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病

天才病

天才病又稱雙相情感障礙(舊稱躁狂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重度精神類疾病。2015年3月,一則新聞讓“天才病”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浮出”水面。浙江一名7歲兒童,對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關係談得頭頭是道、出口成章。然而,這個孩子幾乎無法與同齡孩子交流。誰料,這孩子最終被確診為“天才病”患者,醫學上被稱為阿斯伯格綜合症(簡稱AS)。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才病天才病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affective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礙的一種類型,也稱雙相心境(情感)障礙,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雙相障礙發病以後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躁狂發作需持續一周以上,抑鬱發作需持續兩周以上,躁狂和抑鬱交替或循環出現,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時出現。一般呈發作性病程,每次發作後進入精神狀態正常的間歇緩解期,大多數病人有反覆發作傾向,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病人出現兩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動水平明顯紊亂的發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現為心境高漲、精力和活動增加,另1次表現為情感低落、精力減低和活動減少。見:抑鬱症輕躁狂躁狂。[1]

流行病學

國際上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雙相情感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4%,有的調查學者放寬標準,終生患病率便甚至超過10%,因此這是一種常見病。在中國,其終生患病率卻只有0.5%~1%。廣州市精神病醫院情感障礙科副主任徐貴雲稱,可能這種病在國比較少見,但更有可能的是很多患者沒有被發現,原因是在目前的社會文化中,患者和家屬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羞恥,甚至跟道德人品掛鈎,於是不去看病或者隱瞞病史。此外,中國人性格的忍耐力超強,有些患者脾氣暴躁等症狀已經很明顯,但家人及周圍家屬鄰居仍以為“正常”。

分類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關於雙相障礙,根據發作時所處的狀態分類如下:

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障礙目前為輕躁狂;

雙相障礙目前為無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狂;

雙相障礙目前為有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狂;

雙相障礙目前為輕抑鬱;

雙相障礙目前為無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

雙相障礙目前為有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

雙相障礙目前為混合發作;其它待分類的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目前為快速循環發作。環性心境障礙。

另外,根據躁狂抑鬱發作的輕重進行分類,是目前臨床經常使用的分類。雙相障礙分為:

雙相Ⅰ型:躁狂發作明顯且嚴重,又有重性抑鬱發作;

雙相Ⅱ型:躁狂發作一般較輕,其抑鬱發作明顯而嚴重;

雙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鬱發作均不嚴重;

環性情緒人格:具有躁狂抑鬱雙相情緒波動人格特徵,其情緒波動幅度輕

原因

生物學因素

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

神經生化,精神藥理學研究和神經遞質代謝研究證實,患者存在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和相應受體功能改變,大腦神經突觸間隙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含量異常;

5-羥色胺(5-HT)功能活動缺乏可能是雙相障礙的基礎,是易患雙相障礙的素質標誌;

去甲腎上腺素(NE)功能活動降低可能與抑鬱發作有關,去甲腎上腺素功能活動增強可能與躁狂發作有關;

多巴胺(DA)功能活動降低可能與抑鬱發作有關;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性神經遞質,有研究發現雙相障礙患者在血漿和腦脊液中水平降低;

第二信使平衡失調,第二信使是細胞外信息與細胞內效應之間不可缺少的中介物;

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主要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失調。

遺傳學因素

調查發現,雙相I型障礙先證者的一級親屬中雙相障礙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的一級親屬中發病率高數倍,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遺傳學方面,不少學者探討了與雙相障礙可能有關的標記基因,但尚無確切可重複驗證的結果,雙相障礙的易感基因尚需進一步研究。目前,有關雙相障礙遺傳方式傾向為多基因遺傳。

心理社會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環境應激事件可以誘發情感障礙的發作,如失業、失戀、家庭關係不好、長時期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等。遺傳因素在情感障礙發病中可能導致一種易感素質,而具有這種易感素質的人在一定的環境因素促發下發病。

親職教育教養方式對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負有很大責任。廣州市精神病醫院情感障礙科副主任徐貴雲稱,不少患者的父母對子女過分的苛求,動輒嚴厲責難,或者父母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從小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感受不到溫情和快樂,終日恐懼不安,缺乏自信。更糟糕的是,有些父母溺愛孩子,包辦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特別是交際能力的缺失。這使他們被同齡人嘲笑,從而感到自卑,人格逐漸退縮。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若家族有不良遺傳素質,便有可能發展為雙相情感障礙。

總體來說,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傾向認為,遺傳與環境因素在其發病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遺傳因素的影響可能較為突出。

臨床症狀

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一種大腦疾病,它導致人們的心境、精力、活動水平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的異常改變。

