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三宗寶之鈴鐺閣

鈴鐺閣在西北角,是一種俗稱,原來是一座“藏經閣”。它是明代萬曆七年建成的,當時屬於稽古寺的附屬建築物。“藏經閣”共兩層,但基礎高在一丈多。屋頂飛檐突出,畫梁雕棟,莊嚴華麗。為了宣揚佛家醒世作用,防止飛鳥的破壞、玷污,在房脊屋檐布滿鈴鐺,長一尺多;微風吹動,鈴聲由近而遠,好像波浪一樣,清沏悅耳。閣里藏有十六櫃佛經,其中的《大藏經》包括了幾乎全部的漢語佛教經典,還有貝葉經,這些經典版本是很珍貴的。清代光緒十八年(1890),“藏經閣”被大火燒毀,舊址成了天津最早的中學堂之一。

天津衛三宗寶之鈴鐺閣

據《衛志》記載,鈴鐺閣地處西北城角,至於鈴鐺閣始建於哪一年,卻有三代不同的說法。據同治《天津縣新志》記載,明代萬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天竺國僧人海會在海會寺旁建稽古寺,而鈴鐺閣則是稽古寺內的藏經閣。此閣閣角懸掛48隻風鈴,微風吹拂,遠聞數里,故名鈴鐺閣。
清康熙嘉慶年間,鈴鐺閣內設立了藏書樓,書籍大部分為社會名流捐贈,海內孤本多達數百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這一著名的古蹟連同藏書均被大火焚毀。此後,曾在原址上重建稽古書院。後來,稽古書院改為天津第一所官立中學堂,隨著歷史的變遷,這個學堂曾多次更名,直至今日的鈴鐺閣中學。天津衛,鈴鐺閣。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