,同位於古岡身路段,南北走向,兩橋相隔僅400米左右。

建築結構

皋橋
皋橋又名“興福橋”。橋長18.90米,矢高4.10米,面寬4.90米,有精美的石雕欄桿。拱券分節並列砌置。橋面由花崗石卵石片鋪設,橋心石已毀。橋欄為90年代仿照周涇橋欄桿所複製的青石雕花欄桿。地垘中央有兩個圓形浮雕,圖案是“+”形和蓮花圖,旁有“興福”兩字。橋孔南北兩端西側金剛牆內各立一長條青石柱,距橋孔約1.90米,南堍石柱有蓮花銘文,兩行十七個字:“南隅朱氏妙寧助柱四條增崇福壽延長者”。在南北相對稱的兩塊券石上也有題記,尚可辨認“元統”等字,銘文上下也有雲紋和荷花浮雕圖案。橋身兩側金剛牆大多為青石,間隔堆砌大小不等的花崗石料。​
皋橋西立面 皋橋西立面
​​州橋
州橋又名“安福橋”,因橋北30米處即太倉州衙舊址,故俗稱“州橋”。橋長32.40米,橋中寬4.0米,橋堍寬4.0米,主孔淨矢高5.10米,主孔淨跨度11.70米,主孔矢跨比1:2.27,拱券厚0.28,拱軸形式卵拱。中孔券板由9組砌成,每組由4-5塊券石砌築;北次孔券板由7塊拱券石砌成,每組亦由4-5塊券石砌築,呈分節並列式;南次孔被石駁岸砌埋;中孔西側南部第二道券石邊沿因缺損脫位,可以看見券石內有厚0.16米,深0.1米的榫頭,上券石的榫頭嵌於下券石的榫孔中,每塊券石上下均有2-3隻榫頭和榫孔。拱石上下石縫亦是相錯,不過相錯距離較大,約有20厘米。中孔東西兩面仰天石側面刻有“安福”二字,兩側有圭角。仰天石下層有一條做有“乳丁”的石條裝飾帶,現已殘缺不全。橋系石(俗稱橋耳)為花崗石石材構築,疑為後期修配所用。出頭處鐫如意琬花。橋面千斤石規格為2.55×1.45米,上刻一組同心圓。橋面為花崗石碎鋪就,據當地老人口碑反映系後期改造所致。欄板石為青石,為90年代整修時所配。中孔南北有四塊相對應的券石上刻有銘文可辨出:“崑山州太倉”、“安福橋”、“大元天曆二年歲次”等字跡。
州橋 州橋
周涇橋
周涇橋又名“海門第一橋”,橋長30.0米,橋中寬4.70米,橋堍寬4.80米,主孔淨矢高5.90米,主孔淨跨度11.20米,主孔矢跨比1:1.9,拱券厚0.28,拱軸形式圓弧拱。主孔拱券由九組券石砌成,每組有6-7塊券石組成,南北次孔券板由7組拱券石砌成,每組亦為4-5塊砌築,呈分節排列;主孔龍門石中部兩塊均為武康石砌築,疑為宋代遺構;橋孔兩側均有長系石,橋耳出挑0.4×0.5×0.58米,上刻有圖案已模糊不清。仰天石兩側有圭角,下層局部也做有“乳丁”的石條裝飾帶。橋面“千斤石”為花崗石,平面規格:1.63×1.2米,上刻直徑為1.1米的輪迴圖案,系元代石刻,其餘均為後期配製,做工較粗糙。中孔券石有一題記,上雕荷葉,下刻雲紋,銘文尚可依稀辨認“至順年”等字跡。橋身兩側花牆在青石料夾雜砌有花崗石料,由下而上逐層收分。
周涇橋全貌 周涇橋全貌
​井亭橋
井亭橋原名“眾安橋”,因橋邊有一井亭,故得名井亭橋,橋亭現已毀。橋長22.30米,橋中寬4.30米,橋堍寬4.30米,主孔淨矢高3.16米,主孔淨跨度6.10米,主孔矢跨比1:1.93,拱券厚0.28,拱軸形式圓弧拱。中孔拱券由7組拱券石砌成,每組4-5塊券石組成;兩次孔拱券由5組券石砌築,每組亦為4-5塊券石組成,呈分列並列式。
井亭橋三孔保存完整,橋面平緩。橋面現為花崗石及青石塊石平鋪地坪,橋欄板無存,沿口石上僅留有榫眼。中孔上面東西沿口石的兩側各刻有“廣壽眾安橋”五個楷書大字,每三、四層夾雜砌築2塊花崗岩券石,西次孔第一層券石中央刻有一組銘文:“南廣寺提點佛口通智大師如理三律重建眾安三環洞橋口德莊嚴元師一長老尊靈超登上品更異口袈裟口固福籌吉祥如意元統二年三月口日再侄持圓智廣大師行口題詞洞庭繩墨張口口”,上有“荷葉”浮雕相領,下有“蓮花”浮雕相托。
井亭橋全景 井亭橋全景
金雞橋
金雞橋因橋面石上有一雞形浮雕而得名。橋長11.70米,橋中寬2.37米,橋堍寬2.50米,主孔淨矢高2.34米,主孔淨跨5.10米,主孔矢跨比1:2.18,拱券厚0.28米,拱軸形式卵拱。
橋洞由5組券石組成,每組由3-4塊券石拼合,呈分列並列式。橋金剛牆、拱券石與天盤石等主體構件均為原構,券石寬的達1.1米。
龍門石中間有組銘文“至治二年八月口日廣寺宣授慈光普照大師孤山重建”,銘文上有荷葉浮雕相領,下有蓮花浮雕相托,橋面為平鋪花崗石低坪一組,大小不規則,且不齊全,橋欄板已無存,在沿口石上剩下了榫眼。與其它四橋相比不同的是,此橋孔兩側已有明柱砌築。長系石頭部均有損,沿口石兩側收頭部位均採用平浮雕刻手法裝飾“如意雲紋”圖案,構圖簡潔、雅致。橋面栿石上有青石一塊,雕有雄雞依高歌,故稱“金雞橋”
1995年4月19日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太倉石拱橋金雞橋 太倉石拱橋金雞橋

藝術價值

在元代,太倉和劉家港曾經是重要的港口,是海運糟糧的基地,被稱為“六國碼頭”。據《太倉州志》記載:當時太倉城就有宋橋二座,元橋十四座。現存的這五座城河石拱橋印證了元代太倉社會、經濟發展的軌跡,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實物見證。

石拱橋的構造與裝飾獨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