與我們每個人曾經歷過的情緒起伏不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不同的“心境發作”期經歷著異常強烈的情緒狀態:過度愉快和興奮的狀態被稱作“躁狂發作”,極端低落和無望的狀態被稱作“抑鬱發作”。兼具躁狂和抑鬱症狀的心境發作被稱為“混合狀態”。

隨著心境的改變,患者的精力、活動、睡眠以及行為也會發生極端的變化。躁狂發作患者可能出現思維聯想增快、注意力渙散、計畫和活動增多、睡眠需求減少及行為衝動等表現。抑鬱發作患者可能表現為疲勞、“遲滯”,猶豫不決,睡眠和飲食等習慣改變,自殺想法或嘗試等。

然而,雙相障礙也可能表現為不那么極端的心境波動。例如,一些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會經歷輕躁狂,這是躁狂的輕微形式。在輕躁狂發作中,你可能感覺良好,做事高效以及能力超強。你可能不會感覺到有任何問題,但家人和朋友可能識別出這種心境波動是疾病狀態。如果沒有合適的治療,輕躁狂患者可能發展為嚴重的躁狂或者抑鬱

另有一些患者在發作期並未體驗到明顯的情緒高漲、興奮和愉快感,但很容易因小事激惹,脾氣比平常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例如一位中年雙相障礙女性患者前來就診,她一直服藥,卻發現自己最近總跟家人發脾氣,因為小事責罵孩子,在外辦事也容易跟人發生口角。就診過程中,因為準許病假時間未達到患者要求,患者情緒激動,責罵醫生,並且拉扯診室滑鼠阻止醫生給其他病人看病。這位患者的表現提示她很可能正在經歷病情波動。另有一位年輕女性患者,認為自己的疾病處於“穩定期”,要求減量藥物治療。醫生評估後發現該患者語速偏快,音調偏高,仍有易激惹表現,對母親暴躁,難以與人建立關係,故建議繼續維持目前治療劑量,暫不減量。患者頓時雷霆大發,認為今日就診“一無所獲”(其實是沒有得到減藥的許可)。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看出,黨周圍環境不能滿足患者要求、或與其願望不符時,病情不穩的患者容易表現急躁易怒、甚至衝動行為。

此外,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也可能表現為濫用酒精和藥物、人際關係問題、在學校或工作中表現很差等,但人們通常很難把這些問題與嚴重精神疾病聯繫起來。這也是為什麼臨床實踐中,雙相障礙經常被誤診為抑鬱症,以至部分患者平均經過8-10年才得到正確診斷,延誤診斷而導致病情惡化。

初步判斷

早期識別雙相障礙尤為重要。由於心理疾病的診斷不能單獨藉助於實驗室檢測,主要依賴於對病人的觀察,如果發現周圍人有情緒反覆無常的表現,可從以下4個方面初步判斷他是否有雙相障礙的可能。

1、有抑鬱和躁狂的表現。抑鬱發作時,悶悶不樂或悲痛欲絕,提不起興趣,全身乏力,消極自卑,腦子反應遲鈍等;躁狂發作時,反應敏捷,言語增多,滔滔不絕,自我感覺良好,愛管閒事,行為魯莽衝動等。

2、抑鬱表現持續時間兩周以上,躁狂表現持續一周以上,並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有抑鬱和躁狂的表現。

3、職業、社會功能明顯受影響,病人感到痛苦或給別人造成麻煩。比如,難以維持學業,無法繼續工作等。

4、需要排除某些軀體疾病及用藥、毒品等引發的情緒反常。

檢查

通過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排除可能由軀體疾病或物質依賴所致的雙相障礙。部分雙相障礙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因此應做甲狀腺功能測定。對過度興奮及進食不好者應注意水、鹽代謝及酸鹼平衡的了解。心理學測試、神經生化、神經電生理和腦影像學等輔助檢查結果可供參考。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藥物血濃度測定,以保證療效、監測毒副反應及治療依從性。

鑑別

雙相情感障礙因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焦慮、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和物質依賴等。

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發作與躁狂發作相鑑別,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現興奮、話多、活動多。但主要特徵是言語凌亂,行為怪異、雜亂、愚蠢、幼稚等怪異表現,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為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發作是在情感高漲基礎上出現的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情緒愉快、高漲,有感染力。

2、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現抑鬱症狀,而躁鬱症可伴隨精神病性症狀,應注意鑑別。躁鬱症是以情感障礙表現為主導症狀並貫穿於整個病程,情感高漲或低落,伴隨思維和行為改變,發作間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現是以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等為主要表現,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境不協調,發作間歇期多殘留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

繼發性情感障礙

情感障礙可由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某些藥物和精神活性物質(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鑑別點如下:

繼發性情感障礙應有明確的腦器質性疾病史、軀體疾病史,有藥物和精神活性物質使用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有相應的改變,可出現意識、記憶、智慧型問題;情感症狀隨原發疾病病情好轉而好轉,隨原發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單相抑鬱與雙相抑鬱鑑別

