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廣寺

天台山方廣寺

方廣寺位於石樑鎮石橋山,相傳為五百應真棲止處。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始建石橋寺,宋紹熙四年重建,中有應真閣及妙音、響空、瞻風、佇真、許耒、先照諸亭。中方廣寺,即曇華亭所在,據石樑之右,最宜啜茗觀瀑。曇華亭為賈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賈涉而建,後又塑已像,傳佛茶杯底突現曇花而得名。

概要

天台山方廣寺天台山方廣寺

方廣寺位於石樑鎮石橋山,相傳為五百應真棲止處。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始建石橋寺,宋紹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應真閣及妙音、響空、瞻風、佇真、許耒、先照諸亭。方廣寺在谷中分上、中、下3寺。

上方廣寺,金溪枕流,叢徨古木繚繞四周。內有藏經閣,貯雍正敕賜經文72函,分裝18櫥。題墨有阮元、錢大昕、朱倫瀚、孫衣言、陸潤癢、俞樾等真跡,甚可貴。後因兩次失火,殿宇蕩然無存。

特點

中方廣寺,即曇華亭所在,據石樑之右,最宜啜茗觀瀑。曇華亭為賈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賈涉而建,後又塑已像,傳佛茶杯底突現曇花而得名。清康熙年間,台州知府張聯元,惡賈似道之為人,搗毀賈像。現存大雄寶殿氣宇軒昂,風格異於天台諸寺,為亦亭亦寺之式建築。

下方廣寺,居石樑之下,東晉曇猷曾在此結廬修道。竹樹秀蔚,風景清幽,瀑聲山色中,仰觀石樑,如在天上。內有五百羅漢,設堂供養,。國務院列下方廣為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

方廣寺附近,摩崖石刻達30多處,如宋丁大榮所書“蓋竹洞天”、明甘雨所書“飛梁懸瀑”、清康有為所書“石樑飛瀑”,均甚可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