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鎮

天柱山鎮

天柱山鎮位於安徽省潛山縣西北部,毗鄰縣城。境內天柱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摩崖石刻、禪宗祖庭、飛瀑流泉、霧潮雲海、怪石奇松、陽光沙灘是您休閒的勝地。天柱山鎮交通區位優越,東香(東營--香港)高速公路潛山出入口在境內與105國道、天柱山景區公路相互動通。鎮政府駐地距滬蓉高速公路出入口、合九鐵路天柱山站車程不到10公里。

基本信息

天柱山鎮天柱山鎮
天柱山鎮位於安徽省潛山縣西北部,毗鄰縣城。境內天柱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摩崖石刻、禪宗祖庭、飛瀑流泉、霧潮雲海、怪石奇松、陽光沙灘是您休閒的勝地。天柱山鎮交通區位優越,東香(東營--香港高速公路潛山出入口在境內與105國道、天柱山景區公路相互動通。鎮政府駐地距滬蓉高速公路出入口、合九鐵路天柱山站車程不到10公里。

簡介

天柱山鎮天柱山鎮全貌
天柱山鎮位於潛山縣西北部,毗鄰縣城。這是一塊積澱著千古文明而又充滿勃勃生機的厚土,秀麗而雄渾的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景觀相映生輝。境內天柱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 天柱山鎮交通區位優越,東香(東營--香港)高速公路潛山出入口在境內與105國道、天柱山景區公路相互動通。鎮政府駐地距滬蓉高速公路出入口、合九鐵路天柱山站車程不到10公里。天柱山鎮按照建成宜家、宜業、宜游的省重點中心鎮的目標,大力實施“旅遊興鎮”的戰略,以集鎮建設為重點,基礎建設為突破口,景點開發為支撐,圍繞旅遊發展觀光農業、生態工業和第三產業,鎮域經濟全速提升。

鎮內天柱山,又名皖山,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天柱山主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分八個景區。景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兼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勝區,1992年被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天柱山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秀,既有充溢陽剛之氣的“擎天一柱”,又有構成挺拔之軀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飛瀑,又有峽谷幽洞、險關古寨,還有全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

經濟發展

天柱山鎮農家樂發展培訓班
天柱山鎮黨委、政府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給當地帶來了顯著的變化,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4年的1340多元增加到2006年的1780元,年均增長15%。2004年財政收入370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581.1萬元,比2004年增長57%,2006年財政收入820萬元,比2005年增長41.1%。鎮黨委、政府在工作力量的安排上向旅遊傾斜,加強與天柱山管委會、天柱山旅遊總公司的積極合作和對接,向進入鎮內進行旅遊業開發的客商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天柱山鎮黨委政府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參與旅遊發展。以各種形式參與旅遊服務的農民達1500人左右,直接經濟收入達1400萬元。“天柱峽谷”就是茶莊、建華兩個村農民於2003年春天以股份制形式投資開發的旅遊新景點,2004年接待遊客5000多人次,收入13萬多元;2005年接待遊客1.2萬多人次,收入30萬多元;2006年,接待遊客達3.8萬人次,收入100多萬元。

為了抓好資源整合與深度開發,天柱山鎮出資聘請專業規劃公司對九井河景點編制一體化開發規劃,並通過土地出讓金返還措施促進與開發商的合作。黑虎瀑景點的開發就是因為他們先期出資編制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打動了開發商的心,從而使其投資開發;潛河漂流最初是幾十戶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三、四家漂流點,由於互相爭奪客源,致使效益低下,對外形象也不好,於是他們召集各漂流點人員共同商議合併經營,成立了股份公司,使潛河漂流駛入正軌;從事“農家樂”經營的農戶已達十幾戶,其中6戶得到了縣旅遊局的授牌認證;兩個生產糯米原汁封缸酒的農戶已名揚外縣乃至外省;幾個專搞大別山蘭花開發的農民早已是國內各蘭花展銷會上的常客。

為了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土特產品,他們積極引導原有的三個高山茶葉加工廠合併,創立“一線天香”茶葉開發有限公司,產品已推向市場,很受歡迎。天柱山鎮小城鎮發展起了重大變化:典雅莊重、散發著濃厚宗教氣息的三祖寺文化廣場與千年古剎三祖寺令人如遊仙境;大手筆開發的皖鎮旅遊綜合項目,集商務、旅遊、文化、休閒、娛樂於一體;野寨老街改造與省重點中學野中校園建設給新的城鎮增添了美的旋律。

