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鏈一號01星

天鏈一號01星

“天鏈一號01星”是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主要用於為中國神舟載人飛船及後續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同時,為中國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為太空飛行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歷史

天鏈一號01星天鏈一號01星

2003年1月,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工程正式立項,第一顆數據中繼衛星被命名為“天鏈一號01星”。

2008年4月25日晚23時3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新型“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天鏈一號01星”送入太空。時隔8分鐘,用於發射該衛星的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墜落貴州省仁懷市九倉鎮境內。25分鐘後,星箭分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測控數據表明,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天鏈一號01星”成功發射並順利在軌運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中繼衛星的國家。

神舟七號任務中,“天鏈一號01星”得到成功試驗驗證,突破了高動態條件下的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技術,實現中國航天測控由陸海基向天基的跨越。

研製

“天鏈一號01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採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通用平台並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其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中繼衛星領域的空白。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繼衛星將得到更廣泛套用。

套用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承擔發射任務,該火箭為新型三級液體推進劑火箭,捆綁有兩個助推器,火箭全長約55米,起飛質量約343噸。這次發射是“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首次航天發射,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05飛行。

運載火箭

用於發射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所研製,為新型三級液體擠進劑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GTO運載能力為3.8噸。全長約55米,起飛質量約343噸。該型號火箭最大的特徵是將攜帶兩個助推器,技術難點主要為軸不對稱,這項技術在中國尚屬首次。這次航天發射是“長征三號丙”火箭的首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5次飛行。

影響

“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

“天鏈一號01星”的順利升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宇航局等媒體與相關機構均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報導。相關報導除了表示中繼衛星順利發射,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進一步發展外,還有美國軍事專家認為這會大幅提升中國的軍事能力。

火箭殘骸墜落貴州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時隔8分鐘,用於發射該衛星的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的一級助推器殘骸墜在貴州省仁懷市九倉鎮境內。殘骸墜落山溝,無人員傷亡和損失。

相關視頻

主要意義

“天鏈一號01星”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套用,神舟飛船的測控覆蓋率由原來的12%將大幅提高到60%左右。數據跟蹤與中繼衛星,傳遞地面站對中低軌道偵察衛星的跟蹤測控信號,並對衛星獲得的圖像數據等信息進行中繼傳輸,是實現全球偵察監視並為戰略預警提供實時信息傳送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全球天基綜合信息網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鏈一號使尖兵系列後續新型衛星強大偵察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在北斗二代導航系統指引下中國新型飛彈武器系統將實現對大縱深戰略戰役目標的遠程實時精確打擊。

巨大效益

一是“遠望”號測量船隊加上十餘個地面站,才能為“神舟”飛船提供百分之十二的測控覆蓋率,而一顆中繼衛星即可覆蓋衛星或飛船百分之五十的飛行弧段,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使用效率都有質的提高。

二是太空飛行器太空中出現故障,搶救時機往往以秒計,一旦錯過就可能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損失。隨著中國衛星數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要增加,而中繼衛星投入套用後,將使太空飛行器故障能夠及早發現、儘早解決。

三是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套用衛星獲得的科學數據,要在衛星經過地面站上空時才能下傳使用,如果突發重大自然災害,就會失掉最佳的應對處置時機。中繼衛星則可使各類衛星實現數據實時下傳、及時套用,堪稱各類套用衛星的效能倍增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