單相抑鬱與雙相抑鬱因治療原則不一樣,應加以鑑別。雙相抑鬱具有以下特點:發病年齡早,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氣質和循環氣質,情緒變化與季節相關,既往抗抑鬱藥療效差,或治療後心境快速變化及誘發躁狂和輕躁狂發作,伴精神病性症狀,睡眠增加、體重增加,進食增加,一天中病情變化規律明顯,早上重、下午和晚上漸減輕。

人格障礙

情緒變化是人格問題還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個人一貫的情緒和行為模式,而躁鬱症有明顯的起病時間,病理性情緒需持續一定的時間。

治療

治療上,徐貴雲介紹,這類患者需要套用心境穩定劑,加上抗精神病藥物及抗抑鬱劑共同治療,目前光是藥物治療方案就有幾十種,還要輔以心理治療、物理電休克治療等。對於處於急性發病期的患者,吃藥後要等一兩周才能起效,而其間自殺念頭一旦發動,瞬間就可死人,因此對患者抑鬱階段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家人支持十分重要。急性期過後,還需要長期治療,將患者的狀態穩定在正常狀態,預防轉相和復發。

治療對天才可能有一定影響。例如,鋰劑鹽是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主要藥物之一,一些患者在服用後情緒穩定了,但生活變得平淡乏味,創造活力下降。因此,一些對藝術、事業很有追求的人寧願選擇停藥。但研究發現,不治療的話,畸形的躁狂和抑鬱會造成明顯的認知功能損傷,使記憶和注意力出現困難,同樣影響創作。對天才來說,這種病可能是毀滅性的,讓梵谷執刀割耳,海明威飲彈自盡,伍爾夫投水身亡……因此病而死的藝術家和作家的名單長得驚人。賈米森稱,當天才抑鬱到什麼也做不了,或者精神錯亂,甚至自殺身亡,什麼創造力都等於零,相比之下藥物的影響和副作用是比較輕的。

當然,人類體驗的深度和強度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有些人寧願體驗痛苦也不接受治療。賈米森稱,現代醫學減輕了絕望、混亂和精神病的極端表現,給了人們選擇的可能。然而,拜倫在他的年代是沒得可選了。

護理

天才病天才病

躁鬱症尊重、理解、接納、關心、支持、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支持患者積極治療、儘早治療,反覆發作者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定期門診複查,與醫生溝通,監測病情和藥物副反應,維持病情穩定,防復發。

病情不穩定時,注意防止自傷自殺,衝動傷人,及早就診治療,做好心理疏導。抑鬱時讓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關心支持,處於激越及嚴重躁狂狀態時避免衝突,避免激惹患者;學習疾病知識和治療知識,幫助患者觀察病情,及時應對病情變化,採取正確的應對策略,避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平日注意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性格,矯正不良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學習心理調節的方法;促使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性活動,以期減少或防止發生殘疾。在此過程中,對患者多給予鼓勵、肯定,根據患者的能力,與患者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不能操之過急。

預防

隨訪研究發現,經藥物治療已康復的患者在停藥後的1年內復發率較高,且雙相障礙的復發率明顯高於單相抑鬱障礙,分別為40%和30%。服用鋰鹽預防性治療,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鬱的復發。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系統對預防本病復發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儘可能解除或減輕患者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提高患者應對能力,並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以防復發。

輕度的躁狂狀態,會讓人感到自己才思泉涌,靈感叢生,富有創造力,但實際上這些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導致的“自我感覺良好”,很少軀體症狀和主訴,因而造成對軀體疾病的疏忽,食慾,性慾一般是增強的,睡眠的需要減少。躁狂的臨床相對穩定,缺乏抑鬱症的晝夜節律,但是自知力往往在早期就喪失了。

秦文主任建議,每晚睡前花少許時間來整理我們的情緒,對心理進行自我識別,每天睡前問一下自己“我今天過得愉快嗎?”,如果連續一周自己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就要引起重視,及時查找原因,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找朋友傾訴,或向心理醫生諮詢。”如果不良情緒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無法自我調整,應及時就診,綜合藥物及心理輔導進行治療,千萬不可“諱疾忌醫”。

歷史名人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被雙相障礙所困。如果搜尋一下患有雙相障礙的名人,你會發現一個很長的名單,裡面既有很多卓有建樹、頗多成就的科學家,也有聞名遐邇的藝術家、文學家,還有眾多政治家及商人。從《獨立宣言》起草者傑弗遜到英國女作家伍爾芙,從梵谷、瑪麗蓮·夢露、費雯麗到邱吉爾……這些名人都是雙相障礙患者,所以,也有人稱雙相障礙為“天才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