旅遊項目建設

天柱山鎮外國遊客
天柱山鎮圍繞縣委、縣政府關於創建5A級旅遊區和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的戰略部署,依託天柱山這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以“兩創”工作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契機,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激活經營機制,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鄉村旅遊,旅遊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成為“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旅遊業的興起有力推動了該鎮新農村建設。

為提升旅遊重鎮形象,實現“旅遊大鎮”向“旅遊強鎮”的轉型升級,天柱山鎮適時把握鄉村旅遊的發展態勢,提出“新旅遊•新農村”的建設理念,堅持鄉村旅遊與徽文化相結合,與文明創建相結合,推動鄉村旅遊向深層次、多領域發展。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規劃、美化、文明、項目“四進農家”活動,著力抓好旅遊沿線建築物的“穿衣戴帽”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推行以白牆灰瓦為主色調的徽派建築風格,逐步形成了整體建築風格、布局、功能與主景區青山綠水相協調的村落建築群。該鎮圍繞 “吃、住、行、游、娛、購”旅遊六大要素,遵循“以農為本、突出特色、科學規劃、注重保護”的原則,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採取股份合作的方式興辦各類旅遊實體,鼓勵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推行“農家樂”旅遊方式,最大程度地滿足遊客“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乾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消費需求,有效推動了旅遊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先後湧現出天柱大峽谷九井河、潛河漂流、小喬峽、白雲邊等民辦旅遊實體。

天柱山鎮鎮內省級公路
鄉村旅遊業的蓬勃興起,不僅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加快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步伐,而且還激活了民間資本,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了農民的積極性,較好的解決了新農村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茶莊鄉村大世界就是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350萬元,農民自籌170萬元對項目區內的山、水、田、林、路進行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引進安徽零距離旅遊策劃公司投資開發的旅遊景點。該旅遊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以茶文化為主線,涵蓋茶葉生產、加工、茶藝表演、茶文化展覽等內容,集觀光、休閒、健身、娛樂為一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彰顯古南嶽深厚文化底蘊的農業生態觀光園。由於旅遊項目的開發帶動,吸引民間資本420萬元,28戶居民爭先恐後紛紛落戶旅遊區旁邊的康居新村,在滿足自家居住的前提下,按照生態旅遊區居民住宅設計要求,建造了符合遊客居住標準的客房,可日接待遊客200人。天柱山大峽谷是由當地77名村民合資入股開發的以觀水、親水活動為主題的旅遊景點。景區內奇石羅列,大小瀑布跌落成群,主瀑布通天瀑落差達70餘米。

社會事業

天柱山鎮天柱山鎮地圖位置
計生工作

天柱山鎮強力推進人口計生工作上台階、上水平,全面檢驗計畫生育“村為主”。天柱山鎮抓計畫生育工作做到了兩輪驅動,平穩發展,一邊最佳化計畫生育的社會環境,政府保障投入,配套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以及落實相關優先、優惠政策的兌現,有效促進了民眾生育觀念的轉變。一邊在“村為主”上著力,充分調動村幹部抓計畫生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天柱山鎮在計生工作上抓主抓重抓經常,時刻注意性別比升高的信號,在孕環檢、孕情跟蹤服務質量的提升上作文章,及早發現孕情等基礎信息,對政策內懷孕對象及時跟蹤服務,防止孕情流失,對意外懷孕對象及早動員採取補救措施,使受術婦女減小身心痛苦。對流出的重點人員要時刻抓住孕情等信息反饋。

文化活動

天柱山鎮天柱山鎮
天柱山鎮把農村農民文化生活的改善,做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一件大事來抓,讓鄉、村田野,農家庭院,到處呈現歡樂愉快和諧之聲。天柱山鎮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構建和諧溫馨的農村文化生活,在大力倡導大興文明之風、和諧之風、發展之風,掃除封建陋習和醜惡現象的同時,在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上做起了文章。該鎮除有組織的開展文化下鄉、送戲下鄉、科技下鄉、信息下鄉外,各村逐邀請民間小戲進村入組巡迴演唱,一曲黃梅戲,牽動眾鄰鄉親,讓沉睡的鄉村田野唱起了歡快的樂曲聲。該鎮僅白水、河西兩個村,就邀請民間戲班為村組演出達80多場次,觀眾達3000 多人次,從而破天荒的實現了每個村民組演出一場戲的歷史記錄。各種文化生活的普通興起,不但豐富了農村農民的文化生活,對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村組、人居環境和文明家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