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山

嶓冢山再向西三百五十里的地主,叫做天帝山。山上生長著茂盛的榕樹林和楠木林,山下生長著很多菅蕙。山中有一種名叫溪邊的獸,外貌似狗,用它的獸皮做成褥子鋪在身下不會得寄生蟲

基本信息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溪邊,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

譯文

嶓冢山再向西三百五十里的地主,叫做天帝山。山上生長著茂盛的榕樹林和楠木林,山下生長著很多菅蕙。山中有一種名叫溪邊的獸,外貌似狗,用它的獸皮做成褥子鋪在身下不會得寄生蟲。山中有一種櫟鳥,形狀像鵪鶉,羽毛上有黑色花紋,頸上的毛是紅色的。吃了這種鳥肉可以治療痔病。山中生長著一種形狀想像葵的草,氣味如蘑蕪,名叫杜衡。馬吃了這種草就能成為千里馬;人們吃了這種草,則可以治療頸瘤病。

〔菅,多年生草本植物,稈高達三米,葉片線形。夏天抽出許多總狀花序組成的大型花序,總狀花序下面有舟形苞乍,小穗無芒,或有一短直芒。多生於山坡草地。我國西南、華南和華中各地及印度都有分布。稈、葉可以作紙原料。〕

出自《山海經 西山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